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新冠疫情來得既急且猛,面對傳播力極強的Omicron變異病毒株,香港在2022年3月可說經歷了驚濤駭浪般的疫情發展,幸而陽性檢測個案(包括核酸檢測和快速抗原測試)在3月3日達峰後呈逐步下降趨勢,但累計超過7,000名人士離世令人傷痛。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一直沒有半點鬆懈,以堅定意志用好中央源源不絕的支持,奮力遏制疫情,保障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們在密切留意疫情發展的同時,亦兼顧本港整體社會經濟需要,以及企業和個人的福祉,提供支援;社會各界一呼百應,凝聚了更大的抗疫決心,大家都以早日穩控疫情為當前頭等要務。
疫情研判
本地第五波疫情爆發至今,截至3月30日,共錄得1,138,138宗陽性檢測個案,當中包括7,493宗死亡個案。從數據來看,這波疫情應已在3月3日達峰,當日陽性檢測個案高達76,991宗,其後數字逐步回落,並由3月26日起降至每日四位數字,3月30日錄得6,981宗。在這波疫情當中,沒有接種新冠疫苗的長者所受打擊最大。累計死亡個案中,超過九成均為65歲或以上人士,超過80歲的更佔約七成;近六成為居於院舍的人士;近九成均沒有完成接種兩劑新冠疫苗。
提升抗疫能力
特區政府感謝中央先後派出四批專家來港,在當下本地嚴峻疫情下助力特區政府深入研判疫情發展,並經參考了他們的意見,將現時抗疫工作的階段性重點放在「三減三重一優先」,即全力減少死亡、減少重症、減少感染;處理一些重點人群、重點場所、重點機構;而且以長者為優先。
此外,特區政府在過去一個月,全方位提升各方面的抗疫能力,包括:
(a) 醫院管理局將九龍中聯網的伊利沙伯醫院,轉為救治重症病人的新冠定點救治醫院,提供約1,300張病床;其他同樣轉為定點醫院的還有天水圍醫院、北大嶼山醫院、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律敦治醫院、靈實醫院和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令收治新冠病人的床位大幅增加至約11,500張:
(b) 借助接近400人的內地醫療團隊到港支援,提升亞洲國際博覽館社區治療設施收治新冠病人的容量,提升服務規模和照顧質素,包括實行中西醫結合診治;
(c) 連同在上月由檢疫中心轉型為社區隔離中心的亞博館,由社會福利署營運的暫託中心現共有七間,共可提供近3,000個床位予症狀輕微或沒有病徵的院舍院友,以及經醫管局評估後確認為正在康復並適合入住的長者;
(d) 私家醫院作出支援,包括收治醫管局轉介的病人、加強支援患病長者的醫護服務、為社區隔離設施提供醫療支援和為新冠患者提供遠程醫療服務等;
(e) 在特區政府支持下,醫管局成功購入相當足夠數量的兩款有效抗新冠口服藥物,分別為默沙東的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和輝瑞的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至今逾兩萬名病人已獲處方有關藥物;
(f) 繼中央援建位於青衣的首個社區隔離設施在3月1日交付特區政府運作,其他五個社區隔離設施同月亦相繼投入服務,共可提供約20,000張床位;加上竹篙灣、啟德和河套區三個正在興建的設施,將可額外增加約30,000張床位;
(g) 特區政府向居家抗疫的確診者及其密切接觸者至今派發抗疫物資包(內有快速抗原測試包、中成藥、溫度計、撲熱息痛、血氧儀和健康手冊等)的工作已大致到位,至今已派送超過100萬個;
(h) 為了加強支援居家抗疫人士,民政事務總署的服務熱線增至280條,醫管局的醫療熱線亦增至約180條;
(i) 民政事務總署由3月中起從社會福利署全面接手並即時開展居家支援物資派遞服務,向未能自行安排所需的基本日常用品和食物的居家抗疫人士,提供上門派遞服務;
(j) 醫管局為新冠患者提供醫生診症服務而設的指定診所由2月底的14間增至現時的23間。運輸及房屋局連同的士業界設立專屬的士車隊,為求診人士提供免費接送往返指定診所和其住所的服務,現時約有500輛的士參與;
(k) 特區政府通過中央協助與檢測承辦商合作,加上從內地到港的採樣人員、檢測技術員和流動檢測車的支援,因應現時核酸檢測需求,使本地檢測量每日可達20至30萬次不等;
