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rasenjit Basu 為獨立經濟研究公司 RealEconomics.com 的創立者,他認為中國的經濟問題就像一顆未爆彈,若拖的越久;反作用例越大,來看看他怎麼說。
中國總有一天會爆出財政危機,就像腫瘤一樣,及早治療情況還有可能控制;若是政府只對此狀況投以包著糖衣的毒藥,而不願正面正視問題,就有可能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中國即將蛻變成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其貨幣供應量在過去 6 年之內翻漲 3 倍;比同期間美國的供應量大上 4 倍。
- 中國面臨勞動人口老化的問題
此驚人的發展速度與中國的經濟成長率有莫大關連,不過現在國內的勞動人口分布將成為經濟發展的最大限制。去年,中國的勞動人口首度減縮,在接下來 20 年間,中國政府即將要面對此議題的浮顯。除非中國有辦法解決勞動人口老化的問題,例如讓更多女性投入工作;或是延長退休年齡,否則連一年增長 1% 的勞動力都有問題。
要保持每年 7%以上的經濟成長率,全國生產力每年也要隨之上揚 6% 到 7%,不論對哪個國家來講,這樣的條件都實屬嚴苛,而對於以勞力集中與農業撐起經濟半壁江山的中國來說,更是天方夜譚。
- 中國要處理房價過高與浮濫舉報的問題
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問題是中國習慣浮濫舉報工業生產數字,實際產出成品以十位數的比率年年增高,但實際上並不是這麼一回事,鋼鐵業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中國據報有每年可生產 10 億頓鋼鐵的能力,不過其中有 3 分之 1 並無實際生產。因此,這些生產數據並不一定能代表中國實際生產狀況,許多數字都只是假造出來求檯面上好看而已。
不斷的貸款資本投入工廠,讓其得以持續運轉,但最後只流於浮濫。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房地產市場,政府不斷宣揚一般民眾負擔不起的高級房屋,並不能達成大眾的基本居住需求,更遑論居住正義,大幅的削低房價絕對是必要採取的措施,但如此一來又會讓身為資方的銀行陷入危機。
觀察家們認為中國封閉的資本環境的確有利於其避免資本外流,不過就會造成順差問題,外資大量流入以支付出口貨品或投資,相對的能流出的資本很少,有鑑於其法規限制。近 10 年來中國的貿易順差比 1980 年代的日本還高,當年日本境內的經濟泡沫化也隨之浮現。中國的幣值照理來說應該要隨整體經濟情況快速上升,但是為了累積大量外匯儲蓄,人民幣幣值多年來一直保持穩定。
綜合以上各點,中國投資者本著相信政府永遠會在銀行背後支撐著,一切都會維持現狀。10 年前,40% 屬於中國國內 4 大銀行的貸款,被政府轉移到信託公司;每當經濟成長出現問題時,黨政合一的中國政府也會提出政策刺激經濟繼續成長。
目前政府控制經濟的程度已漸顯寬鬆,不過國外以人民幣交易的市場仍佔少數,少於 5% 的中國外匯存底。全然開放中國資本市場也不可行,如此一來大量的資金會湧入中國市場,目前政經局面也會失控。
中國半數的經濟成長仰賴全球流入的資本提供,其中美國就佔 5 分之 1,在未來製造工業的生產率必定會逐年下降,而服務業將會抬頭,但是建造更多的房子與鐵路並不是因應此趨勢的最好辦法。
中國的經濟正處於一個極端不平衡的狀態,或許目前還能維持一陣子表面的和平,但是拖得越久,底下的問題就會愈發惡化,國內工業已經開始遭受低價侵襲而不穩定,政府需要改善當前政策,別再以錯誤策略光求刺激經濟而不正視問題。
(資料來源:financial time;圖片來源:C4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