《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體壇與電競合作!Nike與PlayStation、NBA職業球員保羅·喬治(Paul George)合作推出聯名系列「PG 5 PS EP」!   PS Store今年最後的「Big Winter Sale」開始!   《Predator: Hunting Grounds》狩獵夜驚魂   「黎明死線」×「午夜凶鈴」!貞子將現身DbD!?   歡迎 Bluepoint Games 加入 PlayStation Studios 的大家庭   「白貓Project」與「新世紀福音戰士」聯乘!齊來獲得周邊商品吧!   今天想來哪一道?日本PlayStation以料理形式介紹遊戲陣容!   『鬼滅之刃 火之神血風譚』VS模式參戰角色介紹① 

Evernote 整理3部曲-3:用最少記事本完成高效率管理

商業

在寫完前面兩篇 Evernote 整理術後,很多朋友問我:你告訴大家要善用「標籤」來做多層分類,要用「目錄清單」來分類筆記,那我們的「記事本」要用來幹嘛?


就我個人的經驗來看記事本最好的用法不是用來分類,而是用來管理。

分類和管理是不同的,「分類」是說我們幫任務與資料找一個存放位置,方便以後找到:管理」卻是我們建立一個可以順暢工作的流程,一個高效率的作業情境

而 Evernote 記事本對我來說最好的用法就是用在「管理」上,今天就要跟大家揭開我目前完整的 Evernote 整理架構,我個人可以說只用了「八本記事本」來整理所有的個人筆記,其他多出來的分類記事本則是為了跟工作同事和家人朋友共用,而不得不區分出來的(因為共用記事本的基礎是要先分類出一個記事本)。




一,先來看看我的完整記事本架構:


如下面那張圖所示(可在電腦玩物網站上點開,查看完整大圖),你可以先看到我依然維持多年前我提倡的「依據行動流程」的堆疊分類方法(參考:Evernote 筆記分類與標籤心得教學:建立會翻開的抽屜),不過我現在更簡潔,堆疊只分成:

  • 行動現在:執行中與準備執行的任務筆記
  • 準備未來:資料庫,未來會用到的參考知識
  • 封存過去:執行完成的任務筆記




然後我個人主要的記事本其實就是 8 個,依序放在上面三大堆疊中:

  • 收件匣:剛收集到的新任務還不知道放到哪個流程好,或還沒讀而想要稍後閱讀的資料,都先放在收件匣,還有我的「每月子彈筆記任務清單」也放在收件匣。

  • 01工作任務:所有執行中與準備執行的工作任務筆記,例如某幾本新書專案的所有任務,辦公室行政流程上的個別任務,準備公司開會的筆記等。

  • 02生活任務:所有執行中與準備執行的生活任務筆記,例如我的沖泡咖啡研究,我的旅行計畫,我的運動健身計畫,我想吃的餐廳我想去的景點等。

  • 03部落格任務:所有執行中與準備執行的部落格任務,包含所有待寫的文章主題,所有講座課程的規劃。

  • 04第二大腦:所有工作上或生活中的參考性資料都放在這裡,包含某本書需要的參考資料(而非任務),所有靈感與心情記錄筆記,所有讀書與電影心得,所有部落格完成後的文章草稿大綱也放在這裡。也就是所有跟未來「刺激靈感」和「連結知識」有關的資料都放在第二大腦。

  • 05重要的放棄:所有必須停止或失敗的重要專案筆記,放在這裡。

  • 06工作封存:所有在「01工作任務」完成的筆記移到這裡。

  • 07生活封存:所有在「02生活任務」完成的筆記移到這裡。

至於你看到圖中的其他記事本(有多個人頭圖示的),都是「我和他人合作共用」的記事本,例如一起進行某本新書專案,一起規劃旅行, Evernote 是小型合作非常便利的任務與資料共享工具,但為了共用合作,只好分出記事本。

要不然,我自己的記事本就是上面這 8 個!用最少的記事本就能完成高效率「管理」。




二,不是「分類」而是「管理」,用「行動情境」來建立記事本:


我們先把觀念轉過來, Evernote 是很好的專案管理與人生管理工具,所以不要一直執著在「分類」,我一直追求的都不是所謂的最佳分類法,而是「最佳管理法」。

東西有沒有放在整齊的位置不重要,資料有沒有嚴謹的分類不重要,那重要的是什麼?重要的是我的整理有沒有辦法「引導我去行動」,指引我提升工作與人生的方向?建立未來的順暢行動流程?