(l) 本地中醫藥院校積極投入抗疫工作,為市民提供中藥預防方和遙距診療等服務;特區政府亦通過中醫藥發展基金,資助中醫師為居家隔離患者提供免費中醫遙距診症和中藥配送服務。此外,醫管局繼續提供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在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為出院病人或完成隔離人士提供中醫藥復康服務,療程共十次;及
(m) 特區政府將由4月2日起向全港住戶派發防疫服務包(內有口罩、快速抗原測試包、中成藥和醫療資訊等),支援市民抗疫的需要。
期中檢討
自3月9日起,我連同特區政府相關官員、醫管局行政總裁等抗疫團隊要員舉行每日新聞發布會(星期二因舉行行政會議除外) 向市民交代我們抗疫工作的最新進展,加強解說。繼在2月22日公布一套穩控第五波疫情措施後,我在3月21日交代期中檢討,經通盤考慮疫情發展、上述有關應對疫情能力提升,以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後,宣布絕大部分現行措施須按原定計劃延續至4月中、下旬,其間爭取聚焦治療,減少重症和死亡,減輕醫院壓力,幫助安老院舍恢復元氣;進一步擴大核酸檢測能力,並大力推廣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包,並要求市民及時在網上申報系統呈報結果,好讓更快被識別以作適當隔離或治療。特區政府亦通過期中檢討在四方面定下方向,分別是:
(a) 由4月1日起撤銷對九個國家(即澳洲、加拿大、法國、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英國和美國)實施的地區性航班熔斷機制,並在實行外防輸入措施的前提下,理順曾在任何海外地區逗留的香港居民的登機、檢疫及檢測安排。相關政策局其後已通過3月26日的新聞公布交代細節;
(b) 最快自4月19日起讓本地學校在其原定復活節假期後復課,並繼續以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在4月22日開考為目標;
(c) 在疫情沒有出現反彈跡象並持續呈下降趨勢的前提下,由4月21日分三階段、三個月放寬各項社交距離措施;及
(d) 爭取4月底前提升四個群組的疫苗接種率(即12歲或以上市民第二針、三至11歲兒童第一針、院舍長者第一針及70歲或以上長者第一針的接種率)至九成,多管齊下提升一老一幼的疫苗接種率。
主要防控疫情及相關措施按時序列於下表:
日期
事件
3 月 1 日
第一個由中央援建、位於青衣的社區隔離設施交付
3 月 1 日
社會福利署設於石硤尾公園體育館的長者暫託中心投入服務
3月2日
內地供港物資鐵路運輸服務正式開通,首班列車運載約50噸防疫抗疫物資抵港
3月4日
特區政府公布已接種兩劑科興或復必泰疫苗的60歲或以上人士,接種第三劑疫苗的時間由原本接種第二劑疫苗後六個月縮短至三個月;五至17歲兒童和青少年接種首兩劑復必泰疫苗的間距會由12星期縮短至八星期
3月6日
消防處推出電郵、WhatsApp 熱線及微信帳號,方便有需要的檢測呈陽性結果人士盡快獲安排進入社區隔離設施
3月7日
醫管局啟動額外三間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指定診所,3月15日再啟動六間,令指定診所數目增至23間
3月9日
第二個由中央援建、位於元朗新田的社區隔離設施交付
3月9日
醫管局將九龍中聯網的伊利沙伯醫院,轉為救治重症病人的新冠定點救治醫院;在此前後亦將天水圍醫院、北大嶼山醫院、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律敦治醫院、靈實醫院和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同樣轉為定點醫院
3月12日
第三個由中央援建、位於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的社區隔離設施交付
3月12日
民政事務總署開展居家支援物資派遞服務,為有需要人士,如尚待入院或社區隔離設施而應留於屋內但未能自行安排所需基本日常用品和食物的人士,提供上門派遞服務
3月13日
第四個由中央援建、位於粉嶺馬適路的社區隔離設施交付
3月14日
繼醫管局早前引入並處方治療新冠病人的口服抗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後,首批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運抵香港供醫管局使用
3月16日
繼月初數十名內地援港醫療隊成員分批到港,另外300位成員來港,到醫管局亞洲國際博覽館新冠治療中心與醫管局醫護團隊協作救治新冠病人
