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的諮詢工作正密集地進行,近日我先後出席了港台節目「眾言堂」,及以中學生為主的「少年財政司」預算案諮詢活動,合共見了近二百位市民和高中生,覆蓋了不同年紀、不同階層和不同背景的市民和年青人,具相當代表性。大家關心的範疇非常廣泛,包括公共財政、經濟發展、社會福利、土地房屋、教育、醫療等,反映著不同市民多元化的關注、觀點、視角、理念和想法,讓我們有更豐富的參考。
連同其他多場的諮詢會,讓我們知道即使大家的背景不同,但有些觀點和關注卻高度契合。第一是政府的財政。不少市民認為,公共財政須以達致收支平衡為目標;第二是必須抓緊時機,全力拼經濟、謀發展,為香港增添新的發展動能;第三是進一步改善民生。
事實上,幾年疫情期間,政府動用了大量資源抗疫防疫之外,公共開支同時急速增長,現時政府的開支必須進入整固期。
我們有決心對公共財政進行整固、節流開源,逐步把政府收支回復平衡。保持公共財政穩健,是確保經濟和社會可持續和穩定發展的其中一個重要關鍵。但這個過程必須兼顧現實情況,在和社會充分溝通下共同努力推動,不能太慢、也不能操之過急,在過程中小心評估社會上不同階層的承受能力,以及不同行業的經營狀況。對於社會上最弱勢的一群,更要確保他們在社會保障制度下獲得適切的支援和基本公共服務。
適當開源、增加政府收入是必須的。然而,我們正處於全力拼經濟、謀發展、吸引企業、匯聚人才的階段,因此開源的考量也需要兼顧實際發展階段的狀況,例如需要保持香港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繼續吸引企業及投資;保持並鞏固營商信心,不要影響本地經濟復蘇的力度;維持香港簡單低稅制的優勢;以及考慮市民的負擔。
舉例而言,有一些公共服務的收費,長期未有調整;一些在「用者自付」原則下提供的服務,收入遠遠未及收回成本等,也許是時間作出檢視。
長遠而言,增加收入的關鍵在於經濟發展蓬勃。只有推動香港的高質量發展,推動傳統產業升級,並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把香港經濟的「蛋糕」做大,讓增長的動能更具韌性,受惠的社會階層更廣泛,才能讓政府的收入來源更充裕、更多元化,以更好支持社會建設和民生服務的需要。
推動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鞏固和提升香港「八大中心」的發展,並抓緊粵港澳大灣區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機遇。其中:
(一) 就現有的優勢產業,例如金融、貿易和高增值服務業,不斷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尋求新的突破、發展新的增長點、開拓新的市場,以實現更高、更穩健、更可持續的增長。
(二) 加快培育有優勢的新產業,尤其創科,包括引進重點企業、吸引相關的人才,並持續投放資源支持研發,以及把成果商品化、產業化。
我們同時要為香港擴大發展容量作出投資。過去的發展歷程和經驗告訴我們,對長遠發展的規劃必須保持政策制訂和執行的定力。固然,針對短期的市場情況,我們會因時制宜採取合適的應對措施,但建立土地儲備、配套交通基建和穩定房屋供應等工作,不能因短期市況而慢下來、甚至停下來,才能讓政府在有需要時能靈活調撥,回應市場的需要和市民的期望。這關乎到發展可否穩定和持續,也關乎到社會民生能否不斷改善。
誠然,長遠建設必定涉及較長期的投資,透過恰當的融資方案、充分槓桿市場資金,例如在推行個別項目時,與私營機構和長期基金合作,共同投資等,可引導不同的資金共同支持香港的建設。
在《財政預算案》的諮詢期間,我們會繼續虛心聆聽社會各界的意見、密切留意社會經濟的最新變化,以及評估外圍政治和經濟發展的走向,力求新一年的資源規劃,能支持我們化挑戰為機遇、轉險阻為力量,推動香港順勢而上、穩步前行。
2024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