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在網誌從海陸空三方面簡介香港如何善用交通運輸配合發展並促進與內地的互聯互通,其中,機場新跑道已竣工。另外,局方將於下半年就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展開諮詢。
以下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7月9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香港位處亞洲中心,坐擁大灣區龐大腹地,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是香港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上談及,「一國兩制」實踐25年來,留下不少深刻啟示,並提到四個必須,當中包括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我在上周網誌簡介了運輸及物流局的工作方向。今日我會從航空、陸路交通和海運三方面,更詳細闡述我們如何讓香港的交通運輸能配合未來發展、促進香港與內地進一步互聯互通及支持物流業的發展。
第三跑道 準備就緒
中央明確支持香港提升其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及支持香港國際機場建設三跑道系統及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藉此推動建構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深化大灣區合作,並為本地及大灣區的經濟蓬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目標在2024年完成的三跑道系統,共有七項核心工程,建成後可令香港國際機場具備條件,持續帶動本港及大灣區的人流及物流。當中最具標誌性的新跑道已興建完成,並於昨日開始接受航班升降,讓本地及海外航空業界持份者,有秩序地熟習新跑道的運作程序及協作安排。中跑道的重新配置工程,連同其他核心項目,包括擴建二號客運大樓、興建T2客運廊、新旅客捷運系統及行李處理系統等工程亦會隨即展開。香港國際機場預計在2035年可達到處理年客運量1.2億人次、年貨運量1,000萬公噸的目標。
深化大灣區合作 推進人流物流
香港國際機場自2009年開始,一直是全球最繁忙的國際空運機場。去年,在國際機場協會的全球機場排名中,香港國際機場再次成為2021年全球最繁忙貨運機場,全年總貨運量達500萬公噸,不單比2020年上升12.5%,更超過2019疫情前的480萬公噸。
但為持續提升香港機場的競爭力,香港機場管理局從未鬆懈。客運方面,海天中轉大樓正全速興建,為往來大灣區和香港機場之間的旅客,提供直接轉機設施。
貨運方面,機管局正透過三管齊下的策略,包括加強香港機場為大灣區國際貨運樞紐的功能、把握跨境電子商貿機遇及發展高增值貨運,鞏固其領先地位,當中包括發展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之間的海空貨物聯運服務。
此外,我們與機管局亦正積極跟進與廣東省和珠海的合作,共同打造一個高端航空產業群,結合港珠兩地優勢和加強兩個機場之間的協同效應,並會繼續積極協助機管局逐步落實其機場城市願景。而香港國際航空學院亦會為香港、國家以至周邊地區培育航空業人才。
以鐵路為骨幹 提升本地和跨境運輸基建
陸路運輸方面,我們會繼續以鐵路為公共運輸系統的骨幹,按基建先行及創造容量的規劃方式,盡速規劃、建設和提升本地和跨境運輸基建設施,繼續推行更多智慧交通措施,照顧社會大眾對交通運輸的需求。同時進一步完善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交通聯繫,便利香港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升香港競爭力。
為構建「軌道上的大灣區」,港深政府正透過推動港深跨界軌道基礎設施建設專班跟進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北環線支線,以及優化羅湖管制站及其交通接駁事宜三個項目的推展工作。其中,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的首階段研究預計於本年內完成,隨後會展開次階段研究。
各個本地鐵路項目亦正積極有序地推進,其中東涌線延線、屯門南延線和北環線第一期古洞站的鐵路方案,自2021年年底起已陸續刊憲。洪水橋站的環境影響評估工作亦已經展開。
除了鐵路,我們正緊密推展六號幹線東段的將軍澳---藍田隧道,以及接駁其東面的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建造工程,以期兩個項目可於今年同步開通。我們亦正全力推展六號幹線餘下項目,會因應新界西北的逐步發展,分階段落實一系列道路基建項目。
展望將來,我們計劃於今年下半年整合《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的初步研究結果及展開諮詢,當中包括連接北部都會區和香港其他區域的策略性鐵路和道路的走線建議。
由智慧港口到高端高增值現代物流
在海運發展方面,我們將繼續致力發展和鞏固香港作為高增值海運服務中心和亞太區重要轉運樞紐的地位,以繼續保持香港港口效率高、連繫性強和覆蓋面廣的優勢,並推動航運和港口業更廣泛於業務流程和運作上應用數碼科技,以發展智慧港口措施。
我們亦致力通過改善基礎設施、物色合適的用地、推廣科技應用和加強人才培訓等不同措施,積極推動高端高增值的現代物流發展,以應對市場對物流服務的日益萬變的需求,提升香港物流業的競爭力。
我們會繼續和業界通力合作,充分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綱要》所帶來的機遇,繼續致力發展和提升香港作為高增值海運服務中心的地位,以及鞏固香港作為重要區域物流樞紐的角色。
過去一周,我與局內不同組別同事進行了多個工作會議,規劃未來工作。運輸及物流局的成立,讓我們能更專注籌謀香港運輸及物流業的發展,在這新起點上,我期待與更多業界朋友、廣大市民見面,互相交流意見,為香港把握新機遇,共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