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0年6月29日 /美通社/ -- 根據畢馬威分析,儘管上半年整體市場氣氛受新冠疫情及經濟憂慮所影響,在新經濟股上市的帶動下,香港仍較全球大部分證券交易市場更具韌性。受惠於多個大型上市項目及科創板日漸普及,上海證券交易所集資金額緊隨納斯達克交易所,在全球排行第二位。
畢馬威的最新分析發現,受美國和歐洲主要證券交易所集資金額減少所拖累,2020年上半年全球IPO的集資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至688億美元,部分跌幅因亞洲市場(尤其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集資活動增加而被抵消。期内大部份新股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截至6月底,預計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將錄得共124宗新股上市,總集資金額為1,417億元人民幣。而科創板預計將有49宗新股上市,總集資金額為523億元人民幣 。這代表A股市場集資金額與去年同期相比預計將增長135%。
2020年上半年,香港交易所共有59宗新股上市,總集資金額為港幣873億,較去年同期增長22%。 自2018年4月實行新上市制度以來,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及採納同股不同權架構的新經濟公司均可在香港上市,而合資格公司亦可來香港作第二上市,至今成功在該制度下上市的公司共有23家,總集資金額為2,759億港元。
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主管合夥人劉國賢表示:「2020年下半年,全球資本市場料將繼續面臨疫情所帶來的挑戰以及市場不確定性。IPO市場可發揮作用將急需的資金引導到全球各地受新冠疫情打擊的公司以及新經濟公司,以應付全球經濟動蕩。尤其是隨著上市制度改革令香港對科技及創新公司的吸引力進一步提升,相信香港市場將因而受惠。」
畢馬威的調查顯示中國內地的IPO活動已經復甦,加上科創板的成功,吸引了市場對科技及戰略性新興行業的興趣。隨著科創板的成功,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推出註冊制度,首批註冊的創業板新股預計將於2020年第三季登場。
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諮詢組合夥人劉大昌補充:「隨著科創板實施註冊制,深交所創業板將正式啟動類似的新股上市制度,此舉將有助增加A股市場的流動性、投資及多樣性。」
科技、媒體和電訊行業集資額領先香港新股市場,主要受同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內地公司網易和京東的大型第二上市項目帶動,兩者集資額合共達544億港元,佔市場總集資額62%以上。網易和京東是繼阿里巴巴去年成功回歸後來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公司。
畢馬威中國香港新經濟市場及生命科學主管合夥人朱雅儀表示:「香港資本市場在2020年上半年由生物科技公司等新經濟股上市主導,有關集資額佔市場總集資額77%,我們預計這個趨勢將持續至下半年。經濟數碼轉型勢在必行,而疫情不僅加快其步伐,亦令市場對藥物研發、醫療保健、供應鏈、物流、教育、及可持續發展方案的需求變得前所未有的迫切,從而推動了生命科學及科技企業的投資。」
今年下半年,預計全球市場氣氛將繼續受經濟不確定性影響,或會短期内影響IPO集資。然而,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IPO市場,預計香港市場將保持穩定,而中概股回歸及醫療保健/生命科學板塊有望繼續帶動市場,預計2020年全年總集資額將達2,000至2,500億港元。
關於畢馬威中國
畢馬威中國在24個城市設有26個辦事機構,合夥人及員工約12,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沙、成都、重慶、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濟南、南京、寧波、青島、上海、瀋陽、深圳、蘇州、天津、武漢、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這些辦事機構的緊密合作下,畢馬威中國能夠高效和迅速地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畢馬威是一個由專業服務成員所組成的全球網絡。成員所遍佈全球14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專業人員超過219,000名,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獨立成員所網絡中的成員與瑞士實體—畢馬威國際合作組織(「畢馬威國際」)相關聯。畢馬威各成員所在法律上均屬獨立及分設的法人。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准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8月1日,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畢馬威香港的成立更早在1945年。率先打入市場的先機及對質量的不懈追求,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中國多家知名企業長期聘請畢馬威提供廣泛領域的專業服務(包括審計、稅務和諮詢),也反映了畢馬威的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