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僅兩天之隔,全球確診個案便由五十萬宗急升至超過六十萬宗,其中以美國和歐洲的情況最為嚴重。新冠肺炎病毒傳播力強,加上部份屬「隱形病人」,令防控工作倍加困難。疫情加速擴張勢對人類的生活、世界經濟、貿易、供應鏈、生產以至消費均造成嚴重打擊,環球經濟瀕臨衰退的威脅。有分析認為,今次的經濟動盪將超越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有些人甚至將之與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時期相提並論。
近期接連公布的經濟數據非常疲弱,加深了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憂慮,例如美國上周公布的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按周急增逾十倍,破紀錄達到328萬人,更相等於1982年歷史高位(近70萬人)近五倍。本港方面,後日公布的零售銷售數據亦會繼續呈大幅下跌。按現時情況來看,估計疫情在今年第二季仍會相當棘手。因此,未來一段日子本港、亞太區以至全球的經濟將會非常疲弱,即使現時已讓不少人感到切膚之痛,但隨著日後相關的數據陸續公布,市場難免出現更大的心理震撼。環球經濟會在上半年出現收縮,似乎已成定局。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無論是防疫、抗疫,以至面對疫情如何能有效穩住經濟,必須全球各地聯手合力、團結推動才有望成功。
剛結束的G20特別峰會,各國除了著力加強防疫抗疫的資訊與經驗分享,也特別提出將啟動合共總額達5萬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措施,務求減低疫情對經濟及社會的衝擊,冀合力穩住經濟並恢復全球增長。單計美國的紓困方案規模就達二萬億美元,約相當於其本地生產總值10%。而內地方面,亦會推動更積極的財政政策,並考慮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以及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及發行特別國債等。
雖然盡可能減少人與人的接觸,能有效阻止病毒傳播,但卻同時導致商業活動陷入冰封狀態。然而,若果不果斷徹底阻隔人際接觸以遏止病毒傳播,一旦疫情加速擴散,不但危及市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恐慌情緒的瀰漫和帶來的反應,只會更深打擊經濟及商業前景。
過去的幾次環球市場動盪,較多是由金融風暴引發,繼而打擊實體經濟。這次我們所面對的嚴峻情況卻有所不同,為了應對迅速蔓延的疫情,各國採取嚴厲的措施,降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限制國際以至本地的出行,甚至封城,這些都嚴重打擊了消費,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因而下降,並打亂了生產、貿易及供應鏈等。換句話說,疫情嚴重打擊了實體經濟,從而拖累到金融環節。按目前情況看來,期望疫情迅速消失也許有點不切實際,當下應著眼的是如何在防疫抗疫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對實體經濟的干擾和傷害。
基於這樣的考量,政府實施了新的防疫措施,包括禁止在公眾地方四人以上的聚集,限制食肆客人數量,關閉戲院、健身房等設施,為期十四日。可以說,防疫抗疫仍是當下第一要務,必須市民合作遵從。疫情愈快受控,市民的生活和商業活動便愈能早日恢復正常,商業信心、經濟和就業市場才能早日好轉。
面對一方面要抗疫,同時要穩住經濟的艱鉅任務,全球各地都沒有過去的經驗可以借鏡,都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在遏制疫情進一步惡化、避免醫療系統崩潰的前提下,適量維持一定的公共服務和經濟活動,同時盡力支持承受著巨大壓力的各行各業和僱員,是市民對政府的期望。
我們知道這些嚴厲的防疫措施對本已陷入困難的一些中小企而言是「雪上加霜」,令更多企業會有裁員、結業的壓力。特區政府已作出承諾,對受疫情打擊和受防疫措施影響的行業,繼續作出支援,尤其是支持當中的打工仔,並鼓勵僱主與僱員共渡時艱。我們正研究不同措施,包括第二輪的「防疫抗疫基金」,以支援陷入困境的行業和僱員。
我們整個社會也需要有心理準備,今次的防疫抗疫穩經濟工作極具挑戰,而且會糾纏較長時間。有本地衛生專家指,今次全球疫情有可能仍要持續一年半載才能得以緩和,而即使成功研發疫苗,最快也要明年中才能投入使用。換言之,類似2003年沙士時本港經濟可在幾個月後迅速反彈的情況,今次或許難以重現。然而,無論前路如何艱難,我們都可以勇敢、堅強、積極地面對,一起挺過這次難關。
2020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