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園公司攜手十五所本地大專院校,於香港科學園盛大舉辦「Hong Kong Techathon+」十周年慶典暨「環球大學創新網絡」(Global University Innovation Network,GUIN)啟動儀式。此舉標誌香港創新科技發展邁向國際新高峰,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全球創新樞紐的地位。
全球頂尖學府協作,資源共享新平台
「環球大學創新網絡」由香港科技園公司發起,集合本地十五所大專院校,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教育大學、嶺南大學、香港都會大學、香港恒生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香港資訊科技學院、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及東華學院。國際合作院校涵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新加坡社會科學大學、澳洲昆士蘭大學、澳洲紐卡素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泰國朱拉隆功大學、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及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阿斯塔納商學園區。
這一網絡致力深化香港與全球學府的創新合作,推動跨地域、多方位資源共享,促進人才交流與科研成果轉化,吸引國際頂尖創科團隊及初創企業來港發展,助力香港成為國際創科樞紐。
官員與業界領袖鼎力支持
香港特別行政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於活動致辭時強調:「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匯聚全球包括高端人才的創新資源。政府致力將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過去兩年,我們吸引了超過200家極具潛力和代表性的創科企業來港落戶擴展業務。我鼓勵所有年輕人才把握機遇,共同合作,勇於創新,突破極限。」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則表示:「Hong Kong Techathon+從十年前一個大膽的構想開始,至今已發展成為年度香港及至國際跨院校創科盛事,印證了科技園公司、各參與院校及合作夥伴對培育創新人才的共同承諾。科技園公司一直致力打造蓬勃的創科生態圈,為年輕創新者提供從構思、研發,以至擴展業務的全方位支援。我們期望這些年輕人才,在未來繼續發揮創意與潛力,成為推動香港創新科技發展的重要動力,攜手共創香港創科發展的新篇章。」
兩大重點計劃,推動產學研全面合作
環球創科培育計劃
結合香港院校在科研方面的優勢,吸引全球創新團隊來港進行研發及商業轉化。首階段已落實與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合作設立「未來牙科全球中心」,以及與香港理工大學視光學院及InnoHK眼視覺研究中心合作設立「環球視覺科技培育計劃」。
人才交流與實習
透過科技園公司的環球實習計劃及產業研究項目框架,為海外人才提供實踐機會及產業合作經驗。2025年暑假,吸引來自全球頂尖院校逾200名實習生參與,包括32名來自澳洲紐卡素大學的學生,現正與科學園5家初創企業合作,進行可換取學分的實習項目。
「Hong Kong Techathon+」十年成果,國際化再升級
自2015年首次舉辦以來,「Hong Kong Techathon+」已吸引逾7,000名年輕創科人才參與,催生超過2,400個創新項目,培育數百名創新者及初創企業。不少校友更榮登《福布斯亞洲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獲得全球認可。
自2024年起,活動更成功拓展至全球,吸引來自中國內地、台灣、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澳洲及美國等地逾30間國際院校及機構參與,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及澳洲昆士蘭大學等世界頂尖學府。活動為本地與國際創科人才及初創企業提供交流平台,深化對香港創科生態圈的認識,並為國際創科團隊提供進入香港發展的機會。
香港科技園公司:創科生態圈持續壯大
自2001年成立以來,香港科技園公司已支援13間獨角獸企業,匯聚超過15,000名研究人才,並吸納超過2,300間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公司,涵蓋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機械人技術、金融科技及智慧城市等領域。公司持續推動創科成果商品化,為科技企業及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援,並積極加強跨境交流,助力香港新型工業化發展。
編輯觀點:創科網絡能否帶動香港躍升?
「環球大學創新網絡」的成立,無疑是香港創科生態圈的一次重大升級。從本地十五所院校到全球頂尖學府,這種跨地域、跨領域的合作模式,極具象徵意義。香港一直自詡「背靠祖國、聯通世界」,但現實挑戰不少,包括本地創科人才流失、初創企業資金鏈緊張、國際競爭加劇等。
然而,這次GUIN網絡若能落實資源共享、人才流動,並真正吸引國際創科團隊落戶香港,將有望為本地創科注入新動力。關鍵在於如何將這些國際合作轉化為具體產業成果,以及能否持續吸引世界級人才和資本。值得關注的是,香港能否借助這個平台,突破現有創科瓶頸,真正成為亞洲以至全球的創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