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誰結婚、挑秘書、找畢業舞伴⋯⋯我們常常面對許多選項,哪怎麼選最有效率?基本上,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有個數學概念可供讀者參考,或許可以簡化我們的抉擇過程呢。
在 1960 年代時,這類選擇難題被稱為婚姻問題(The Marriage Problem),後來被放到職場選材上探討,也稱為秘書問題 (The Secretary Problem)。
- 先來搞懂「婚姻問題」和「秘書問題」
想像自己是企業主,要面試 20 位秘書人選,之後挑一位。每次面試結束後,必須立即選擇是否接納該求職者,如果面試結束當下已拒絕某求職者,也不能後悔,而任一人獲得職缺時,徵才活動便結束。
但若面試至最後一位求職者仍無結果時,則必須雇用最後一位為秘書。另也可用類似上述之規則,把需求換成伴侶、舞伴等等。
- 拿前 36.8% 位人選當作比較基準,後面一有比前述較好的人選就馬上錄取
根據發展此公式的 Martin Gardner 所言,最好的挑選策略,就是先面試的前 36.8% 位候選人中 (可能是求職者、婚姻伴侶、或舞伴),在心裡挑出一位最佳人選,但是全部不予錄用。
接著繼續面試其他候選人,若遇到比前述之最佳人選更優秀者,就立即予以錄用。當然,這只是最好策略,並非完美策略。怎麼說呢?因為若所有人之中,最優秀者出現在那 36.8% 之中,那很抱歉,在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只能遺憾了。不過,此策略還是有其好處,它至少確保主管別踩到雷,可以挑到還不錯的人選。
(為何是 36.8% 呢?這牽涉到數學家稱為 e 的常數,而 1/e = 0.368,也就是 36.8%;詳情可參考此處,而此數字是經多次實驗後證明,能帶來最大成功率。)
此策略雖然簡化抉擇過程,但有時也顯得過於簡單,以挑選婚姻伴侶為例,除非桃花運旺盛,否則通常沒幾個人選;又就算有足夠人選,也透過此數學策略找到對象,對方也未必同意交往或結婚。所以,歡迎參考此策略,但是它並不保證 happy ending 唷,只是提高機率、協助抉擇過程罷了。
(資料來源: npr;圖片來源: Wikipedia ,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