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準備迎接PlayStation「2021 Days of Play」社群慶祝活動   PlayStation與Firewalk Studios宣布兩者的發行合作關係,攜手共創新原創多人遊戲IP   荒野行動 × 乃木坂46 聯名活動第二彈「乃木坂46 LIVE IN荒野〜情人節特別活動〜」!   大人氣的Bauhutte電競椅進化!2種不同質料的「Gaming Sofa Chair 2」登場!   《HYDE RUN》事前登錄開始!看HYDE的帥氣跑酷!   Nintendo Switch刀劍亂舞無雙 2022年2月17日發售   原神1.3版本更新:來海燈節一起歡度提瓦特的新年吧!   PS Plus 會員免費暢玩魔界村!「Capcom Arcade Stadium」於 PS4・Xbox One・Steam 推出! 

做 App 的都還在燒錢,如何突破重圍?

商業
app-business-model 互聯網有句老話,只要你能實現用戶價值,就一定能帶來商業價值。 此話是不是有點過時?
  • App 的用戶行為都被封閉在應用程式之內,跳不出去
這個觀點源自 PC 統治互聯網的時代,如今 PC 端的用戶停留時間下降、用戶行為趨於穩定保守,而移動端則蒸蒸日上--PC 與移動端的區別之一是,PC 端的用戶流動是自由的,通過超連結,從一個網站到另一個網站到另一個網站;但你可以從一個 App 到另一個 App ,再到另一個 App 嗎? 移動端存在著「短路徑」的特徵,用戶行為都被封閉在應用之內。意即,用戶習慣於打開多個獨立 App 來獲取服務,很難在不同的 App 間跳轉,一跳幾乎就到了極限,比如跳去另一款應用的 AppStore 下載頁面。 問題之二是,受到界面限制,移動端在嵌入廣告的位置與表現力方面,完全無法與 PC 端相提並論。 回到電腦上來,當一個網站實現了用戶價值,帶來比如說每月 1,000 萬獨立訪問用戶,它可以向有著銷售模式的網站導入流量,換來現金收益,一跳、二跳、三跳都有可能,經營方式靈活;這意味著有用戶量就有商業回報,只是賺多賺少的區別。 而移動端呢,你的每日訪問量導給誰?怎麼導?導出效果如何?
  • 行動商業生態圈還在燒錢,商業價值還沒隨著用戶湧入而同步增長
到目前為止,App 商業價值鏈中的流量轉移是相當遲緩而低效的,要不跳去電商平台掙佣金,要不就跳去 AppStore 掙 CPA 或者 CPM,兩邊都是窄路。 即便做到千萬用戶級,也面臨盈利困境。 我最近接觸一些 VC 行業的人,比較悲觀地就說,「看不懂移動時代的玩法」、「不知道投資如何回報」;比較樂觀的也會追問,「什麼時候能實現收支平衡?」 我老老實實地回答,「收支平衡?不知道哦。」
  • App 商業化前景更多取決於產品模式
現在移動端的商業生態圈並未成熟,商業價值並未隨著用戶大量湧入而同步增長。整個移動產業還處於燒錢這個階段,但我也並不打算悶頭去賭「明天會更好」--或者說,開往明天的高鐵車票並不單單用運氣、耐心和用戶量來換取。 這是由 App 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的,「短路徑」與「弱廣告」,大大限制了 App 的流量變現能力。手機遊戲我不懂,單說遊戲之外的 App,獲取收入有三種可能性: 1. App 內容與某種線上或線下,商品或服務有著天然的關聯;比較容易引導用戶在應用內或在一跳路徑內進行付費購買。典型案例是各種淘寶導購應用,酒店預訂應用。 2. App 除了擁有海量用戶,還有著容易被用戶接受的、表現力出色的廣告位。典型案例是各種第三方應用市場,以及美圖秀秀。 3. 通過 App 來獲取有商業價值的數據,典型案例是 Instagram,雖然它賣相片的協議後來在隆隆炮火中被焚毀了。 以上三者的共同點是,App 商業化前景更多取決於產品模式和架構設定。 如果認為產品深受用戶歡迎就能賺得盆滿缽滿,恐怕過於樂觀。 現在 iOS 端的 CPA 從 2~3 塊,飆升到 5~10 塊,運營 App 的成本飛快上升,大眾市場競爭激烈,小眾市場推廣艱辛。這個時候拋開模式與架構,一味強調「用戶價值必然帶來商業價值」,怕是在等待戈多(《TO》編按:「等待戈多」意指無可奈何地等待,漫長而毫無意義、並且最終徒勞無獲)。 苦苦守候,也算是時代的眼淚吧。 (圖片來源:Sean MacEntee, CC Licensed) 轉載網站

別再錯過TechNow的文章,今天就訂閱「TechNow電子報

TechNow 當代科技

隨機商業新聞

Micorso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