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劉光源特派員(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盧新寧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李江舟副署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副署長)、鄭國躍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副司令員)、陳智思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陳南祿主席(香港賽馬會主席)、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今天我非常榮幸出席《香港志》專志---《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出版典禮暨《粵港澳大灣區志》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也非常歡迎香港地方志中心在禮賓府舉行這兩項意義重大的活動。這座擁有超過160年歷史的建築物,本身就見證了香港開埠以來的發展。
國有史、地有志,編修地方志是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我自擔任發展局局長以來,就十分重視歷史文化的保育工作;無論是體現在古舊建築、文化藝術或民間傳統,這些都是歷史的記載,都值得我們重視和保留。鑑古知今,唯有尊重歷史、認識過去,我們才能更充分了解今天面對的情況,以及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在擔任政務司司長期間,我曾多次與有心啟動為香港編纂地方志的朋友會面,探討可能性,但畢竟修志是一個浩瀚工程,必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持之以恆。很高興擔任特區行政長官就讓我能為編修香港地方志提供頂層助力,並正式向國家有關的機構,即中國社會科學院提出協助香港修志的要求。我在此必須向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教授表示衷心感謝。謝院長在2018年訪問香港時,就對我提出的要求表示全力支持。
但要成功修志,尤其是在香港比較複雜的社會環境,我們需要民間機構執行。我非常感謝由董建華先生創立的團結香港基金,在2019年成立了香港地方志中心,肩負這項浩瀚工作的任務。中心成立一年後,在編修團隊的全情投入和不怕艱難的努力下,《香港志》首冊《總述 大事記》已在2020年底順利出版,並大獲好評,不但登上出版社年度好書榜首位,更獲得香港出版雙年獎的市場策劃獎和社會科學類別出版獎,並入圍第14屆香港書獎,反映修志工作備受各界認同。
今天,我們非常高興迎來了《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的出版,專題為香港在祖國改革開放中擔當的角色,留下了珍貴的紀錄。《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全卷上下兩冊共19章,兩個附錄,一個附錄記,超過100萬字,涵蓋經濟、金融、文化、社會四大範疇,參考文獻約4,700項,包括官方文件及報告、報章刊物、檔案、專著及論文、口述歷史、未刊史料等,編收圖片共500多張,講述1978年至2017年期間,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的歷程,為了解和研究香港與內地互動合作,提供準確而全面的參考文獻。今天專志能順利面世,我要感謝參與的各位主編、專家學者、提供寶貴意見的相關機構和審稿專家們的勞心勞力。
國家40年的改革開放,經濟飛躍增長,成就有目共睹。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征程中,擔當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8年11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由我率領的香港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就曾總結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所發揮的主要作用,包括投資興業的龍頭作用、市場經濟的示範作用、體制改革的助推作用、雙向開放的橋樑作用、先行先試的試點作用和城市管理的借鑑作用。習主席更親切地強調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港澳同胞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事實上,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一直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與國家同發展、共繁榮。香港既為改革開放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受益於內地的高速發展,成功轉型成為內地連接世界市場的重要橋樑,建立和鞏固了香港今天作為國際商貿、物流、航運、金融和專業服務中心的地位。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中的角色是多元的,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是貢獻者,也是受惠者。香港人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在國家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從不缺位。這些其實是我們這一代人和上一代人所共同知道的事,現在通過《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就可以全方位呈現出來,讓我們的下一代和內地同胞不會忘記香港這個小地方,對國家的大貢獻,從而明白香港與國家的發展實在是休戚與共,息息相關。
今天除了祝賀《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的出版外,香港地方志中心還會連同廣東省地方志辦公室和澳門基金會的代表,簽署《粵港澳大灣區志》合作備忘錄。這項簽署儀式安排在今天的典禮舉行,可說別具意義,因為出版《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是回顧歷史,而粵港澳共同編修《粵港澳大灣區志》,則是要及時紀錄現時大灣區11個城市之間日益廣泛、多元及更緊密的交流合作,有利未來大灣區發展的總結和展望。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下的重大戰略,目標是通過深化粵港澳合作,發揮互補優勢,推動經濟協同發展,進一步提升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高質量建設大灣區,包括加強內地與香港各領域交流合作,也一如既往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競爭優勢。香港特區政府對《十四五規劃綱要》為香港帶來的機遇,深感鼓舞。我們將繼續堅守「一國兩制」方針,善用香港高度法治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優勢,積極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切入點,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我在今年10月發表的2021年施政報告的經濟篇章,就開宗明義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題,以回應在《香港國安法》和完善特區選舉制度的雙重保障下,香港社會對「一國兩制」信心倍增,對「愛國者治港」能切實提升管治效能也充滿期盼。
無論是編修《香港志》或《粵港澳大灣區志》,其意義除了「存史」的價值,亦具備「育人」的使命。我樂見香港地方志中心編修團隊中有許多年輕研究員,這是一項鼓舞人心的安排。讓年輕一輩參與修志工作,除了給予他們機會深入探討香港的歷史外,還能進一步加深他們認識香港和國家密不可分的關係,增強自己對國民身分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修志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任重道遠的浩大工程,將歷時多年,需要相當的經費支持。我除了承諾在每年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的行政長官社會資助計劃中撥出相當款項外,也會繼續呼籲更多社會賢達及機構熱心贊助。在此,我對所有的支持機構及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謝。
香港地方志中心成立兩年,工作成果豐碩,實在有賴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及專家學者的專業投入及辛勤工作。在此,我對他們表達充分的肯定和衷心的感謝。我也要特別感謝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及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對編修《香港志》工作的支持。我相信在香港地方志中心的努力和各界的支持下,《香港志》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志》一定可以說好香港自身的故事、香港與灣區的故事,以及香港與國家的故事。
最後,我謹祝《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出版成功,《粵港澳大灣區志》修志工作順利!謝謝大家!
(以上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2月6日在《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出版典禮暨《粵港澳大灣區志》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的演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