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兩個關乎香港的重大政策出台,分別是《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的發布及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的啟動。對香港市場而言,跨境理財通是金融業界期待已久、兩地互聯互通的重大政策突破,為業界帶來龐大的新機遇,更是大灣區資金跨境流動的一大里程碑。但對香港整體經濟長遠的豐富蓬勃發展和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而言,前海方案卻是更重要的新藍圖。
讓我先從跨境理財通說起。
在一國之內、我們有着兩制之便。香港金融市場發展一直有着獨特的優勢,就是透過閉環式渠道、讓國際與內地的資金可跨境投資,探索投資機遇的同時力求風險可控。從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北向交易到基金互認,再到上周啟動的跨境理財通,正是將這互聯互通渠道,從股票、債券、基金,擴展至經由銀行銷售的合資格理財產品。
跨境理財通的南向及北向各設1,500億元人民幣的單邊總額度,同時就個人投資者設100萬元人民幣的個人額度,首階段只會開放低至中風險的產品。南向通適用於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內地居民,北向通適用於港澳居民。兩地合資格的個人投資者可經此渠道,跨境投資相關的認可產品。
對金融機構而言,理財產品的銷售市場頓時顯著擴大了。因為大灣區是內地經濟發展最蓬勃、累積財富最龐大的市場。有分析指,中國家庭投資於金融產品佔總資產比例僅為17%,遠低於英國的27%、日本的38%及美國的58%。隨着擁有較高資產淨值的家庭不斷增多,市場上有着實存的需求,希望尋求多元化投資及國際化的配置。
另一邊廂,香港是亞洲最大的私人財富管理中心,全球排名僅次於瑞士。截至去年底,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所管理的資產有近35萬億港元,按年增長21%。香港金融產品的種類繁多且組合豐富,可服務內地居民不同的投資及風險管理的需要。這是南向通的潛力所在。北向通也為港澳居民開拓了直接投資內地理財產品的渠道,豐富了投資者的選擇。
可以說,跨境理財通為兩地財富管理市場帶來歷史性的發展突破和龐大的新機遇。
站高一層來看,跨境理財通發揮着兩大作用。
一是利用一國、兩制、三個貨幣體系的獨特優勢,將在岸與離岸市場的進一步深化、融合,並相互促進發展,讓整個灣區內的金融體系與法律制度即使不同,卻仍然可以提升互聯互通的範圍與層次,就像為運動員賦能,邁更闊的步、跨越早已看見的欄。這舉措令區內的金融要素更便捷的流動;在區內經濟體量增加的同時,金融能更好的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讓大灣區建成國家開放型區域創新共同體。朝着這方向推進,大灣區有望逐步成為國家連接經濟金融體系內循環與外循環之間的重要紐帶。這正是更好的發揮香港的獨特金融中心作用,服務國家所需。
二是為穩步審慎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有利空間。跨境理財通對促進大灣區的個人投資便利化,及灣區內的個人資本項目可兌換,提供了風險可控的試驗空間。
如果說跨境理財通是為本港的金融業帶來新機遇,那麼上周公布的前海方案就是為香港整體的長遠發展勾劃了新藍圖。
前海方案是國家發展戰略,亦關乎到香港未來的繁榮發展,潛藏無限機遇。有些人也許會將前海方案與橫琴方案作比較;也有人擔心前海的發展會否超越香港,甚至讓香港面臨人才、資金甚至機會的流失。其實,只有透過相互協作、協同發展才能抓緊國家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只有透過區域用地的擴容,才能讓更多產業有發展的空間;也只有透過合作才能將香港的優勢產業做大、支柱產業做強。調較視角,才會看見新版圖。
在戰略定位上,橫琴方案強調的是粵澳發展一體化,透過深度合作促進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發展。前海方案側重粵港澳協同發展,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推動跨境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豐富協同發展的模式。
在產業發展方面,橫琴合作區將重點發展四大新產業。前海則是擴大服務領域開放,加快科技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聚焦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
當然,我們最關心的是,整個發展帶來什麼機遇?
一、香港的發展空間大了。前海合作區的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到120.56平方公里。在加強規劃與發展,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產業的協同互聯,分流了土地制約令本港產業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
二、香港的產業提升動力增強。本港的支柱產業及優勢產業均可望受惠。前海方案推動擴大對港澳服務領域開放,也在金融及科技創新等方面對接聯通,更多企業在獲得科技發展和金融服務的支撐下,將讓香港逐步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三、青年人有更寬廣的發展平台。前海方案提出要為港澳青年在前海合作區學習、工作、居留、生活、創業就業等提供便利。截至今年6月,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已孵化200多家香港的創業團隊。可以預見,合作區內會有更多可供港人選擇的高端職位,亦將為本港年輕人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現在,關鍵的是香港的企業與市民,也能調較視角,看到未來的發展機遇。透過深入理解整個發展的框架與方向,讓香港的企業與市民,也能從中抓緊新的發展機遇,這才能讓香港順利的推動經濟朝更高增值的方向推進,更好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9月12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