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彩虹社新VTuber偶像男組合ROF-MAO發表!會推出合作新節目!   塑造與再現:《地平線 西域禁地》中氣勢凜凜的機器   東京「TOKYO eSPORTS FESTA 2022」確定舉辦!這回線上線下同步開跑!   哇噠!!KOF XV的新角色預告「喬・東丈」公開!   戰地風雲危險區域:揭露PS4/PS5全新體驗完整詳情   釋出 PS VR 獨家《Fracked》的延伸版遊戲實況   最有看頭的大混戰就在《Destruction AllStars》星光熠熠的第一賽季——熱門好手   營運即將開始!官方播出了「NieR Re[in]carnation」的直播節目#1!並提供事前下載! 

萬人響應、一人到場又怎樣?Clicktivism 鍵盤行動主義發酵,按讚就算公民參與!

商業

仲夏的台灣總是炙熱難熬,陣雨有時,濕氣逼人。2013 年 8 月 3 日,台北的空氣飄盪著不安份的氣息,紛紛雜雜的人群中,有人也和你一樣,有默契地穿上白色的 T-shit,一場革命正在蠢蠢欲動。

那晚,共有 25 萬人集結在街頭,井然有序的或坐或站,他們不屬於任何政黨團體,自動集結於此,不時聽著舞台上的發號施令,一起朝著政府吶喊:「沒有真相,沒有原諒」,壓抑許久的憤怒在凱道化為一陣八月雪。

這場雪始於 PTT 上的一篇爆料貼文,揭露軍方的不當管教和荒謬野蠻,進而引起鄉民不滿的情緒,這篇文章不斷被大量分享和轉載,越來越多人也主動分享自己在軍中所見聞的光怪陸離,大家才瞭解到「洪仲丘事件」並非特例。雪球越滾越大,議題的熱度不減,主流媒體開始爭相報導,持續對政府施壓。

洪仲丘告別式前一晚,由公民 1985 聯盟發起的「萬人白 T 凱道送仲丘」運動,成為台灣公民運動史上無政黨動員、最大規模自發性群眾運動。

在網路世代,民眾掌握了自己的訊息來源。鄉民的人肉搜索、懶人包形成對事件的主動出擊,衝破政府的掩蓋和隱藏,把事件的詮釋度重新奪取回手中。這些隱身在電腦螢幕後方的鄉民互相合作,成功運用各種網路工具來進行組織與動員,也是集體智能(collective intelligence)的實踐,新世代的網路公民運動在他們手中儼然成形。

  • 「鍵擊行動主義」(Clicktivism) v.s. 「懶人行動主義」(Slacktivism)

網路的公民運動衍生了「鍵擊行動主義」(Clicktivism)這個新興詞彙,這個字曾入選為 2011 年的牛津詞典的年度詞彙,從字面上來看,不難猜出它是由「鍵擊」(click)和「行動主義」(activism)結合而來。牛津詞典上對這個詞的解釋為:

透過社群媒體和其他網路方式來推廣一項目標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and other online methods to promote a cause.

但光只在臉書按讚、轉貼,到底有沒有用?有人覺得按「讚」就是一種政治參與,也有人批評這種型態的社運是一種非常懶惰的行為,不如直接走上街頭抗爭實際,所以「懶人行動主義」(Slacktivism)這個詞彙的出現,便是呼應這樣的說法。

在一個演講的場合中,Tumblr 網站對外發展主任 Liba Rubenstein 表示:「說好聽一點,網路社會運動被指控為太過天真。說難聽一些,我們被控破壞社會運動的本質。」她也認為「鍵擊行動主義」(clicktivism)不直接等同於「懶人行動主義」(slacktivism)。

  • 線上線下相互動員,就能幫菲律賓的孩子買船上學、能改變社會

對於「黃色小船希望基金會」(Yellow Boat of Hope Foundation)的共同創辦人 Jay Jaboneta 而言,他的一則網路貼文最後成功在真實生活中的轉換為一筆筆的募款。

2010 年,當 Jay Jaboneta 拜訪菲律賓時,他得知當地一座小島的小學生每天必須游泳到本島上學,「我聽過有小孩翹課去游泳池玩水,但是游泳去上學,別開玩笑了!」他說道。

帶著憤怒不平的心情,Jaboneta 在臉書上寫下他此行的所見所聞,很快地,他的朋友們主動尋問自己是否也能做些什麼。最後,這個消息傳遍全世界,他也募到足夠的金額,替當地的小孩買一艘船,確保他們上學的路途安全無虞。Jaboneta 也強調,光靠網路的線上動員是不夠的,他認為線上和線下的行動應該互向合作。

「社群媒體仍然還很年輕。」Rubenstein 說道。這些平台在 15 年前都尚未存在,因此,現在要評斷社群媒體對社會的長期影響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可想而知的是,這些科技平台將會以我們無法想像的方式持續改變。

  • 繪製一幅諸眾相

台灣八八風災中,網路鄉民自發性串聯、整合,提供即時、動態的災情資訊,到近期的大埔事件、反核運動,甚至是前幾年在北非延燒的茉莉花革命,這些不同的場景都讓我們感受到數位科技與人民力量如何相互交織合作,進而產生改變的力量。必須要強調的是,我們依然不能過度樂觀地慶賀鄉民文化,一如在德國政治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的思想中,任何集體的力量都是令人恐懼的,我們必須小心翼翼看待。

就中國的政治現況而言,要人民直接走上街頭抗爭似乎是場天方夜譚,因此,網路運動成為當地最蓬勃發展的現象。中國媒體人笑蜀曾在《南方週末》發表一篇評論〈關注就是力量,圍觀改變中國〉,引起中國社會廣大迴響,他在文中寫道:

中國太大,中國太複雜,無論歷史問題的累積,還是現實政治幅員的廣闊以及政治變數的無窮組合與升級,都是舉世無雙。這樣大而複雜的實體,在今天已經沒有任何單一的力量能夠一下改變。

但各種力量形成合力,例如,億萬人的圍觀,億萬人的目光聚焦,就能聚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探照燈,就能一點點穿透特殊利益的高牆,一點點照亮我們的現實,一點點照出我們的未來。別無選擇。

我們的敵人不是我們身外的黑暗,而是自己內心的黑暗,那就是我們的容易失望,我們的沮喪,我們的缺乏信心、耐心和細心,我們的缺乏堅韌,輕言放棄,乃至自暴自棄。當遭遇不公的時候,不要只抱怨命運,而需要反躬自問:你像市民代表劉天曉那樣扔過水瓶嗎?圍觀的億萬雙眼睛中,常常有你的那雙眼睛嗎?

也就是說,按讚、轉貼和關注,都是維持議題討論熱度的一種方式,藉此產生輿論來對政府施壓。無論是網路素人、還是鄉民、或是鍵盤大大,他們積極在網路體系中運作並尋求連帶,雖然看似鬆散,但是每個人都屬於獨立的個體,更不會輕易被收買或打壓。美國科技評論家 Clay Shirky 在《鄉民都來了:無組織的組織力量》一書中這樣描述他們:「不一定見過面、分工型態你情我願、擴張力量難以預測」。

鄉民都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資料來源:Mashable;圖片來源:opensourceway,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

隨機商業新聞

Dis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