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動畫化與遊戲化!以東京山手線各站為靈感的偶像計畫「STATION IDOL LATCH」啟動!   堡壘之夜及「火影忍者疾風傳」聯乘活動開辦中!   日本知名足球選手三浦知良與世界足球競賽締結夥伴契約!「KING KAZU」將於世界足球競賽中登場!   人氣Cosplayer伊織萌在TGS2021官方節目以《冤罪執行遊戲》角色莇理奈造型亮相!   MSI 推出高 CP 值 27 吋曲面電競螢幕「Optix G27C7」   日本資深歌手吉幾三為《惡靈古堡8 村莊》獻唱官方印象曲「俺らこんな村いやだLv.100」!   《Marvel’s Midnight Suns》遊戲畫面揭露   英雄聯盟第154位新英雄「殞落王者 維爾戈」實裝! 

【老貓出版偵查課】編輯就做這三件事

商業

如果你有一個監視器監控某出版社編輯部所有編輯的桌面、手機和電腦,你會發現他們花費大量時間逛電商網站(如亞馬遜),論壇(如起點),在臉書上留言,打電話,寫電子郵件,頻繁修改文章(為了提出「有銷售力」的文案),填寫報表(試算損益),至於真正花在文稿編輯的時間,出乎意料地少。

大部分人以為編輯就是處理文稿,但現在文稿編輯越來越不是編輯生存的主要關鍵,別誤會我的意思,這不是說不需要文稿編輯能力,而是只有文稿編輯能力的編輯,很難在出版社存活。書作得札實俐落,不如它賣翻天。這是出版社裡面的生態,文稿是基本功,但基本功之外還有生存競爭。

所以編輯到底在做什麼事呢?只看上面那些監視器看得到的畫面當然看不出所以然,我試著把那些事好好分析一下,發現編輯在做的事情可以簡單歸納成這三樣:

一、確定一個題目;二、完成它;三、最後打開讀者買它的慾望。以下逐條申論:

  • 一、確定一個題目

一個題目可能是你自己想的,別人建議的,老闆指派的,作者投稿的,在書評網站看到的,版權代理商推薦的⋯⋯有各種來源,顯示在各種狀態之下;有些只是一個靈光一現的點子,其他什麼都沒有,有些已經是完整的書稿,只差美編排上版加封面;有些是需要大量周旋的龜毛作者(沒有貶意,我作為作者的時候也很龜毛,但這也不是說我做編輯就不龜毛,畢竟編輯自我要求的時候不會認為自己很龜毛),有些是需要另外語文能力的外文著作。

確定一個題目的意思是你有本事判定,那個題目做得出來,而且是個生意。

並不是什麼題目都值得出書。值得作為一個題目先要考慮你投入的資源和它的產出是不是相稱。通常編輯使用一種稱為損益平衡試算表的東西,把前置作業(編採寫圖校排⋯⋯)、印刷加版稅,算成自己要投入的資源,而製作完成的書能夠銷售幾何當成收入。收入大於產出在某個成數之上,那就是個好生意,否則也就是個災梨禍棗的專案。

這些都是預估值,你在試算表上隨便填參數,也很容易達成損益平衡,但真正的考驗是你的試算,和未來最後的結果差距有多遠?這就是功力所在。老手和新手的差別就在這裡。老手很快就知道,這個書頁數要撐胖還是收緊,要全彩還是正四反二,要往高價走還是盡量賣便宜⋯⋯。

試算表看起來是個無聊的數學表格,但在老編手上卻是一本書能怎樣變化的指揮中心。書的裝幀型態在這裡決定,預算在這裡安排,工作協力在這裡統籌,對讀者規模的想像在這裡演練。

有時候「是不是個生意」是看你做成什麼、怎樣跟讀者說這本非看不可。所以有企圖心的編輯不會只是找名人出書、找寫手寫便宜故事、找潮流議題搶先機;詹宏志說過一段話始終烙印在我腦海,他說編輯不只要迎合這個社會,編輯也常常有一種願望希望挑釁這個社會。

改變世界的書經常是挑釁社會的書,《資本論》是挑釁,《寂靜的春天》是挑釁,《老人與海》也是挑釁(並不是去夏威夷度蜜月才叫做浪漫)。但要挑釁這個社會是需要本事的,沒本事的挑釁只會增加自己的挫折。

當然要從編輯部出發,推出《資本論》那樣的東西可真是困難,從編輯部出發可以做出百科,做出字典,做出養生一百招,要做出《資本論》同等意義的書幾乎不可能,不過編輯至少要有一點眼光,萬一像《資本論》那麼厚重、那麼挑釁的書稿送到你的編輯檯上,你會抓住它還是嘲笑它?

看不清楚那種書稿的力量,就會錯過它,錯過它就等於錯過歷史,而且通常也錯過生意。偉大的挑釁常常也是市場歡迎的書種。但有時候錯過也不用可惜,當你眼光不夠,認不出重要的書,那也許是好事,因為那書也許不會毀在你手裡。

眼光不夠的原因是認識不足,不理解。當你不理解一本書的意義,不見得是內容意義,更重要是那書在當前社會、學術或出版史上的脈絡意義,無法理解,無法說明,你無法掌握意義的書,通常在銷售上也會是悲劇(你自己都不知道那書的位置,讀者更不可能憑空知道)。

還有一種題目是做口碑的,賠本也要出。要確定這樣的題目有幾個重點,第一是意義,意義是什麼?為什麼它值得付出賠本的代價?第二是會賠多少?你應該「照計畫賠錢」(這是何飛鵬的名言),而不是一個普通計畫不幸賠了錢,就改口說它是做口碑的。你要事前就確定,不可事後再自我寬慰。

大部分編輯都只用編輯的角度問這個題目值不值得做,而很少問讀者需不需要。編輯應該優先考慮讀者要什麼,等到你已經嫻熟如何滿足讀者以後,可以再來考慮「我想做什麼」。新人一開始就想「我想做什麼」,通常都是吃苦頭。在出版這一行,眼高手低的很多,走那條路容易變成憤青,對編輯生涯傷害很大。所以老老實實先從滿足讀者開始,是比較合理的路。

要有好題目你需要廣泛的訊息來源,也要有足夠的敏銳。看到一塊璞玉,知道它經過打磨以後可以多麼光彩鑑人,很多書稿都是從一個觸發開始,最後終於成型。一個了不起的專家,一個感人的故事,一個想法,一個願望,一段旅程,一個謎團。這些東西和成為一個題目之間,都還有很多挖掘、調整、辨別方位,和修剪工作要做。

所以光是「確定一個題目」這件事,你就要花所有心力琢磨那前前後後、裡裡外外各種要顧慮的事,一個題目才會成為你工作生涯的成果,而不是創傷。

 ※ ※ ※

看來一篇寫不完三件事了,下回續完。

(本文經授權轉載,不得轉載)

(文章轉載自:老貓出版偵查科;圖片來源:Mark J P,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

隨機商業新聞

Addi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