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頂尖創投 KPCB 的網路女皇 Mary Meeker 所發布的 2014 版網路趨勢報告長達 164 頁,通篇包含了來源眾多的翔實數據以及 Meeker 的個人展望。本文完全編譯自 Meeker 的 2014 版趨勢報告。
為了閱讀方便,本文做出了順序上的適當調整(比如未摘錄涉及美國移民數據的 Immigration Update )與內容上的選擇(還有極少來自其它來源的訊息),如果你希望讀到未經處理的原文,可以在此處下載 PDF 文件或在其 官網 上觀看。(以下為報告摘要)
網路的關鍵趨勢
行動端的巨大勢能將為增速逐漸下降的網路提供動力,而線上影片則將是推動行動數據增長的動力來源。2013 年全球網路用戶數量增長了 9%,作為對比,2012 的數字為 11%。未來這種增長還將繼續減速。
行動端網絡流量佔全球網路流量的比例以每年 1.5 倍的速度增長,這一增速沒有延緩的趨勢。
1 . 與數據消耗以及用戶增長的主要趨勢包括了:
1. 從整體上來看,網路的年同比增長或衰減率小於 10%。那些盈利較為困難的發展中市場有著最高的網路增長率。
2. 智能手機用戶群體以 20% 的速率增長(但增速在放緩),主要來自於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興地區。
3. 平板電腦仍然處於發展早期,增速高達 52%。
4. 行動數據流量的規模正以 81% 的驚人速度暴漲,影片是強勁動力的來源。
2. 智慧型手機
從大約 2010 年第二季度開始,全球範圍智能手機用戶數量在整體手機用戶數量中的比重開始穩步增長,截止 2013 年第四季度,這個數字已經達到 30%。全球手機用戶數量為 52 億。智能手機的增長空間依舊可觀,業界普遍認為新興市場的中低端機型是主要增長點。
2013 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發貨量為 3.15 億,作為對比,2009 年第四季度的數字為 0.54 億,增幅約為 480%。
3. 平板電腦
平板電腦 2013 年發貨量增長達到了 52%,結合包括 PC 及筆記型電腦在內的 PC 增長曲線來看,平板電腦的增長速率是空前的。即使如此,這種增長勢頭還將繼續,2013 年平板電腦用戶數量(4.39 億)僅為筆記型電腦(7.89 億)的 56%,智能手機(16 億)的 28% 或電視(55 億)的 8 %。這意外的平板市場還蘊藏著巨大的增長空間。
4 . 持續增長中的行動網路
終端數量的增長自然而然地導致移動網絡流量的持續上升,2014 年 5 月,全球移動互聯網流量已經佔據互聯網整體流量的 25%。去年同期的數據為 14%。非洲地區的移動/互聯網比例最高,為 38%,而南美地區則是這一數字增長最快的市場。
4. 行動 OS,美國製造
縱觀全球行動操作市佔率,美國製造的 iOS、Windows Phone 以及 Android 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從 2005 至 2013 的八年間,這三個操作系統的市佔率從 5% 增長至 97%,Android 系統的增長尤為驚人。
5. 行動平台的潛力
根據摩根斯坦利的報告,每一個計算平台的規模都是上一代的 10 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家庭娛樂系統在內的新型設備將在行動網路時代網絡達到 100 億的驚人規模。這不僅要歸功於全新種類的設備,深層次多方面的軟硬整合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誘人的廣告
線上廣告業務依舊強勢,從 09 年開始便以明顯的年同比增長,去年增長了 16%。行動端廣告業務更是如此,行動廣告佔整體的比例在過去一年裡提高了近一半,達到 11% 的水平。
