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星期,經濟方面的其中一個熱門話題,相信就是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接連調低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信用評級。當天穆迪在深夜時份公布有關決定,我也隨即回應指出,特區政府非常不同意穆迪的有關決定。
這幾天相信大家都留意到,不少學者、專家和業界人士都指出香港經濟基礎良好,金融系統穩健,財政狀況也非常健康;穆迪調低香港評級的決定,實在值得商榷。穆迪提到其中一個主要理據,是香港和內地日益緊密的經濟聯繫。例如,香港輸往內地的貨物出口佔出口總額的一半;而訪港旅客以至服務輸出,內地相關所佔比例亦分別達四分之三及40%。按照穆迪的說法,既然內地的信用評級有所下調,香港亦理應無可避免受到影響。
我認為若單以經濟緊密程度,近乎機械式地將香港評級下調,這理據未免流於膚淺。香港作為國家的國際金融、航運和商貿中心,回歸二十年來,與內地的經濟往還愈趨緊密,各範疇的合作都提升至一個新的層次。一直以來,內地是香港龐大的市場,也為香港經濟持續發展提供重大機遇。事實上,內地近年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貢獻超過全球經濟增長三分之一,地位舉足輕重。在後金融海嘯時期,世界各國紛紛抓緊機會加強和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聯繫。香港和內地加強合作,又怎能視為負面因素?其實除了香港,世界上許多先進經濟體和內地的經濟連繫也非常密切,例如美國和日本,它們最大的貿易伙伴分別都是內地。
若從宏觀經濟指標來看,穆迪的觀察也似乎和實際情況不符。過去五年,香港經濟在不穩的外圍環境下,每年平均增長2.4%。隨着環球經濟於去年回穩,香港經濟增長自2016年第二季起逐步加快,2017年第一季更錄得4.3%的顯著按年增長,是近六年來最高增幅。今年以來,香港經濟勢頭也保持良好。我們首四月的出口貨值按年躍升9.4%;訪港旅客方面,不論是來自內地旅客及總體數字同期亦見上升。勞工市場全民就業,失業率更在3.2%的近三年低位,這都為內需帶來堅實的支持。
而內地方面,首季經濟實質增長6.9%,好於市場預期,延續穩中向好的形勢。外圍環境回暖,內地的出口在今年首4個月也按年增長8.1%,較去年同期下跌11.0%大幅反彈。我相信穆迪亦低估了中央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和決心。事實上,內地鋼鐵、煤炭等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已經得到紓緩,生產價格亦已於去年後期明顯回升。在當局加強監管、積極去槓桿的情況下,內地銀行資產質素企穩,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率有所下降;內地政府債務對GDP的比率相對其他主要經濟體,仍保持健康水平;加上外債比重低,兼且擁有高達三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經濟基本面靠穩,對內地的經濟前景感到憂慮之說缺乏客觀理據。
穆迪下調香港評級的另一個理據,在於香港銀行與內地相關貸款業務增加,或為香港的金融市場帶來風險。但眾所周知,香港的金融系統極為穩健,金管局也已推出各項措施,加強對内地相關貸款的風險管理,亦確保在現行監管機制下,香港銀行奉行審慎的貸款批核標準。內地相關貸款的借款人大部分是大型國企和跨國企業,而且貸款有抵押物或者擔保支持,信貸質素普遍較高。現時香港銀行資本充裕,資本充足率和整體不良貸款比率按年均有改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一月公布的評估報告中,再次肯定特區政府強而有力的政策框架,包括審慎的財政政策及健全的金融體系監管,便是有力的證明。
穆迪亦提到香港和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措施,例如滬港通、深港通,及即將推出的債券通,甚至香港參與「一帶一路」發展,或對香港構成不利影響。兩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實質是透過香港作為獨特的平台,便利國際投資者進入內地市場投資,有助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促進內地資本市場有序開放,長遠肯定會為香港帶來裨益。這一點早為金融各界別所認同。
回想去年三月穆迪將內地及香港的評級展望調低,指出內地經濟面臨硬著陸風險,香港亦勢遭波及。當時我們也表示難以理解和認同。觀乎香港和內地去年至今年初經濟的良好勢頭,穆迪當時所言的「危機」,看來實在言過其實。
2017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