所以我的那八個記事本是如何思考的呢?其實就是根據我的工作與人生的「行動情境」來建立!



首先第一層情境是所有的筆記都可以分成:正在做與準備要做的,已經做完的,還有真的是參考資料的,所以有了我的「三大堆疊」。

接著第二層情境是我思考每天24小時是怎麼過人生的?從行動情境去思考管理的意義。

而我的情境無非就是要在辦公室上班,要照顧家庭生活,要推動我個人的夢想(部落格),既然如此,其實我只需要三種記事本:「工作,生活與部落格」,當我到辦公時是只要打開「工作任務」記事本就能完成所有工作,當我回到家裡或週末時專心打開「生活任務」記事本來完成任務,當我每天早起後就是打開「部落格任務」來寫一篇文章或準備講座,這樣是不是更專注?

只是說任務會分成未完成與已經完成,所以當「工作任務」裡的任務完成了,就把筆記移動到「工作封存」記事本即可,於是有了對應的封存記事本。



至於「第二大腦」與「重要的放棄」,那是因為會有很多參考性資料,飛任務的零散想法心得,這時候需要一個「第二大腦」幫忙儲存,以後才能從中激發靈感(參考:跟過去的自己取經:用第二大腦高效率思考的系統方法)。

而「重要的放棄」是因為人生中一定有些現在怎樣都無法完成的事情,那就先放到未來,有一天準備好了再來完成。




三,行動情境最精確,也是待辦清單,也是專案管理流程:


你可能會問,難道不用根據每個專案來分類記事本嗎?全部混在一個「工作任務」記事本好嗎?

我是這樣思考的:

我們的人生與時間難道是可以完美切割成很多專案的嗎?無論我做 A工作或 B 旅行,不都是我這一個人的成長,我每天 24 小時裡待在辦公室裡的 9 個小時不就是要做辦公室的重要工作,難道還能很完美的切割成每個專案兩個小時?

所以我以「行動情境」來做最概括但其實也是「最精確」的區分。

我的每一天一定是可以很好的切割成工作,生活與部落格三大情境,因為我會出現在三個不同的地方,那麼我其實只要知道我在某個地方或時段該做什麼事情就好,例如我到辦公室,只要打開「工作任務」記事本就可以完成所有工作。

這樣是不是更精確?絕對不會有不知道記事應該放到哪個記事本的情況,因為我們自己可以決定,也應該自己決定:「我要在哪種情境完成這則筆記任務?是要在辦公室完成?書房寫部落格?還是未來的參考資料?就放入相應的情境記事本。

這時候情境記事本其實就是我們的「錦囊」,進入該工作情境時打開這個錦囊,裡面就是準備執行的「待辦清單,我只要專注完成它們即可。



而我 8 個記事本從執行到封存的排序,其實就是專案管理流程,而且是「我的整個工作與人生的專案管理流程,在準備做,正在做,未來做和終於完成的過程中,一步步推進我們的成長。




四,記事本用來管理,標籤用來分類,目錄清單用來排程,別忘了還有搜尋!