3月16日
社會福利署設於港灣道體育館的暫託中心投入運作
3月17日
第五個由中央援建、位於元朗洪水橋的社區隔離設施交付
3月20日
特區政府宣布調整疫苗通行證接種要求,鼓勵市民盡快接種疫苗,包括將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日期由6月底提前至5月底和縮短疫苗通行證下接種第二和第三劑疫苗之間的寬限期等
3月21日
行政長官公布穩控第五波疫情措施的中期檢視結果和階段性抗疫路向
3月21日
經陸路出入境管制站(即深圳灣口岸或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出境的旅客由本日起須進行額外快速核酸檢測,獲得陰性結果方可繼續行程
3月21日
社會福利署設於啟德郵輪碼頭的啟德暫託中心本日起分階段投入運作
3月22日
特區政府因應疫情形勢的最新變化,重新發出強制檢測公告
3月23日
社會福利署設於天水圍體育館的暫託中心投入運作
3月24日
第六個由中央援建、位於元朗潭尾的社區隔離設施交付
3月25日
特區政府宣布各部門將會由4月1日起逐步恢復公共服務,以期於4月21日起大致恢復正常公共服務
3月26日
特區政府宣布按風險調整海外抵港人士的登機、檢疫及檢測安排,包括由4月1日起撤銷地區性航班熔斷機制並理順相關安排;增加指定檢疫酒店供應以應付從海外回港的香港居民(包括外傭)的需求
3月29日
經香港國際機場前往內地及澳門的人士,由本日起在辦理有關航班的登機手續時須持有額外的快速核酸檢測陰性結果
3月29日
內地中醫專家組抵港,支援特區抗疫
3月30日
向全港家庭派發防疫服務包的包裝工作展開
確保內地供港物資穩定
特區政府一直與廣東省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緊密合作,積極通過強化陸路供應(包括在不同口岸接駁點實施陸路跨境運輸集中接駁)、水路供應(包括與深圳和廣東其他城市開通多條水路運輸路線)以及鐵路供應(包括按需求加密班次以運載防疫抗疫物資),共同保障內地供港鮮活食品、日常食品和生活物資等供應穩定。特區政府感謝跨境貨運業界一直努力配合各項疫情防控措施,保障供港物資供應。
三大支柱支援受影響行業和個人
在過去兩年多新冠疫情衝擊下,各行各業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特區政府除致力防疫抗疫外,亦高度重視企業狀況和市民福祉,主要以三大支柱撐企業、保就業,即防疫抗疫基金、政府財政預算案和保就業計劃,就第五波疫情而言:
(a) 特區政府先後推出了第五、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總承擔額共約306億元,支援一些直接或嚴重受疫情和社交距離措施影響的企業和個人。其中,首度推出的臨時失業支援計劃已在3月23日開始接受申請,為因第五波疫情而失去工作的人士提供一筆過10,000元援助,至今已共接獲超過26萬宗申請;
(b) 財政司司長2月23日通過2022至23年度財政預算案公布一系列支援市民和企業的措施,總承擔額超過1,700億元,其中包括向每名合資格市民發放新一輪10,000元的電子消費券;及
(c) 繼2020年保就業計劃後,我在3月18日宣布推出2022保就業計劃,為合資格僱主提供為期三個月(2022年5至7月)的工資補貼。特區政府正在細化2022保就業計劃細節,初步估計所涉資助總額為260億至310億元,目標在4月內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相關撥款以注資防疫抗疫基金。
堅定信心 戰勝疫情
2022年首三個月,香港經歷了前所未見的嚴峻局面,為市民帶來了焦慮和失去親人的傷痛。特區政府定必竭盡所能、上下齊心,繼續連同本地和內地專家研判疫情,廣泛聽取意見,務求達致在堅持生命至上、科學為本的前提下,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有中央作為香港特區最堅強後盾,只要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繼續堅定信心,充分配合特區政府的防疫抗疫措施,我們定能渡過風雨、戰勝疫情,早日回復正常生活和有序恢復與內地和海外人員往來。
(以上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3月30日在網上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