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合併自合作媒體《36kr》與《PingWest》的 < Jawbone 的 CEO 和設計師聊可穿戴科技的未来:模糊科技和設計的界限 > 與 < 在硬體、軟體都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可穿戴設備是否是一個空談?> 兩文。
穿戴科技的發展趨勢是 2013 Innovation by Design Conference 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在穿戴科技公司 Jawbone CEO Hosain Rahman 和設計師 Yves Behar 看來,某款設備一統天下的局面(one iWatch to rule them all)是不可能出現的。
相反,穿戴設備將更有可能成為「隱形的」 設計,即將科技隱藏於日常設計中。
- 穿戴性裝置市場不會被獨佔
這源自於人們對科技和時尚的不同理解。Rahman 認為,用戶可以接受每天都使用同一台行動裝置,卻不接受每天都穿同一件衣服或帶同一支手錶,他們希望讓時尚超出外觀的範疇,加入除了抽像的「個性」 之外更多的實用功能。 正是出於這個原因,Behar 認為 Jawbone Up 的設計是他所從事過的最困難的工作。
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的期望如此之高,以至於某一兩款產品壟斷市場的局面完全不可能出現。人們會向搭配衣著一般,根據不同場合,氣氛,和心情選擇最合適的設備。「像智慧型手機或者平板電腦那樣一款設備就能應付所有場合的情況,是不會出現的」,Rahman 說。
- 穿戴設備的未來和當下的服裝設計將大同小異
Rahman 和 Behar 都認為 iOS 7 引起了一陣關於交互界面的喧囂,然後未來的交互界面應該是隱形的,「我們在各種螢幕上所花的時間已經夠多的了。」 這意味著,當穿戴設備熱潮真正到來時,我們不會被造型迷幻的設備所淹沒。一切將和穿衣服差不多。
Behar 覺得,像 Jawbone Up 這樣的穿戴設備的魅力在於,它們所收集到的數據組成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對於 Jawbone 來說,這就是可穿戴設備的未來:一切以「穿戴」 為主,你不需要在自己頭上或者手臂上綁一塊屏幕,而是讓身上穿著的衣物幫你記錄生活。
- 但,人們準備好迎接穿戴科技了嗎?
另外,在《 PingWest 》< 在硬體、軟體都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可穿戴設備是否是一個空談?> 一文中提出了疑問:
你會在手錶上看新聞嗎?有哪一款讓人穿戴在身上的東西是適合閱讀的?
我們都知道蘋果最有力量的部分就是生態圈。可穿戴設備的參與者都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希望豐富自己的生態系統。但是不得不說有的軟體配合設備的使用場景是很勉強的,至少到目前為止,恐怕只有 Google Glass 和 CNN 的合作讓人覺得沒那麼離譜。
穿戴科技的設計者還不知道使用者要什麼
一位來自紐約的創業者(應採訪對象要求匿名)談到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他說他認為現在可穿戴設備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在他看來,「iPhone 出現之前我們已經見過觸控式螢幕了,蘋果的軟體體系也已經做好了準備;現在不管是 Google Glass 還是智慧型手錶,除了矽谷的這些人,其他人都沒見過沒用過,設計者無法和使用者真正交流知道用戶用這些設備來做什麼。」
我同意這個觀點,這並非是一個關於是否看好 Google Glass 或者智慧型手錶的論斷,矽谷本來就是個瘋狂、包容的創業環境。只是我認為創業者不應該為了做一款產品而做一款產品,至少在做可穿戴設備之前,先去搜集人們使用各種穿戴設備的數據 —— 它的使用場景究竟是什麼,人們會用它來做什麼,先把基本的問題解決了再談其他。
探索使用者需求的重要性
Fitbit 創始人 James Park 談了 Fitbit 是如何用了四年才做出這款追蹤用戶健康數據的產品的,Fitbit 最早想做的並不是手環,也發生了跳票的問題。後來組建了研發團隊,其中有專門從事人體物理邏輯研究(團隊成員都擁有博士學位)的人來解決「如何讓這款設備符合普通人的使用習慣」的問題。
當 Fitbit 開始認真解決硬體制造的問題時,派了團隊長駐亞洲(並未強調是中國),當和 BestBuy 這樣的銷售平台合作時,還花了不少時間來培訓銷售團隊,甚至不斷「教育」BestBuy Fitbit 究竟是一款什麼樣的產品。
在和 《PingWest》 的短暫交流中,James Park 說 Fitbit 花了很多時間去了解使用者究竟想要什麼,為了和 Nike+ Fuelband 和 Jawbone Up 有所區別(他認為前者的使用者主要是年輕群體後者則和 Fitbit 有所重合),Fitbit 主要強調追蹤健康數據,這符合他所希望的「產品適用於大多數人」,關於用戶是誰、他們的使用習慣是什麼,James Park 說「我們花了四年時間來弄清楚」。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