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在網誌撰文指,渠務署今年第三季會展開尖沙咀雨水排放系統改善計劃,在市政局百週年紀念花園興建地下蓄洪池。工程預計2027年完成,冀能剔除漆咸道南水浸黑點。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4月17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附短片):
自1995年至今,渠務署消除共127個水浸黑點,現時全港只剩餘四個水浸黑點,其中,尖沙咀漆咸道南的防洪工程預計於今年第三季展開,期望最終能把該水浸黑點從名單中剔除。今次,我邀請渠務署的同事介紹尖沙咀雨水排放系統改善計劃的細節、如何提高區內的排洪能力及減緩水浸風險。
2009年起進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尖沙咀介乎加連威老道和柯士甸路之間的一段漆咸道南為現時其中一個水浸黑點,位處低窪,加上鄰近海邊,排水口較易受潮汐漲退影響。另外,當區的部分雨水管道排洪能力不足,以致過往曾出現較大型的水浸事故。渠務署自2009年起在漆咸道南一帶進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以加強雨水收集系統能力,並連同其他政府部門加強巡查及清理集水溝雜物,情況已有所改善。
建地下蓄洪池和雨水泵房
為長遠減低尖沙咀區的水浸風險及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挑戰,渠務署計劃於尖沙咀進行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當中包括於市政局百週年紀念花園興建地下蓄洪池和雨水泵房,並建造新的雨水渠等。渠務署工程管理部高級工程師郭志權表示,擬建的地下蓄洪池共兩層,底層用作蓄洪用途,接近地面的一層則用作擺放機電設施,以減少佔用地面空間。兩層設計亦可達到地盡其用,善用土地資源,從而騰空更多珍貴的市區土地作其他用途。
他說,有關改善工程已考慮因氣候變化而增加的降雨量及海平面上升的影響,能有效改善區內現有排洪能力及減緩水浸風險,期望最終把漆咸道南從水浸黑點名單中剔除。我們會盡快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期望工程於今年第三季展開,並於2027年完成。
善用土地資源
就蓄洪設施選址方面,署方除了已考慮有關位置能否有效達到所需的蓄洪作用,還考慮了可用面積和整體用地規劃。署方亦已考量設施在施工和運用時對環境、交通、其他公用設施等的影響,務求善用土地資源及減低對公眾的影響。綜合以上因素,漆咸道南旁的市政局百週年紀念花園的地下空間為最合適選址。
採用智能設計運作
郭志權介紹說,擬建的地下蓄洪池和雨水泵房將採用智能設計運作。設於上、下游及蓄洪池內的水位感應器能提供實時數據,配合天文台的氣象數據,將有效監察及控制蓄洪池及雨水泵房的運作,並提升設施運作的成本效益。有關工程亦將積極採用綠化外觀設計及環保建築物料,並會設置水資源回收系統收集雨水,加以處理後用作灌溉等用途,促進可持續發展。
工程甚具挑戰
不過,漆咸道南周邊的商業活動頻繁,亦是其中一條通往尖沙咀的主要道路,故要在如此繁忙的位置進行渠務工程甚具挑戰。另外,複雜的地下管道網、地面的空間限制、工程附近的建築結構地基影響等,均大大增加施工的困難。
無坑挖掘減影響
為減低對當區交通及行人的影響,郭志權表示,工程大部分管道採用無坑挖掘,亦會盡量避免在交通繁忙時段進行路面工程。署方會與相關部門仔細規劃臨時交通管理措施,並於工程前進行試驗,以及在可行情況下,盡量縮短交通管理措施的時間及範圍。
現時,香港有四個大型地下蓄洪池,分別位於大坑東、上環、跑馬地及安秀道。渠務署正規劃興建六個地下蓄洪計劃,包括漆咸道南和較早前在隨筆中介紹的觀塘秀雅道蓄洪計劃。相信當這些大型工程陸續完成,將更有效地減低當區的水浸風險,進一步提升香港的防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