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一直與內地的發展和需要緊密相連。國家發展大局的演變催化出香港經濟的新局。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起,內地開始實行改革開放造就了大量港企北上和港人到內地發展,香港經濟由輕工業轉向服務業;1993年第一家國企在港上市,開啟了往後中資公司在港的集資潮,推動香港金融中心的發展;2006年第一家內地企業在港滬兩地同步上市,深化了兩地市場的互動,也為2014年的股市互聯互通奠下基礎。香港的成功繫於緊貼內地市場需要,助力國家發展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早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綱要」)。「綱要」錨定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2035年遠景目標,屆時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將大幅上升;「綱要」亦列出國家在「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目標、工作理念以及重點任務。這份重要文件反映了國家對當前及未來國際局勢和國內發展的研判、回應和部署。
「綱要」提出的是以新發展理念、在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國家去年生產總值突破一百萬億元人民幣,「十三五」期間逾五千五百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完成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在正朝向2035年遠景目標邁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目標開啟了國家經濟及社會的新發展階段。這階段需要的新發展理念包括: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其實這五個發展理念,都有相對應要解決的問題。創新發展是要解決發展動力的問題;協調發展是為應對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綠色發展是要應對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問題;開放發展是應對內外聯動才能更好發展的問題;共享發展是要解決社會公平、恰當分配的問題。這是一份宏大的發展藍圖,為的是滿足人民與日俱增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這對香港又帶來什麼啟示呢?
國家發展的新階段,其實也是香港發展的新局。如何能「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呢?先機就是生機,可以是先發優勢,也可是「彎道超車」的後發先至。「綱要」提出關鍵是要讓科技創新成為核心的驅動力,賦能各個產業或企業升級轉型、革新產品。此外,也要把握昔日未曾注意的新商機、新市場和新消費群。香港必須抓緊機遇、全力參與。
因此,我們須注意「綱要」的思路、理念和內容,以及對香港的支持在哪些方面。「綱要」提到支持香港鞏固提升競爭優勢,除了在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等較傳統的範疇外,還包括第一次提到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國際航空樞紐等。此外,深港河套的科技創新合作區也首次被納入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與大灣區內的前海、橫琴和南沙並肩。這些都關係到香港能否把握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也涉及到經濟多元發展的續航力和更豐富的優質就業機會。
「綱要」提出的新格局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相互促進發展。雙循環的建構是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及更安全的發展。從經濟發展與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國家的雙循環發展格局,意味香港要抓緊透過大灣區為切入點,把握日益龐大和對質量要求不斷提升的內地市場、意味科技創新是走進內循環發展的快道;香港同時也要強化跳板、中介人、高增值服務平台、國際人才庫和資金池、試驗田、防火牆等角色和功能,促進與豐富內地市場與國際市場的互動和對接,以及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對接。
國家正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邁進,經濟持續較快發展、中產消費群不斷擴大、產業不斷變革升級等等,意味著香港有機會參與的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機會很多,企業需要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綱要」的思路和內容,充份領會新的發展趨勢,用好自身優勢,把握商機。
要確保國家和香港的長遠平穩發展,前提還是要維護好國家安全。香港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的方針,維護好憲法和基本法就香港特別行政區所規定的憲制秩序,落實好維護國家安全和「愛國者治港」等相關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保持社會大局穩定,才能讓「一國兩制」的實踐行穩致遠,才能讓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從而讓經濟和民生可以不斷提升。
2021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