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REDEE×AUTOBACS合作的原因!?REDEE「佐藤文紀」館長訪談!   終於前進到「手機平臺」了!「FINAL FANTASY VII EVER CRISIS」將於2022年登陸手機平台!   「Street Fighter VCE」9月21日更新!新增豪鬼新服裝「機器豪鬼」!   MSI推出重量僅約65克超輕量電競滑鼠「 CLUTCH GM41 LIGHT WEIGHT」!並於3月12日起開始發售!   2021年就以休閒鬼太郎打頭陣!新年限定的「新年扭蛋」「2021福袋」等新年活動一齊開跑!   Sanwa Supply開始販售超簡約的電競桌「100-DESKG004」!喜愛簡約設計的人必看的品項!   《Streets of Rage 4》新「生存」模式創作花絮   狩獵解禁!《MONSTER HUNTER RISE》今日開賣!4月底更新的新增魔物大公開! 

支付產業聚焦 – 支付的演進,銀行清算到信用卡交易到電子及行動支付

商業
支付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產業?這個問題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沒有被討論過,因為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裡,支付並不是一個令人很嚮往的產業,似乎有點死板,感覺八九不離十是跟銅臭味相關。自從在 TechOrange 寫文章之後,開始有比較多人問我這個問題,我想趁大家興頭上,用一個濃縮的形式介紹這個產業的演進。因為,支付無論在舊經濟跟新經濟,都扮演著相當的重要性,不管商業機會用什麼樣的形式出現在買家面前,「最後一哩」就是要把錢從買方移動到賣方,交易才得以實現。 支付最早的形式是以物易物跟現金交易,金融體系的出現,帶來了銀行相關的支付形式;如轉帳、支票、履約保證等。接著,信用卡開始佔據大家的錢包,從手刷機進步到電子連線,並且在網路經濟中持續扮演著關鍵的角色。過去十年,更多新型態電子支付出現,挑戰傳統支付選項的地位,或是利用既有支付生態系統來創造自己的價值;行動通訊設備的出現,則是更一步地把網路上的一切搬到生活中每個時間點跟角落。那麼,到底是什麼在推動這個演進過程呢?就讓我介紹一些支付的基本概念,並且把支付產業的轉變用濃縮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 銀行導向的支付 轉帳是最普通也不過的支付選擇,但是這個看似簡單甚至有點乏味的銀行產品,卻是整個支付產業最重要的基礎。 銀行轉帳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定時淨額清算 (DNS) 以及即時總額清算 (RTGS) 。 前者是針對小額的交易為主,所有參與清算的銀行在每天的截止時間,將所有要清算的交易丟到清算系統,清算系統會將資料整批處理,並且計算出每個銀行要付款或者收款的淨額。這個清算過程通常都需要兩到三天甚至更久,所有透過這家銀行做清算的付款人,在這段時間中都會有清算風險,例如銀行在這個過程中倒閉等。 而即時總額清算,主要適用於 B2B 大額交易;即時清算方式可以大幅降低清算風險,而且還可以清楚地回溯特定交易。當然,即時總額清算的成本也相對高,所以大部分銀行針對零售支付,都是採用成本較低的定時淨額清算;這也是為什麼,消費者轉帳通常都要好幾天才會入帳,而賣家一定也都會等到款項入帳後,才會把貨品寄出給買家,貨到後倘若買家不滿意,退款也只能看賣家的意願;另外,轉帳時還得要填入相關的參考資料,如姓名或者帳單號碼,賣家才有辦法確認是誰的款項。使用定時淨額清算在便利性跟風險上,買賣雙方其實都承受了相當的風險。 雖然銀行有因應而生的業務服務,來幫助客戶處理轉帳產生的交易風險,例如交易履約保證付款、信用證等等,但是,這些金融產品通常都只被用在 B2B,或者要大額的 B2C 的交易,因為這些金融產品的價格通常都不是低單價的零售客戶可以負擔的,而這些低單價的支付需求缺口,就是信用卡產業開始攻城掠地的利基。 