所以我的完整 Evernote 整理邏輯是這樣的:


  • 1. 先看看搜尋找得到嗎?可以搜尋的不需分類

我會先思考用關鍵字丟到 Evernote 裡搜尋,是否可以找到相關資料,例如我要找「義大利麵」食譜,我丟「義大利麵」關鍵字可不可以找到?可以,那我就不需要額外建立一個分類,因為搜尋更快更有彈性。(參考:Evernote 搜尋語法十大進階技巧教學:活用搜尋不只是找筆記

這是第一步,我喜歡資料扁平化,盡可能先用搜尋找到,這不僅是快,而是「搜尋的彈性」可以幫我們創造出意想不到的連結,那麼超越分類的特殊靈感整合都會在搜尋裡找到。

例如搜尋時同時找到我的電影心得、讀書心得、網頁文章針對某一共同主題的想法,你一旦分類反而就失去了這樣的重組可能性。



  • 2. 利用標籤「分類」專案或行動

情境記事本當然也有其侷限,有時候除了管理外,我們還真的需要分類一下,例如區分出「重要的、緊急的」任務,或是區分出「每一個專案的相關資料」。

這時候我會運用「標籤」來進行我們一般所謂的「分類」。

所以在我的情境記事本分類法中,雖然行動時大多以情境的待辦清單為依歸,但如果需要找到某一個特殊專案的資料,例如想找「打開大家的 Evernote 記事本」這個書籍專案當初執行的所有任務細節,我只要進入「打開大家的 Evernote 記事本」的標籤就能瀏覽。

這裡可以參考我的標籤分類方法:



  • 3. 用目錄清單輔助「排程」

而當需要更細緻的整理或排程時,就動用「記事連結的目錄清單方法」,這部分可以參考前一篇的方法:
例如我的「工作任務記事本」裡有 A 專案的所有任務,但我會建立一個 A 專案的目錄排程筆記,筆記裡連結所有的子任務,並且依照專案進度排序,這則 A 專案的目錄排程筆記放在「工作任務記事本」中,並且加上「重要」的標籤,我就可以方便開啟並以其為準。



  • 4. 用記事本建立工作情境流程

於是最後「記事本」的作用就是展開我的整個人生工作的情境,建立大方向流程,讓我可以管理好整個工作與人生架構即可。




五,最少記事本的優點:


除了上述的方法可以讓 Evernote 中的記事本、標籤、記事連結與搜尋等功能完美搭配,組成一個高效率整理方法外,「最少記事本」的原則還有一些額外優點,我最後補充如下:

  • 不用煩惱分類擺放位置:分類太細,我們就常常發生有些資料不知道放在哪裡好的窘境,事實上很多資料是多個專案都需要的,這時候用「標籤」來分類,才能讓同一則筆記可以連結多個專案分類。

  • 不會忘記分類方法:分類太複雜,最後自己也會忘記當初怎麼分類的,或是被自己的分類搞到很煩,所以分類愈簡單愈好。

  • 容易搜尋,統一搜尋:我實際的經驗告訴我,當我要找一個辦公室資料時,直接到未完成的「工作任務」或已完成的「工作封存」找,會非常明確,找得更快。但如果要進入一個一個專案的記事本找,會找得很慢,會搞不清楚資料放在哪個專案。

以上,透過「 Evernote 整理三部曲」的系列文章,我完整的分享了我自己最新的 Evernote 筆記管理方法,其中最核心的是:分類是次要的,行動與管理才是優先的。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也歡迎大家一起來留言討論你的整理方法,不限於 Evernote ! Onenote 也可以,讓我們一起互相啟發。

最後,如果你看完文章解說還意猶未盡,或是還有很多想要跟我討論的問題,甚至希望我帶領大家一步一步完成這套整理流程,歡迎來報名參加我即將在近期再次開辦的「 Evernote 知識管理與專案管理方法課程」喔!

延伸閱讀相關文章:

Evernote 整理三部曲系列文章:
  1. Evernote 整理3部曲-1:建立多層樹狀分類的知識結構
  2. Evernote 整理3部曲-2:應該優先採用目錄清單分類法
  3. Evernote 整理3部曲-3:用最少記事本完成高效率管理
轉貼本文時禁止修改,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Evernote 整理3部曲-3:用最少記事本完成高效率管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追蹤我的FacebookTwitterGoogle+,獲得更多有趣、實用的數位科技消息,更歡迎直接透過社群聯繫我。

Source:: playpcesor.com

隨機商業新聞

Dis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