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帥氣×萌!Razer與「HELLO KITTY AND FRIENDS」聯名周邊登場!   令人開心的大容量!為你送上1包315卡的果凍飲「ENERGY JELLY 300」試喝心得!   Ratchet & Clank闖入Rocket League,一起來體驗第4賽季盛況   好消息!功夫臘腸與咩噗羊即將回歸「動物之鬪」!   《God of War》(2018)即將登陸PC   Ghost of Tsushima: Legends(奇譚模式)9月3日單獨發售 追加對抗賽模式   「異度神劍2」焰/光將參戰「大亂鬥SP」!・・・那個雷克斯呢?   《Horizon Forbidden West》的音樂:作曲家相見歡 

公司網址結尾一定要用 “. com” 嗎?

商業

創業家所面對的最大難題之一,就是為公司想個好名字,它除了要與服務內容相關,還得擔心選用的字詞是否會造成不當的聯想、好不好唸、能不能讓人印象深刻等,而最重要的是,就算費盡千辛萬苦想到了一個好名字,網址也可能無法使用,或是想要的「.com」網域名稱早已被別人註冊走了。

  • 沒有 .com 可用時該怎麼辦?

儘管有些人認為無論花再多錢最好都要取得「.com」才行,但有時候選擇「.io」、「.ly」、「.in」等反而能夠發揮創意,激盪出不同的火花。以下十間新創公司都跳脫了以往「公司名稱 + .com」的命名邏輯,註冊了十分有創意的網址,一起來看看吧!

1. Listly

Listly 是個內容行銷工具,協助部落客與出版商建立可提升點擊率的清單。Listly 於 2011 年成立時,「listly.com」已經被別人註冊走了,但他們認為常用的「.ly」也不錯,因此最後便成為了「list.ly」。共同創辦人 Shyam Subramanyan 也表示:「反正我們當初也想要一個比『listly.com』還要簡短的網址。」

雖然 Listly 最終還是取得了「listly.com」的網域名稱,但 Subramanyan 表示,他們還是比較喜歡比較簡短的「list.ly」,這也是為什麼就算在網址輸入 listly.com,最後仍舊會被重新導向至 list.ly。

2. Loverly

另一個使用「.ly」 的是紐約婚禮規劃用的圖像搜尋引擎 Lover.ly。創辦人 Kellee Khalil 表示:「我從小就很喜歡《賣花女》的故事,以及女主角 Eliza Doolittle 唱的《Wouldn't It Be Loverly? 》這首歌。將 Loverly 和科技結合之後,自然就成為了 Lover.ly!」

3. Grouper

Grouper 於 2011 年成立於紐約,是專門提供啤酒的社群服務。營運長 Kristen Badal 表示,選擇在網址 joingrouper.com 的前面加個「join」是因為具有鼓勵行動的作用,希望會有更多人加入 Grouper,並和朋友們來一場瘋狂的冒險。

4. Postachio

英國的 Postachio 除了被譽為「當今 15 大部落格與傳播平台之一」,且是 2013 Evernote Dev Cup 比賽的大贏家。

Postachio 的網域名稱「Postach.io」來自 pistachio(開心果),並藉由「.io」讓域名變得比「.com」更加簡短有力。Postachio 的共同創辦人 Shawn Adrian 表示:「是另一位創辦人 Gavin 想到這個名字的,而且是在半夜醒來時靈光乍現想到的。Pistachios 除了在台灣有『開心果』的美名,而且在很多國家只有貴族才能吃得到呢!」

5. Believe.in

Believe.in 是英國的公益募資平台。創辦人 Matthias Metternich 表示,選擇「.in」是因為這個名稱會讓人聯想到「believing in something」,並因此願意投注精力於社會公益,而這正是 Believe.in 主要目標。

6. Cover

Cover 是個行動支付的 App,它的網址「paywithcover.com」和 Grouper 一樣都加上了具有招喚力的動詞。共同創辦人 Andrew Cove 表示,「paywithcover.com」不但好記,而且還清楚解釋了 Cover 是做什麼用的,讓服務內容一目瞭然。

7. Lock8

Lock8.meTechCrunch Disrupt Berlin 的大贏家,其研發出的智慧單車鎖可以讓使用者透過 GPS 找到自己心愛的單車被偷到哪裡去了。網域名稱選擇「.me」而不是「.com」,是因為「Lock8.me」唸起來就像「locate me!(找到我!)」,變得十分好記。

8. Import.io

Import.io 提供把資料統整、匯出與視覺化的服務。由於「.io」在近年來十分受到開發人員與駭客的喜愛,因此 Import.io 選擇使用「.io」便是為了迎合主要客群的喜好。

9. Indievoic.es

IndieVoic.es 是個給廣播電台、部落格等傳媒群眾募資的平台,目標是成為「獨立傳媒的 Kickstarter」。

新加坡籍的創辦人 Sasa Vucinic 希望能協助已開發國家中的獨立新聞媒體發聲,且由於其服務的對象多為非美籍人士,再加上文字遊戲巧思,因此選擇了西班牙的網域名稱「indievoic.es」。

10. Headspace

getsomeheadspace.com 也是一間在網址加上動詞的公司,儘管目前已取得了「headspace.com」的網域名稱,卻依舊會重新導向至原本的網址。

創辦人 Andy Puddicombe 原本是位佛教僧侶,因此 Headspace 的主要服務是教導大眾如何藉由沉思與冥想使心情愉悅、幫助睡眠,以及減輕生活壓力。

(資料來源:TheNextWeb;圖片來源:TheNextWeb,以及 mag3737,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

隨機商業新聞

Addi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