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 36kr,原文作者爲果殼 MOOC 學院產品經理黃侔。黃侔長期關注互聯網教育,曾在豆瓣以用戶身份建立「公開課教室」小站,後入職網易公開課,現在果殼網 MOOC 學院任產品經理。
MOOC(大規模網路免費公開課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簡稱 MOOC)和公開課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設立了一套完全基於網路的評估體系,並且根據這個評估體系來授予學習者通過證明。而 MOOC 的盈利模式現在也是基於證書的增值服務。這樣看來,MOOC 的定位就非常依賴於 MOOC 證書的定位。
早期,MOOC 證書定位在降低美國高等教育收費甚至是顛覆美國高等教育的層面。但在美國幾個重要的州立法會議上,MOOC 被認可為大學學分的議案都沒有獲得通過,MOOC 證書直接抵消大學學分的運動也就此停滯,轉變成了一種更溫和的「翻轉課堂」的模式:把 MOOC 作為課程內容的一部分,加入線下討論,最後通過線下考試來認證本校學分。
那麼,作為一個立志要打破高等教育壁壘的顛覆性概念,「翻轉課堂」之外的其他 MOOC 該如何定位呢?
對於中文 MOOC 用戶來說,證書價值何在呢?作為果殼網 MOOC 學院的產品經理,長期接觸第一線學習者,我認為當下業界和學習者都需要對 MOOC 證書有一個切乎實際的認識。
- 靠 MOOC 證書進 Google,這合理嗎?
如果你認為一個普通學校的普通畢業生在短短幾個月的 MOOC 學習之後就能順利進入微軟或者 Google 這樣的世界級大公司,那麼常春藤盟校的校長們早就該通通引咎辭職了。但媒體天生就喜歡這種「屌絲逆襲」的動人故事,好像只要 MOOC 這個領域裡沒有出現平民窟的百萬富翁,MOOC 就毫無影響力,只能是高端人士炒作的新概念,無法切實改變現有的市場格局。
這種非此即彼的觀念本來就是錯的。 MOOC 早期的快速增長確實承載了這種期待,但這種期待不切實際的地方就在於,MOOC 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參與沒有任何門檻的網路學習,你無法指望一個對計算機一無所知的人僅僅通過幾個月的 MOOC 學習就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而實際上這些人才是對「計算機入門導論」這種課程感興趣的人,其他領域的入門課程也是如此。可是世界上最好的應屆畢業生都在競爭微軟和 Google 的職位,這些聰明人都在自己的領域裡訓練了不下幾千小時的時間,所以指望 MOOC 能直接改變最高級別的職場競爭是相當不切實際的。換個角度講,如果真的可以,不管這種魔法是叫 MOOC 還是叫別的什麼,它的付費證書會只值 49 美元嗎?
- 當我們在學 MOOC,到底在學什麼?
如果一個人不太可能通過 MOOC 證書進入最好的公司,那麼獲得 MOOC 證書對一個人來說到底證明了他的什麼價值呢?我的定義是,MOOC 證書能夠證明一個人在某個領域裡面「相對標準化的中等程度的自學能力」。
什麼叫「中等程度的自學能力」?我們用「學習曲線」這一理論來解釋,在不考慮個人天賦和學習方法的情況下,我們假設一個最基本的學習理論是,對一個領域知識的掌握程度,和你在這個領域花費的時間成正比。我們只使用「投入時間」這個變量,意味著其他條件都用平均水平來代替,那麼一個平均水平的人學習一個領域的知識的學習曲線應該是這樣的:
- 知識學習的五種境界
1. 知道
當你從一條微博或者新聞知道一個領域的時候,你大概花了幾分鐘,這個時候你在整個座標軸的最左側,但是已經不為 0 了。你知道了這個領域最基礎的定義和概念,這個過程叫做「知道」。
2. 了解
當你繼續根據關鍵字去搜索看到維基百科以及一些延伸出去的書目和論文的時候,你大概能花幾個小時,你開始了一點點,知道一些框架性的解釋,但很多細節並不清楚。這個過程叫做「了解」。
3. 熟悉
當你學一門 MOOC 的時候,你大概將要花費 7.63 週,平均每週 4.63 至 6.88 小時(數據來源於 MOOC 學院所有課程均值)來學習一門課,而且有很多作業和練習需要完成,那麼你對這個領域的知識大概能夠掌握細節的程度。這個過程叫做「熟悉」。
4. 掌握
當你在一個本科專業中學習的時候,你要花費幾年的時間,通過好幾門課和實踐來學習一個領域,最後要通過論文或者畢業設計結業。當然得就你自己真正投入的時間算,吃飯睡覺娛樂不算,如果你嚴格訓練,你大概得花上上千小時,能達到運用知識解決一些問題的程度。這個過程叫「掌握」(這也是 Coursera 推出「專項認證」想達到的目的)。
5. 專家
最後當你在一個領域做到一萬小時的專門投入,那麼你將進入「專家」這個級別,你不但能熟練解決這個領域的大多數問題,還能創造性發揮,不同程度地增加這個領域的知識量(參考一萬小時定律)。
顯然,MOOC 證書可以證明你完成了中間那個層次的學習,而且大部分情況下應該是自學。因此,證書證明的,就是這種「中等水平的自學能力」。那為什麼是相對標準化呢?因為在自學這個領域裡面,有太多程度不一的人,有的刷刷微博也叫自學了,有的翻翻書本也稱自己自學了,有的看幾節公開課也稱自己自學了,但也有花幾年時間鑽研的自學者。他們的水平差異太大,橫跨整個學習曲線,而且分佈不均。
這樣也就無法對這群人形成一個相對統一的社會共識,也無法對這個群體裡的個人做出迅速的判斷,而每次都要給一個單獨的個人做水平測試是非常低效的。 MOOC 證書至少保證了所有學習者投入的時間在一個平均水平上,這實際上是所有文憑,證書的通用目的,盡量把人擺到學習曲線的某一個標準線上,並保持這個標準線的考核可信、有效。
- 對就業市場而言,MOOC 證書到底價值何在?
第一,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得出一個重要的信息,MOOC 本身和其他所有性質的教育、培訓一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證明一個人的學習能力,而且以現在 MOOC 的教學方式和時間長度而言,只能證明一個中等水平的自學能力。它的特點是,比起純線下教育,優質教育內容的用戶覆蓋面更廣,比起同樣覆蓋面比較廣的書籍和公開課,它更標準化一些。
第二,MOOC 可以幫助一個新人了解某個非專業領域的最基本知識。這也是雇主喜歡 MOOC 的原因之一,因為它可以比較低成本地讓一個新手進入正常的工作流程,特別適用於大規模的新手培訓。不過這個很容易和其他職業培訓相混淆,而且如果是新人培訓,那麼就表明過了人才篩選這一關,對新人的要求會跟企業的需求緊密結合,證書帶來的通用價值反而沒那麼大。
第三,MOOC 可以幫助那些原本條件不太好的「天才」展露頭角,也就是極小概率的發現天才的機會,這個是媒體偏愛的。的確,由於沒有進入門檻,很多邊遠地區的天才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不過這個概率太小,而且很多時候只是證明了一個人具備成為天才的可能,也就是,被頂尖大學入取,而不是直接進入職場。
這三點中,第一點是核心,即 MOOC 證書證明了一個擁有在某個領域裡,相對標準化的中等水平自學能力。那麼誰需要這樣的證明?誰又能接受這樣的證明呢?搞清楚這一點,MOOC 才能清晰地定義自己的市場規模和市場價值。
(轉載自合作媒體《36kr》; 圖片來源:Abode of Chaos,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