通過數據分析 Google、Facebook 以及 Twitter 的行動廣告盈利情況,對比三者今年第一季度平均每用戶產生收入(ARPU)的水平可以發現,Google 以 45 美元遙遙領先,Facebook 則是 7.24 美元,Twitter 3.55 美元,後兩者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用戶對平台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也是行動平台持續爆發的原因之一。2013 年美國用戶網上觀看多媒體的時間增長了 25%,花在廣告上的時間也有 22% 的增幅。而在行動端觀看多媒體的時長則增長了 20%,行動廣告 4%,預計光是美國市場的行動端廣告業務潛在價值就達到 300 億美元以上。
行動廣告業務炙手可熱,各大公司都推出及改良了各自的廣告網絡,但數據卻顯示,應用程序在整個行動端盈利模式中所佔的市佔率仍遠高於廣告業務,2013 年兩者共同價值約 380 億美元,行動應用佔據了 68%。
網絡安全問題需要引起注意
活躍的攻擊組織的數量持續上升,95% 網絡系統在某些方面存在漏洞,而行動平台的崛起也將導致更多的直接攻擊。
網絡公司甚至是傳統零售連鎖的客戶數據遭受竊取的新聞在過去一年裡不斷出現,中國有攜程信用卡洩密,小米被拖庫等例子,美國則有 Target 信用卡洩露和 eBay 遭受攻擊事件。甚至連物聯網的安全問題也開始進入人們視線。
科技股,教育與醫療
1. 科技公司
Facebook 190 億美元收購 WhatsApp,Snapchat 拒絕各巨頭天價收購邀請,以及中國科技公司紛紛赴美上市的新聞讓很多人開始產生疑問:這些科技公司的價值明顯被高估了吧?
從賬面看,也許是的,但結合歷史記錄的話 ……。
2013 年全球科技股 IPO 的數額(80 億美元)只有 1999 年峰值(310 億美元)的 17%,IPO 數量(41 起)也只有同年峰值(310 起)的 13%。
2013 年美國科技公司收到的創投數量與金額也難以與 2000 年高峰相比。
科技公司佔標普 500 指數價值比例也從 2000 年的 35% 下降到如今的 19%。
2. 教育市場(美國)也將迎來可能的爆發,原因如下:
1. 大部分人認同教育的重要性,十個人中有八人認為接受教育對他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 互聯網讓更高效更便宜的個性化教學成為可能。
3. 與教育有關的創業成本開始下降,而傳播渠道又開始擴張。
更多與教育有關的數據:2500 萬人通過 Duolingo 學習新語言(學習樂趣增加),1200 萬師生家長通過 Rmind 101 發送了 5 億多條訊息(溝通變方便),3500 萬師生家長通過 ClassDojo 來幫助學生建立行為規範(反饋變得及時),另外還有Coursera 的 700 萬線上學生,iTunues U Open University 的 6500 萬次課程下載等等。
3. 資源浪費、雇主負擔加重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引起的健康問題開始增加的狀況,加上科技發展的客觀條件,使得美國健康醫療市場即將引來重大改變
對科技公司來說,這是一件好事,網路、穿戴式科技以及量化自我等軟硬體公司都可以從這次改變中獲益。另一方面,來自政府的幫助也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繼續重新想像
1. 即時通信應用
全球 OTT 通信服務在 5 年時間內收穫超過 10 億用戶。
如果把每名用戶想像成一個點,兩者之間的關係想像成一條線的話,那麼以 Facebook 為代表的傳統社交網絡會是一張更廣泛而脆弱的網,而微信與 WhatsApp 等應用所編織的則是更小更堅固的網絡。後者的用戶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與私人,兩點之間的鏈接也就更加牢固。
一圖勝千言。圖片及影片分享服務正在迅速成長為取代傳統文字信息的新交流形式,與行動終端的普及相結合,Pinterest、Instagram 和 Snapchat 等服務的增長更是大幅度推動了網絡流量的增長。
2. App
以 Facebook 為代表,「一個萬能應用」的策略開始讓位於「多個各司其職的行動應用」策略。如今,Facebook 旗下已經擁有至少六款負責不同功能的行動 App :圖片分享 Instagram,即時通信 Facebook Messenger 與 WhatsApp (Mark Zuckerberg 認為這兩個的應用場景不同)以及新聞閱讀 Paper 等。
