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瓦礫、追蹤氣味,多少生命為牠們所救。牠們堪稱救援人員的最佳拍檔;牠們是消防處搜救犬。
小小年紀 屢屢建功
Umi今年兩歲,是消防處和海關2021年合作、成功繁殖的首批工作犬之一。別看牠年紀小小,加入消防搜救犬隊伍以來,牠已多次在搜救任務建功。
去年7月,Umi與另一隻自家繁殖的搜救犬Uma一同出動,於清水灣刀片脊協助搜索失蹤行山人士;同年8月粉嶺軍地北村倉庫三級火,牠們也曾在瓦礫堆中協助搜救。
當然,要數Umi的「戰績」,土國救災不得不提。今年2月,Umi與搜救犬隊友Twix隨香港特區救援隊赴土耳其地震災區參與搜救,先後救出四名倖存者。
才能天賦 不二之選
Umi為史賓格犬,體型細小,牠的領犬員陳柱匡認為,不論品種、性格,Umi也是搜救犬的不二之選。
「史賓格犬嗅覺尤其靈敏,加上動作敏捷,可快速大範圍搜索,並準確判斷人類氣味,大大縮短確認位置所需時間。」
陳柱匡又指,Umi工作意欲高,很喜歡與人互動。牠在瓦礫搜救時更會細心留意腳下情況:「牠不會魯莽亂跑,很適合擔任搜救犬。」
土國經驗 優化訓練
除了先天優勢,適當的訓練也是搜救建功的根本。
搜救犬日常訓練重點之一,是在消防及救護學院坍塌搜救訓練場練習,適應在不同情況和聲音干擾下尋人。
汲取土耳其救災經驗,消防處精益求精,調整拯救策略,並模擬更真實的坍塌災場環境,提升訓練水平。
陳柱匡解釋:「災場有食物、衣物的味道,也可能有重型機械、噪音、火光等。我們在訓練場加入這些元素,讓搜救犬多做干擾訓練,正式搜救時便能更專注。」
確定目標 增續航力
山嶺搜救也屬搜救犬訓練的重要一環。事實上,近年本港攀山拯救事故顯著增加,2018年只有242宗,去年則有1,014宗。
搜救犬過往以大規模搜索形式偵測人類氣味,但由於沒有指定目標,搜救時體力消耗較多。
有見及此,消防處去年年初採用新的追蹤訓練,讓搜救犬在山嶺搜救訓練中,專注尋找一種氣味。
陳柱匡說:「我們的腳印、曾經觸摸的植物,都可能留下我們的氣味。訓練時我們逐漸增加距離,讓搜救犬追蹤目標氣味。」
「在實際搜救行動中,我們會到失蹤者家中收集留有其氣味的物品,例如枕頭套、鞋子和衣物,讓搜救犬記住氣味再追蹤,以減少其體力消耗。」
土生土長 守護港人
消防處現有六隻搜救犬,兩隻屬自家繁殖,其餘四隻是由外地引入、已完成訓練的犬隻。
「自家繁殖的搜救犬約兩個月大開始接受遊戲模式為主的基礎訓練和社交能力訓練,以培養其喜歡人、勇敢的性格。」陳柱匡說:「訓練過程也令牠們更適應香港炎熱潮濕的天氣和山野地勢。」
消防處表示,自家繁殖的犬隻更能滿足訓練需求,期望將來再繁殖新一代搜救犬,守護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