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FIA Certified Gran Turismo Championships於2021賽季隆重回歸   澀谷實境RPG!《新‧美麗新世界》×「FIELD WALK RPG」街道探索活動開跑!   介紹《ASTRO BOT》系列背後的創作團隊——Team Asobi   數位卡夫特最新作《Fight of Steel: Infinity Warrior》實機遊玩畫面曝光!   內容創作者向16型筆記型電腦「ASUS ProArt Studiobook系列12月發售!   《跑車浪漫旅 7》預購特典及25週年紀念版詳情   《Super Animal Royale》本年稍後將為PS4和PS5帶來超萌大亂鬥   在遊戲中心「太鼓之達人」與「AI粗品」對戰吧!「AI粗品對戰演奏」模式啟動! 

硬體是用眼淚與汗水完成的,軟體人我們心酸你懂嗎?

商業

本文主要是寫給互聯網或者軟體圈的朋友們看的,硬體圈的朋友看完覺得太幼稚的話,還請不吝賜教。

年初去深圳,偶然經過工業園里奧迪的一個廠房,在門口看到裡面的工人圍著機器忙碌,我突然覺得,北京做互聯網的小伙伴們,大部分人離這些鋼筋水泥都好遠。我們聽過許多一夜時間作出的網站或者 App 瞬間紅遍全球的故事,但是,在硬體領域,有誰可以昨天有個點子,今天設計出原型,後天就開始量產,大後天開始全球發貨呢?

也許在 2089 年,硬體也可以像如今的軟體一樣通過某種網絡高效的分發到全球,現在?從無到有的硬體創業依然是一條遍地是坑的泥巴道。

  • 硬體產品跳票,因為生產過程有許多不可控的因素

其實呢,跳票本來不是個事,我這篇文章也跳了快 10 天的票了。但是,如果你給了錢,眼巴巴等著別人發貨,這時候跳票就是個事了。 Kickstarter 的火爆,讓眾籌式硬體創業開始成為主流,隨後國內的硬體創業者也開始仿效,先發佈,籌一筆錢之後再生產,這麼走下來,通常都會比預定的時間晚個一個月左右,中間再出個差錯,拖個兩三月也是有的。換你是交錢的用戶,你也肯定不爽。

那麼,為什麼硬體跳票如此普遍呢?我走訪了幾位創業者,得到的答案是,硬體生產過程中有太多不可控因素,預售的機制又給了創業公司限制,不能把發售日期定的太後面,兩條線一碰,走火了。

  • 硬體生產過程,量產的時間需最長

先看硬體生產過程,可能許多人不明白,原型都有了,直接拖到工廠生產不就完了?曾經我也是這麼想的,後來 Yeelight 的薑工分享了這麼一張圖:

大家都知道硬體不好做,不像軟體可以敏捷開發,半個月一個新版本,用戶升級也快。硬體的開發週期可能會長達 18 個月之久,其中做出原型只佔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時間花在定型和量產環節。很多時候,創業者不得不返工到上一個階段重新調整,比如量產時發現某個問題無法解決,只能重新定型試驗,反复折騰幾次,節奏會亂,週期一下就拖長了。

  • 因為開發期長,預料不到的問題更多

硬體產品開發週期長,相應的,冒出來的各種預料不到的問題就多,尤其是新手創業團隊。幻騰的王昊跟我說,當初他們還在電源適配器這麼個很普通的器件上被坑過;學生團隊出身,研發的時候用的傳感器檢測效果 OK,出了實驗室,碰到其他環境,數據就不准了;最幽默的,是最後幾天覺得能搞定了,結果被包裝這個環節給難住了,團隊幾個人熬了幾個通宵疊紙盒,終於搞定了第一批貨的包裝,按時寄了出去。

有經驗的團隊一樣會碰到這類問題,新硬體或者智能硬體,在工藝和製造中有許多新的元素,有經驗的老手在碰到問題時可能會更清楚該如何嘗試去解決,但是一樣要花不少時間。李曉亮最新的一款產品智能水杯 Cuptime 就碰到了這個問題,Cuptime 的塑膠殼在密封是需要用到超聲波塑焊的技術,一直卡在這裡,修了兩次模還是沒解決。

  • 硬體產品要換零件,需重新照流程測試一遍

也有一些團隊可能是太自信了,覺得沒問題,結果還是栽了。比如土曼,朋友圈預售大火之後,直接收錢開始做,只留了大概三個月的時間來生產。手錶這種比較精細的產品,需要解決的工藝問題就更多了,另外還有各種物料和零件的準備,同富士康的協調問題,售後和客服的不完善,多方夾擊下,曾經的明星現在被噴的可夠慘的。

有一位之前在營運商工作,對硬體圈比較了解的朋友跟我說,現在做硬體的團隊犯的錯,當初那些做山寨機的團隊都犯過。手錶同手機有類似之處,當時做手機的改一下屏或者換個零件,所有驅動都得做調整,全流程調試一遍,沒問題才算過了。這種牽一發動全身的精密硬體產品,貿然在短時間內要把衝量上去,很容易出現良品率過低的問題,後面就沒法收場了。

  • 新創公司硬體產品量太小,小心被坑

除了團隊自己的原因之外,硬體創業者還需要處理好同供應鏈上下游以及代工廠之間的關係。這一點同互聯網行業挺不一樣的。做互聯網,你可能需要 AWS 或者其他雲服務,可能需要上下游合作夥伴的支持,但是這種依賴​​遠不及硬體行業中對合作夥伴的依賴,因為沒有他們給的物料、器件和生產線,你的原型機只能永遠原型下去。

大部分新硬體公司對代工廠來說,都是小散戶,量太小,帶來的利潤也太少。因此,在同代工廠的博弈中,新硬體公司經常佔不到什麼便宜,議價權不在自己手裡。這種情況下,創業公司就需要對供應鏈管控多花些功夫,比如專門派人常駐工廠,負責生產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和溝通協調,同工人一起下車間生產。快按鈕的李剛跟我說,還好創辦團隊中有個這方面的老手,要不然在這一塊肯定被坑了都不知道。想到這,我挺擔心前幾天報導的長頸鹿朋友背後的年輕團隊的,他們連自己的硬體工程師都沒有。

  • 硬體生產週期很難預計,上眾籌網站募資更須注意

上面說了這麼多,就是講了一個事,硬體生產的周期是很難預計的。但是在國內的環境下,產品並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就開始預售式眾籌已經成了常態,創業公司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一定資金、注意力和合作渠道,眾籌網站自然也希望更多好項目能夠在這里首秀,聚攏人氣。

模式是好,但是產品發布之後,如果訂的最終發貨日期太晚,比如一年之後才能拿到貨,不少用戶可能會遲疑要不要買單,對硬體創業者和眾籌網站來說就是雙輸了。妥協下來的結果就是,發貨日期被大幅縮短,創業者只能加大馬力,爭取在期限到來前完工。

那麼,為何國內的硬體創業會走上這條預售式眾籌的路子?眾籌網站同創業公司之間的博弈究竟是什麼個情況?有何改進跳票現狀的可能?更多內容,請關注硬體跳票的背後之下篇~ 咳咳,保證不跳票。

延伸閱讀:

硬體創業門檻比較高嗎?沒有,是你搞錯方向了

從 Kickstarter 畢業後,硬體創業家要怎麼在戰場上生存?

為何中國沒有 Pebble ? 硬體創業環境應該長怎樣?

(本文轉載自合作媒體《36 氪》)

Source: techorange.com

隨機商業新聞

Dis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