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華碩大手筆推出 ZenFone,根據經濟日報報導,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對於小米等「對手」,採取飢渴行銷不以為然。
反過來講,小米認為華碩是對手嗎?
四月八日的米粉節,小米在 12 小時之內,銷售了 130 萬台手機,這與華碩去年一整年的手機出貨量相去不多!特別是小米在港台與新加坡等「海外」市場,一天內也賣了 10 萬台手機,對於試水「國際化」不久的小米來說,這同樣是一個可怕的數字。
小米今年手機出貨量,最保守也有四千萬台,雷軍已經喊出六千萬台的高標準,至於明年則可望突破一億台。這可是世界前五大手機品牌的高度。
- 小米重新定義未來,就是走向世界的時候
HTC 在三年前最高峰的那一刻,出貨量也不到五千萬台,成軍短短四年的小米,今年已經攀上 HTC 當年的高度,下一步就是走出中國,挑戰蘋果與三星。目前小米已經在印度、馬來西亞佈局,就連在美國矽谷,也有很多科技巨頭關注小米何時進入美國市場。蘋果共同創辦人沃茲尼克就親口說,「小米將與 Google,雅虎,蘋果,微軟,摩托羅拉等量齊觀。所以我在期待被小米定義的未來,是時候向世界展示小米了。」
這一段話,重點是「定義」。
- 小米平台化的科技策略,也影響了我們的數位生活
我是一個科技決定論者,科技也確實一點一滴改變了我們的生命(想想那個沒有手機的時代),但是是誰來改變呢?從沃茲的話來看,谷歌的布林與佩吉、蘋果的賈伯斯、微軟的比爾蓋茲,還有逐漸被人遺忘的雅虎的楊致遠與摩托羅拉創辦人 Paul Galvin,他們都曾或多或少的影響你我每一分每一秒的數位生活。
小米創辦人雷軍,如今成了沃茲口中的「那個人」。我先前提過,小米的平台化策略,已經在大陸做得有聲有色,而台灣還沒有哪一家公司,能夠往平台化的目標前進的,HTC、宏碁、華碩肯定現在都還不懂這個道理,或者是根本做不到、放棄了。
由軟體到硬體,也建立起了一個跨領域的獨家平台。包括小米手機、小米盒子、小米電視、小米路由器,還有傳說中的紫米平板,這些成功了結合網路介面與功能的硬體,搭上 MIUI 作業系統與 App,就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小米平台。小米雖然還沒有 IPO,但是在 2013 年中,得到俄羅斯投資大亨 Yuri Milner 的投資後,達到了一百億美元的估值。
- 手機銷售是個零和遊戲
在我看來,手機畢竟還是一個「量」的生意。畢竟消費者今天買了一台蘋果手機,就可能代表三星少賣了一台,這是血淋淋的零和遊戲(zero-sum game)。HTC 已經連續三季虧損,今年第一季則虧損超過 6000 萬美元,雖然從去年至今年推出的 New One、M8 等機種確實叫好,但實際上因為供應鏈備貨與全球營銷失焦等問題,導致實際出貨量並不叫座,2013 年全年出貨量不到兩千萬台(始終沒看到正式公布數字,不知道是官方不敢公布?還是沒人想知道了?)。
從數字上來看,小米估值達到 100 億美元,是 HTC 的三倍,也是黑莓的兩倍。在網路思維與顛覆性商業模式的創新下,小米影響力已經超越了實際出貨量數字,反映在一百億美元的市值上,就是我們常說的「本夢比」。
本夢比?大家都知道這是 2000 年網路泡沫股災的元兇,經過了十五年,誰還敢把這帽子,戴在自己頭上?就連 Facebook 上市後,也因廣告模式與實際營收被看破手腳,造成股價衝不上來,更不用說本夢比了。
但我看到,包括小米在內,中國的一票網路公司,現在確實勇於擁抱本夢比。騰訊作為中國最大的網路公司,已經最近市值一度衝破一千五百億美元大關,更成為香港股王。
- 全世界的投資人,願意給予中國網路公司最高的本夢比
在大陸,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被稱之為「BAT」,確實是跑得最快的領頭羊。百度是中國的搜尋霸主就不用說了,Google 恨天高的股價,就是為百度做了背書。阿里巴巴的淘寶、天貓商城、支付寶,在電子商務的競爭力,已經看不上 AMAZON 與 ebay 了,每年 11 月 11 日憑空創造出的光棍節購物狂歡,更是行銷學上的奇蹟式案例。騰訊作為中國網路遊戲的賺錢機器,從 QQ 到微信的典範轉移,都再次證明全世界的投資人,願意給予中國網路公司最高的本夢比。
- 小米由軟到硬,走出一條新路
小米沒有選擇跟 BAT 正面對決,反而走出了一條新路:由軟到硬!我們台灣人所謂的企業轉型,簡單的說,就是仍然走在在原來的老路上,想破腦袋去找新方向。不過,老路的方向,還是老方向。如果一家公司,能夠一直找到新路,自然就不會有轉型的問題,新路更是一直會有新方向、新機會、新商機,用雷軍的話來形容:只要碰上颱風口,連豬都會飛!這看得出來,小米「唯快不破」的速度。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並且擁有多達六億的上網人口,更特別的是,中國網路公司在產品與商業式上的創新,已經不遜於矽谷。我們如果要在矽谷之外找一個地方創業,那就是北京了。
前兩年我都還在聽人說,矽谷出了什麼 App,大陸很快就會山寨過來,但現在很多大陸網路創業家,根本已經不參照美國模式了。因為「中國創造」,早已在網路圈發生了。
延伸閱讀:
創業 3 年估值 100 億美元,小米科技下一步要做中國的 Amazon?
(圖片來源:dayjoy)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