這種「解壓縮」還在繼續,最新的例子是打卡鼻祖 Foursquare 將其招牌簽到功能剝離出來成立了專司打卡及社交的行動程序 Swarm。
TechCrunch 的 Matthew Panzarino 認為未來的應用程序將是嚴格按照其功能而生的,用戶啟動它們的同時就已經明確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功能。在有用時這些細分應用挺身而出,否則就應該隱身做好備胎。另外,越來越多的感應器的陪伴也使得這些 App 在後台實時感知著不同場景,以更人性化的方式預估用戶行為並做出針對性反應。
3. 內容和分發管道
社交網絡已經成了內容傳播的高效渠道,Shareaholic 的最新數據顯示,Facebook、Pinterest 和 Twitter 導引的流量市佔率分別達到了 21%,7% 和 1%。這些內容在 Twitter 上平均只需要 6.5 小時就能完成一半的導引流量,而在 Facebook 上則需要 9 個小時。
利用社交網絡發布新聞已經成為許多傳統及新興內容發佈商的首選,BuzzFeed 與 BBC 分別在 Facebook 與 Twitter 上拔得頭籌。
4. 日常活動
吃穿住行娛樂,我們的日常生活受到的來網路的影響也愈發明顯。
在美國,已經有超過 47% 的線上交易免收運費。當地當日送達將成為下一個爆發點,Amazon 與 Google 等巨頭早已開始在一些城市進行試驗。
音樂流媒體增長迅速,2013 年美國市場增幅達到了 32%,以 Spotify 為首的線上音樂服務開始擴張。同時,數位音樂的銷售也迎來了 -6% 的首次年同比下降,美國市場的全年銷量為 13 億首。
5. 數位錢幣
500 萬個比特幣錢包證明了數位錢幣仍有很大用戶基礎。
6. 垂直產業
內容+社區+商業模式=網路鐵三角。
連接房主,設計師和施工方的 Houzz 所打造的鐵三角:圖片+專業人士與消費者組成的社區+解決方案等產品。
所有重新想像的核心:行動設備與眾多傳感器帶來的數據爆炸
行動終端在數量和精密程度上的進步,與行動網絡的飛速發展,使我們能夠收集到空前數量的用戶數據。即時分享和溝通使得探索用戶行為模式變得可能,但涉及到隱私的問題也開始變得尖銳。同理,通過分析海量數據,讓我們得以解決過去不曾有可能解決的難題,但個人利益如何得到保障也是該被重視的問題。
1. 大數據趨勢:
可上傳/可共享/可尋蹟的實時數據快速增加。在幾個主流平台上,人們每天上傳分享超過 18 億張照片,更多新服務的崛起使這個數字繼續增長。
成本下降為各式感應器在移動設備中的大量採用提供了條件,幾年前被 iPhone 內置羅盤驚艷到的消費者現在則開始嘗試用手機測心率了。
去年全球數位設備中所使用的 MEMS 傳感器數量達到了 80 億個,增幅 32%,其中手機佔據了絕大多數,其次則是平板電腦。
2. 計算成本的下降與「雲」的興起
技術發展,使計算處理成本、存儲成本、帶寬成本以及行動手機等設備的製造成本飛速下降。基礎設施的完善也使得雲計算開始變得唾手可得。
3. 新交互界面有利於挖掘數據
Mary Meeker 認為新設備加新交互形式將讓那些原本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成為有巨大潛力的商業機遇,這其中的根本原因在於數據的挖掘與利用變得簡單直接。
人們吃穿住行的模式都難以避免的被重塑。
4. 數據挖掘與分析的重要性
據 IDC 統計,通用數據中大約有 34% 的訊息具備研究價值,它們來源於社交媒體、圖像音頻以及數據處理等各式源頭。只有 7% 的數據被做了標記,很大一部分來自目前碎片化嚴重的物聯網,這類訊息具備極高的分析價值。而在所有通用數據中,只有 1% 被分析過。
數據獲取固然重要,但在缺乏分析工具的情況下數據將變得毫無意義。一些依靠解讀數據提供解決方案的新型服務開始出現。大數據解決大問題的趨勢開始出現。
等待著大展身手的多屏分化和線上影片
如 Netflix 創始人和 CEO Reed Hastings 所言,電視的未來有四個趨勢。
1. 螢幕分化
2013 行動設備(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出貨量已經是電視與 PC 總和的 4~5 倍,這一切只花了十年時間。隨著新興市場行動設備的滲透率不斷升高,這一趨勢還將繼續下去。
