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以人為本,公園設計為民服務。渠務署的觀塘污水泵房優化工程順應民意,在泵房上蓋建公園,更採納小孩子的建議,增設樹屋和嬉水區等玩樂設施,令公園不僅僅是綠化和休憩的空間,也成為遊戲奔跑的好地方。茶果嶺海濱公園上月底甫開幕即廣受市民歡迎,證明與民共議策略卓有成效。
收集民意 優化設計
渠務署在泵房上蓋建造的泵房公園連同毗鄰的海濱空間組成佔地約1.8公頃的茶果嶺海濱公園,設有涼亭、園景區、草坪、兒童遊樂設施和健體設施等,滿足市民對公共空間的需要,重塑社區活力。
但原來泵房公園並非最初的設計,渠務署高級工程師(淨化海港計劃)蔡敏儀透露,工程團隊原本只打算將泵房上蓋美化成綠化天台。署方在推展項目前諮詢不同團體,發現他們不約而同希望擁有更多公共空間,工程團隊因而興起打造公園讓普羅大眾享用的念頭。
其後署方舉辦多場公眾參與活動,廣徵民意,又諮詢區議會、海濱事務委員會等對興建公園的意見,得悉他們期望公園有更多兒童遊樂設施。為此,工程團隊特意邀請智樂兒童遊樂協會擔任遊樂設施顧問,共同為公園注入新元素。
小孩構思 大人實現
定下大方向之後,工程團隊需要了解用家的需要。他們與協會合辦一系列活動,包括舉辦工作坊邀請小孩子設計公園設施,藉此了解小孩夢想中的公園模樣。
公園內最大型的遊樂設施、八米高親樹平台正是源自孩童想像。
工程團隊看過小孩子在「小小遊樂場規劃師」活動親手製作的遊樂設施模型,認為樹屋的構思可行,遂努力完善,最終敲定親樹平台方案。
渠務署工程師(淨化海港計劃)梅志健這樣形容樹屋的誕生:「樹屋可說是由小朋友設計,大朋友改良,設計師具體化,工程師落實。小朋友參與設計公園遊樂設施,不單能讓他們有夢想成真的感覺,也使公園更有趣味。」
泵房公園的設計概念是「好玩自然」,五個遊戲區以自然元素如天、地、陽光、水等為主題,遊樂設施逾60組,其中最受孩童歡迎的當屬親水花園。
梅志健表示,街頭訪問收集得來的意見顯示,居民最希望公園有玩水區,親水花園因此出現。另外,工程團隊曾分析觀塘區內274個遊樂空間,發現區內較缺乏適合零至兩歲幼兒玩耍的場地,供兒童盡情彈跳的遊樂設施也不足,於是在公園內加入相應設計。
一地多用 務實創新
泵房公園遊人如鯽,可見污水設施和休憩空間能共存。蔡敏儀說,市民不歡迎居所附近有污水設施,原因除了外觀,也因為它可能散發氣味。要解決鄰避效應的問題,工程團隊在興建地下調節池後,另外加建上蓋,覆蓋原本露天的泵房。此舉既隱藏了污水設施,更創造出新的公共空間,成功做到「一地多用」。
蔡敏儀指出,興建公園對渠務署而言是大挑戰。工程團隊運用以民為本的設計思維推動項目,摒棄以往單向式諮詢的做法,改從需求者的角度出發,並邀請公眾參與,讓他們成為倡導者,雙方持續溝通,共同修正和測試方案,使泵房公園更貼近市民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