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第五波新冠疫情,政府成立專班協調抗疫工作,其中發展局所負責的援建項目專班由工務部門專業人員組成,致力與其他部門和公用事業機構溝通合作,確保社區隔離設施項目全速推進,盡早啟用。
爭分奪秒 克服困難
第五波疫情中,政府積極覓地興建社區隔離設施,迅即覓得八個地點。其中,青衣社區隔離設施經各部門通力合作,七日即告竣工,供有需要的市民入住。
參與項目的建築署高級建築師劉天行表示,工程以效率為先,可謂爭分奪秒,建造團隊日以繼夜悉力以赴,項目最終極速完成。
青衣項目採用大量組裝房間,短時間內要在內地搜羅所需物資,安排運送到港,殊不容易。劉天行強調,團隊精神在該緊急項目發揮重要作用,不同部門互相幫助,不論硬件或軟件,均獲各方充分配合。
「硬件方面,例如用地外圍要接駁喉管,建造團隊一經通傳,其他工務部門馬上施援。軟件方面,保安局就項目制定營運和管理措施,更為接受隔離的兒童購置玩具,滿足他們的心靈需要。」
專班專項 靈活變通
因應疫情發展,政府成立不同專班協調抗疫工作,發展局負責援建項目專班,匯集各工務部門專業人員,其中土木工程拓展署肩負統籌興建基建配套,協調各部門、承建商和公用事業機構施工。
工程難免遇上突發事件,必須隨機應變。該署高級工程師林振卓憶述,青衣項目動工期間,隔離設施組件逐步運抵,有待組裝搭建,工地空間因此驟減,影響設施運送和工地運作。面對運輸瓶頸問題,團隊急謀應變,理順程序,力保進度。
「我們決定封閉工地對出行車路,把其中兩條行車線用作臨時工地。為落實此方案,我們第一時間與運輸署和警方溝通,並獲全力支持。由構思到審批,整個方案只用了一日時間。」
把握時間 精準完工
對渠務署來說,項目要與時間競賽,部門重點工作是盡快建成一條直徑300毫米的污水管,提高隔離設施的排污能力。
鋪設工程最終如期完成,其間卻有段小插曲,該署高級工程師梁光宗憶起驚險一刻,猶有餘悸。事緣污水管快要完成,署方卻發現其中一段可能會與地下水管碰觸,情況相當危急。
「我們立即與水務署探討緊急方案,倘若兩者碰撞,水務署馬上須為水管改道。後來經過準確測量,污水管剛好能在水管上面通過。」
保持溝通 全面配合
作為援建項目專班的負責機關,發展局除與相關部門聯繫,也與公用事業機構保持溝通,以期工程全速推展。
發展局助理秘書長(計劃管理)張富強說,當局早在各項目施工初期已聯絡電力公司安排相關工程,包括鋪設電纜、提供配套等,以便啟用後有足夠電力供應。
「由於洪水橋、元朗潭尾等電訊覆蓋較弱,我們也即時聯絡電訊公司安排工程,加強網絡覆蓋。」
公用事業機構在援建項目方面也有積極角色,以落馬洲河套區項目為例,煤氣公司在四天內為應急醫院貫通煤氣管線。
各項目推展過程中,承建商要有中轉場地,用於場外組裝和物資臨時存放,發展局就此聯繫各部門提供協助。
張富強指,除該局和地政總署努力覓地外,工務部門也主動借出轄下工地範圍內土地,承建商得以可更彈性調配資源,有利項目盡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