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之事,絲髮必興。18個行政區的民政事務專員代表政府在地區聽民意、解難題,領導和統籌地區治理工作,從民生小事入手,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油尖旺區是香港人非常熟悉的社區,即使不在這區居住或工作,也總會到過這裏,或購物,或會友,或用膳,或途經,難怪上任四年的民政事務專員余健強形容這區是屬於大家的。
油尖旺也是18區中最多少數族裔居住的地區,余健強認為他們令油尖旺區更有特色,更多元化。他在推動建立和諧共融社區的時候,也考慮到少數族裔的長遠需要。
推動共融
雖然在香港生活,懂得廣東話已然足夠,但大部分香港人都掌握兩文三語,有區外宗教組織提醒余健強,或許可以為少數族裔兒童開辦普通話課堂。
余健強深以為然:「學習普通話令他們接觸面更廣闊,而且除了共融原因,少數族裔學會普通話,日後在職場和各方面都有用處。」
後來,余健強在一次聯繫工作中認識小小漢語普及愛教育基金,得悉基金曾為本地幼稚園學生開設普通話課程,遂促成基金在區內開辦同類課程,教導少數族裔孩子普通話和中國文化。
首次上課,家長也陪伴在旁。余健強說:「我看到大家都很高興,應該達到預期效果,讓他們從小接觸普通話,日後有興趣再繼續學習。」
為進一步推動少數族裔融入社區,民政事務處建議把在2022年底關閉的新填地街熟食小販市場改為共融空間,余健強表示,建議已獲得區議會同意。
曾在不同政策局工作的余健強對地區工作有一番體會:「我認為民政事務處在各區都起到橋樑作用,是政府部門與居民或其他社會各界的橋樑。我的工作是在地區看看能否運用現有資源做點甚麼,雖然規模往往較細,但推行速度卻較快,成效也較快出現。同事和自己都能從中獲得較大滿足感,繼而更努力幫助市民。」
科技為民
上任近三年半的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黃昕然也致力興利除弊。
他希望利用科技改善區內居民的生活質素,同時為初創或科創企業提供機會落實方案。企業在居民試用後,可因應用戶實際經驗改良產品,雙方互惠互利。
其中,利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協助視障人士找到正確巴士站的聲音巴士站便是由黃昕然牽頭,促成九巴與盲人輔導會合作而成的。
目前深水埗設有15個聲音巴士站,它原是真光女書院學生早前在比賽得獎的作品,黃昕然在頒獎禮上與比賽主辦方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蔡海偉談及將作品落地實踐的可能性時,想起民政事務總署轄下的社區參與計劃,從中穿針引線,最終令聲音巴士站成為現實,解決視障人士一大難題。
黃昕然說,由探討方案至落實,大約用了一至兩年時間。
他表示:「社區內有很多不同網絡,專員可以把它們聯繫在一起,發揮協同效應。我想,網絡和網絡加起來,力量會比原本兩個網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