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房屋是關乎經濟民生的重要並須迫切處理的課題。本屆政府上任一年多以來,以「提量、提速、提效、提質」為方針,大力造地建屋。當中的重點之一,是尋覓足夠的土地供應,以滿足市民的住屋和工商百業發展的需要。這是由我領導的「土地及房屋供應統籌組」致力推進的其中一項主要工作。
政府已經鎖定未來7,300公頃土地的供應來源,超出了《香港2030+》報告預計2019至2048年間6,200公頃的土地需求;而未來十年,「熟地」的供應量將達到約3,300公頃,當中超過一半將來自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這兩個策略增長區。
但除了供應量之外,如何加快供應的速度也非常重要。過去曾有一段時間,本港在土地供應的速度上面對多項制約,其中之一是一些不合時宜或過於冗長的法定或行政程序;另一個則是建造人手短缺。最近,我們在這兩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有望能較顯著地提升本港土地房屋供應的速度。
土地開發涉及不同的法定程序,目的是要確保開發過程公正和專業,並讓政府能從中適當考慮和吸納受影響人士及公眾提出的意見。然而,執行這些法定程序需時甚長,往往與項目的規模不成正比。例如在《城市規劃條例》下擬備分區計劃大綱圖的過程,或在相關條例下就大型道路和鐵路計劃刊憲,包括處理申述或對申述的意見的法定程序,可以長達17個月或以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源。為了回應社會對加快土地供應的殷切期望,我們有需要在保留公眾參與的同時,精簡相關的法定程序,省卻重複和性質相似的、並理順不合時宜的安排,以縮短有關時間。
兩周前,立法會三讀通過《2022年發展(城市規劃、土地及工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草案修訂了六條主體法例,精簡了城市規劃、收回土地、填海、道路和鐵路工程等法定程序,並提出了多項加快發展進程的措施,例如精簡《城市規劃條例》下的制圖步驟以加快規劃過程。
經修訂的條例將會在今年9月1日生效,可惠及不同的發展項目,當中包括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人工島。過去類似的大型項目從立項起,往往要待十數年才能有首批「熟地」推出;在精簡法定程序後,有關時間可壓縮到約七年。至於一般公營房屋項目的土地由「生地」變「熟地」所需的時間,亦可由以往最少六年壓縮至約四年。
我們感謝議員們在過去半年對《草案》的仔細審議,並提出多項具建設性的建議,讓《草案》更為完善,回應社會對加快土地供應工作的迫切期望。
除了精簡法定程序取得階段性成果,我們亦已提升内部行政流程的統籌。發展局成立了督導小組,全面檢視涉及各範疇的程序,理順和統一審批部門所採用的標準和定義。至今,已推出了多項與 11 個範疇相關的精簡措施,涵蓋建築物高度限制、園境要求、地契內設計和規劃條文、上蓋面積限制、樓面面積和地積比率限制等。除了減少部門間重複處理的工作,亦提高了審批過程的透明度和確定性。
精簡程序、更好統籌流程以外,我們還需提升本港建造業的生產力,包括加強應用先進建築技術及創新科技,同時增加建造業整體的人力供應,這樣才能確保我們努力覓得的土地,能夠真正按計劃盡早落成建設,讓市民早日受惠。
在應用先進技術方面,我們已先後向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合共注資22億元,發展局亦已成立跨部門督導委員會,專責統籌「組裝合成」等高效建築技術的應用,推動業界使用創新科技及提升生產力。我亦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撥款六千萬元,分別研究興建「建築研發及測試中心」,以及首座「先進建造業產業大樓」,除了助力業界加強研發和應用新的建築技術外,亦為鋼筋預製和組裝合成件的製作提供場地,提升建造的速度和安全。
人力供應方面,我們正與業界攜手推行香港建造業推廣計劃,推廣行業的專業形象和發展機會,以吸引更多新人入行。我們去年亦向建造業議會撥款10億元,以培訓更多人才和提升業內工友的技能。
然而,加強本地培訓難以在短時間內滿足業界的人手需要,特別是建造業涉及工種較多。據建造業議會今年初公布的人力預測報告預計,到2027年建造業的人力短缺將上升至超過4萬人。故此,我們提出了「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作為輔助措施。計劃剛於上周一(17日)開始接受申請,配額上限1萬2千個,這充分考慮了保障本地勞工的就業機會和收入,同時亦避免勞動力不足而嚴重制約香港的發展。
全力覓地、增加土地供應來源、精簡法定程序、更好統籌政府行政流程、應用先進技術和增加人手供應等工作,都是朝向同一目標,我們必須全方位、多措並舉、多管齊下、全力以赴,加快造地建屋,積極為香港的長遠發展創容賦能。
2023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