信用卡支付 信用卡最重要的概念是國際組織 (如 VISA & MasterCard 等) 將支付的法律關係,從「賣家 vs 買家」轉換成一連串的契約關係,讓交易能夠在第一時間被授權並且處理。在授權確認後,賣家得到收單銀行的付款保證,收單銀行則得到國際組織的付款保證,而發卡銀行基於對付款人信用或者帳戶餘額的訊息,做出授權判斷,並承諾付款給國際組織,而信用卡持卡人 (買家) 也基於信用卡的合約,有義務跟發卡銀行結清這筆款項。 這個看似複雜化的過程,其實大大簡化了買賣雙方的交易關係。因為,交易不再受限於清算系統的時間差,銀行以及新的契約關係介入後,資訊流跟金流隔離,資訊流藉著科技的輔助,可以即時確認交易授權,讓交易可以在第一時間完成。雖然商家必須要付出 3% 左右的代價,但是這個機制卻能大大提昇銷售的機會。 不過別忘了,商家是根據授權的訊息來確認交易是否完成,授權只是一個即時的資訊流,金流的部份則會是稍後透過國際組織去計算所有參與的會員銀行當日的交易淨額,會員銀行則會在當日確認淨額後,用「即時總額清算」把資金轉給國際組織,由國際組織將資金轉給淨收入的銀行。 從這一刻開始,你可以說銀行的角色開始被淡化了,因為 VISA 證明了一件事情 – 「The information of money is sometime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money itself!(金錢交易的資訊比起金錢本身還要來得重要!)」交易資訊流的平台,開始變成支付產業中的關鍵,掌握資訊流的平台,往往可以決定支付產品如何被設計跟使用,金融業跟資訊業的界線也開始模糊了起來。 電子/行動支付 說到這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 PayPal 這類的電子支付產品,說穿了只是在信用卡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地圈地為王。 例如,將 PayPal 連結到你的信用卡,這樣使用 PayPal 就等於可以避免信用卡資料暴露在網路環境,也可以藉由 PayPal 帳號跟密碼做安全性的確認; iTunes 以及 Amazon上的帳號和密碼也都是一樣的功能。 另外,因為 PayPal 的買家跟賣家都在同一個平台上,所以 PayPal 可以即時確認交易,而且完成金流的移動。不過,仔細想想背後的機制: PayPal 平台上所有的資金,其實都在同一個銀行帳戶裡(pool account),PayPal 帳戶上的數字,只不過是主機上的虛擬數字,PayPal 上的每一比交易,其實是把一個數字從 A 虛擬帳戶移到 B 虛擬帳戶,不需要經過任何銀行清算系統,除非你要把 PayPal 的資金移到你的銀行帳戶,那金流就會從 PayPal 的銀行清算到你的銀行去。 所有的行動支付,其實都是同一個概念,只是介面從網路轉移到手機,後端系統的結構以及流程幾乎不變。 有句話說「天下沒有新鮮事」。這些聽起來很先進的支付功能,其實都是從傳統的銀行清算系統以及信用卡交易概念,逐漸衍生出來的產品。 信用卡是資訊流以及金流分離的啟發者,而金流的部份到最後,則一定還是得透過銀行體系去清算。因為,所有的資金數字到最後都必須要反應在某一個金融機構帳目上,這樣央行才有辦法控管國家通貨的發行;這是整個金融體系最重要的規則,假如沒有這個遊戲規則的話,某個程度一個國家的通貨將不被中央銀行所控管,屆時大家就當起央行自己來印鈔票。 網路支付以及行動支付的出現,替使用者創造了相當可觀的價值。我寫這篇文章,只是希望幫助讀者用更透徹的眼光去分析支付產業:一個支付產品的資訊流跟金流是怎麼移動的,使用者跟支付公司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價格訂定的用意又是什麼。當然,這是個相當濃縮的版本,當我們把風險、內控、作業、科技系統、法規、外匯、商業策略等變數加進去,這篇文章就顯得過於簡化,但是我相信這能夠讓對支付有興趣的朋友,從這個地方開始下手去找更多相關資料,透徹地去了解這個產業的現在與未來。 轉載網站
TechNow 當代科技

隨機商業新聞

Dis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