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之際,我正身處海南,跟行政長官和其他政府同事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這是我首次參加這個有十六年歷史的國際論壇,也是我上任財政司司長以來第一次外訪。
博鰲亞洲論壇於2001年正式成立,目標是深化地區之間的經濟交流,推進亞洲國家共同發展。論壇從2002年開始,每年定期在海南博鰲召開年會,多年以來得到亞洲以至世界各國的政府、企業及專家學者的重視和關注。今年論壇的主題是「直面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未來」。大會特別舉行了一個題為「全球化與自由貿易︰香港經驗與視角」的子論壇,邀請行政長官發表主題演說,也邀請我作為該論壇討論環節的其中一位嘉賓。
香港雖然是小型的經濟體,但按貿易總值計算是全球第八大貿易實體。貿易及物流業是香港經濟的主要支柱,貢獻本地生產總值達22%,聘用75萬人。去年香港對外商品貿易總值約七萬六千億元,比十年前增加達50%,可見自由貿易對香港極為重要。
近年貿易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情緒有升溫迹象,個別經濟體開始提出甚至實行貿易保護措施,全球經濟正面臨複雜多變的挑戰。在這個不明朗的大環境下,香港作為小型、全面開放、缺乏天然資源,以及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更應堅守自由貿易的信念。
在我參與的子論壇上,其中一個焦點是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的存在價值和效用。香港作為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的創始會員,一直堅守開放、自由的多邊貿易政策。我不會否認,世貿組織(WTO)組織龐大(共有164個成員),基於各成員之間的發展水平、經濟規模、相對優勢和所面對的問題等均不盡相同,因此要就貿易談判達成共識愈來愈困難,近年討論的進展更令人失望。但我相信,世貿組織下的多邊貿易體制仍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它是一套公開、穩定和以規則為本的制度,成員不論經濟規模大小,都一視同仁,因此對香港而言,它仍是解決貿易爭議和保障自由貿易制度的最有效的平台,也是香港經濟活力背後的強大依靠。
與此同時,我們亦注意到不同經濟體加入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協定,FTA)和區域貿易協議(RTA)已成為主要趨勢。因此香港也應該更加彈性和靈活地利用雙邊和其他多邊貿易協議,保障和推展我們的貿易利益。正如我在論壇上指出,特區政府會繼續努力和貿易伙伴商談自貿協定與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投資協定) ,以擴大市場和突破一些市場准入的限制。到目前為止,香港與中國內地、新西蘭、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即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瑞士)和智利締結了共四項自由貿易協定,而與東盟的相關談判也已進入最後階段。此外,為了更好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新機遇,我們亦分別與格魯吉亞和馬爾代夫展開了自貿協定的談判。在投資協定方面,我們分別跟加拿大和智利的協定已於去年生效,令有關協定增至十九份。早前我們與墨西哥草簽了有關的協議;今年我們亦會跟進與伊朗和俄羅斯的談判。
香港要保持經濟活力,必須繼續開放市場,讓國際資金、企業、人才能夠自由進出。不少人都會認同,香港其中一項最大的優勢,就是我們在『一國兩制』之下高度國際化的自由營商環境,可以包容和吸引不同文化和背景的投資者和資金前來找尋商機。在我出發往海南的前一天,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公布接納香港的加入申請。亞投行是推動基建發展的重要機構,為亞洲區內的基礎設施發展和互聯互通提供財政支持。香港成為會員後,可以更好地參與亞投行的基建項目。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研究,由現在到2020年期間,亞洲地區發展基建的資金需求每年高達八千億美元。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平台和網絡,以及大量在不同範疇具國際經驗和視野的專業人才,包括金融、會計、法律、測量、建築、工程、管理等多個界別,將會有大展拳腳的新機遇。
2017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