智能手機是大部分地區消費者最常用的電子媒介,其次則是電視或者 PC。越來越多的用戶會在同一時間使用一種以上設備,比如在看電視時使用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查看與節目內容有關的訊息或與朋友進行互動,這一人群的比例已經在過去兩年內翻了三番,達到了 84%。
這不僅意味著螢幕數量的增加,用戶的參與度也被提高到了全新的高度。根據統計,在 2012 年奧運會期間,用戶在電視、PC、手機以及平板四種螢幕上所花的時間要比單一花在電視上的時間多出一倍。
現在他們可以通過更少的時間獲取更多的內容。
2. 傳統遙控方式的消失
個性化搜索引擎將取代傳統電視遙控器,智能電視或者智能電視解決方案將像智能手機顛覆功能手機一樣取代傳統電視服務。
電視盒子作為一種智能電視解決方案已經收穫了數千萬用戶,新晉者如 Chromecast(多螢幕播放)和 Fire TV(語音搜索)制定了新的行業標準。
智能電視出貨量佔電視機整體出貨量的比例正在不斷攀升,2013 年的數字為 39%,但使用率卻處於 10% 以下。
3. 頻道被 App 所取代
電視頻道開始變成一個個點播程序,傳統電視節目單演化成 App 內搜索功能。
儘管如此,大部分電視點播應用卻依舊需要用戶先成為傳統電視網絡的付費用戶,也就說點播應用只是方便用戶觀看電視頻道的工具而尚未成為替代品。
但是以 YouTube 為代表的新內容傳播渠道也在高速發展,比起傳統管道,這些網絡的能將內容傳播到更廣的人群。
新的媒介造就了新的內容製作群體,他們可以是大型工作室,更可以是和你我一樣的普通個體。消費者對長影片保持熱度的同時也越來越歡迎高質量的短影片。YouTube 排名前十的影片的平均長度為 7 分鐘。
不僅內容製作者可以從中收益,線上廣告的精準度與有效性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作為傳播管道的 YouTube 也可以通過用戶行為數據分析反過來為後者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為廠商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對於傳統電視來說,觀看節目的是觀眾,而在互聯網電視的世界,觀看者變成了粉絲。粉絲具有更高的參與度和忠誠度,同時其行為模式也更加容易預測。節目結束時,觀眾會離場,而粉絲會進行評論、收藏、分享。
受眾的共性催生新的媒體內容,比如遊戲直播。
社交屬性帶來廣告效果的明顯提升。在有 Twitter 參與的情況下,電視廣告的給品牌的好感度與消費者購買意圖的影響程度均能得到提升。
消費者開始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內容,以 Netflix 為代表的服務為不同用戶設立不同的檔案。年輕用戶喜愛在網上觀看影片,千禧年一代在花 34% 的時間觀看線上影片。
4. 網路電視取代傳統電視
網路電視在使用場景、觀看內容與播放設備等方面提供個性化選擇,這與用戶需求相符。
行動影片消耗量佔線上影片總量的比例持續上升,2013 年已達 22%。
中國的崛起
中國擁有 5 億行動網路用戶,佔全體網路用戶的 80%,這是全球最高的比例。
根據月獨立訪問量,2013 年 1 月,全球十大互聯網服務中有 9 個來自美國,騰訊是唯一一個非美國公司。而 2014 年 3 月的數據顯示,全球十大網路服務中來自中國的公司已經增加到 4 家,按照排名,它們分別是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和搜狐。其餘 6 家均來自美國。
中國公司引領移商務創新。微信在服務集成以及個人通訊、客戶關係管理以及交易支付等環節的融合方面所做的創新被當作了例子。
Google、Facebook、騰訊和阿里巴巴四家科技公司在 2012-2014 期間共在併購及投資方面注入了 500 億美元。Facebook 的寫給 WhatsApp 的 190 億美元支票無人能敵。
(轉載自合作媒體《36kr》; 圖片來源:dfarber,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