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Steam版「魔物獵人 崛起」提供免費體驗版!從今起可用電腦狩獵了!   在潛行動作沙盒遊戲《Arashi: Castles of Sin》裡化身忍者   IKEA × ROG電競家具將於4月29日在日本開賣!   「任天堂直面會」將於日本時間2月18日早上7點起進行直播!並且有大約50分鐘的豐富內容!   惡靈古堡8其實是子供向!?《惡靈古堡8 村莊》公開人偶劇「到BIO村玩吧♪」第1話!   開放世界RPG手機遊戲新作「Over Eclipse」開放事前登錄,並同時舉辦抽獎活動!   「PSO2 New Genesis」推出首個大型更新!開放新地域和解放Lv.35的上限!   「KOF XV」新角色「葳璞」公開! 

公務員用柴燒出環保車?素人創意絕對顛覆汽車未來

商業

想像一下,300 萬台幣就能把綠能車帶回家、路上滿是外型像小飛機的輕型安全節能車,聽起來似乎很科幻、很未來,沒錯,未來的車就該是這樣!

其實這些車款早已問世,而且都是由素人打造,而不是大型汽車公司!

(原作者 Jason Fagone 為科技趨勢雜誌《Wired》的特約編輯,以下將以第一人稱敘述)

  • 主流車廠皆偏保守,就算是 Tesla 也不例外!

車展或電視廣告上,汽車業者總愛吹捧自家產品有多麼新穎、有創意。但是,真正落實的突破性概念少之又少,因為汽車業畢竟是非常賺錢的行業,所以整體行業傾向保守、害怕不被消費者青睞,所以對於創新也喜歡慢慢來。

就連主打電動車的美國特斯拉汽車(Tesla Motors)也沒有外界想像得原味十足。這家車廠 2003 年在矽谷起家,執行長 Elon Musk 如今身價上億,先前推出的豪華轎車 Tesla Model S(如下圖)採零污染純電動力系統,體貼駕駛的各種巧思也令人驚艷,可惜重達 4600 磅(2090 公斤),雖然可說減重是受限於電池技術,但不可否認地,內部裝置和外觀都偏傳統。

  • 主流車商裹足不前的原因:

- 撞擊測試

- 美國國道交通安全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的規定

- 歐洲行人保護法規(European pedestrian safety protections)

- 側重投資基礎設備及量產方式的僵化觀念

- 研發週期長

說穿了,其實就是整個汽車工業,都不願意輕易嘗試創新。

  • 汽車設計大賽催生未來新車款

我花了 4 年的時間,訪談非主流車牌的創新者,研究這些在科幻電影才會出現的車種,還撰寫了Ingenious: A True Story of Invention, Automotive Daring, and the Race to Revive America 一書討論美國汽車創新精神。

我發現,驅使素人投注 3 年腦力激盪的是「汽車設計大賽 Progressive Insurance Automotive X Prize(Auto X)」,獎金高達 1000 萬美元(近 3 億台幣)的汽車設計比賽!

Auto X小檔案

- 非營利組織 X Prize Foundation 主辦, 保險公司 Progressive Insurance 贊助獎金

- 2007 年發佈比賽資訊,2010 年正式開賽;舉辦一系列競賽,包含汽車設計

- 主流車組第一名獲 500 萬美元,非主流車組 2 人座汽車第一名獲 250 萬美元,非主流車組 2 輪車第一名獲 250 萬美元

汽車參賽標準

- 安全又能開上路的高效能汽車

- 能大量生產

-「等效油耗(Miles Per Gallon of gasoline-equivalent,MPGe)」為 100 MPGe,也就是每加侖汽油可行駛 100 英里(每公升汽油行駛 42 公里)。等效油耗以「能量消耗」的方式來統一燃料計算,讓大家能把電力、生質燃料與傳統汽油做比較

- 二氧化碳(CO2,溫室氣體)排放量每英里不得超過 200 公克(每公里應少於 124 公克)

  • 主流車組最大贏家:超輕量汽車「Edison2」

2010 年,Edison2 團隊拿下 500 萬美元大獎,由維吉尼亞州的 Oliver Kuttner 領軍,設計出 4 人座超輕量化車 Very Light Car(VLC),只有 1400 磅(600 多公斤)。Kuttner 認為,只要汽車本身重量大減,不論使用傳統內燃機或是電動力系統,效能就一定高得驚人,所以車體所有細節都以「輕量」為終極目標,連小小的螺帽都比一般螺帽輕 1/3 到 1/10。

VLC:安全、節能、低風阻係數

Kuttner 說,為了提高 VLC 的安全性,他參考 IndyCar 賽車,將 VLC 的 4 顆車輪向車體外延伸,能輕巧地駛離危險,避免可能的撞擊。

VLC 十分經濟,雖然碳纖維質輕堅固,但價格昂貴,因此車體主要由鋼、鋁構成;為節省空氣阻力造成多餘油耗(在高速公路上,空氣阻力會消耗一半的油),車體成彈頭設計。測試顯示 VLC 風阻係數極低(風阻是車輛行駛時來自空氣的阻力,所以係數越低,效能越高)。

各車牌風阻比較

- 一般轎車平均:0.3

- 電動車 Tesla Model S:0.24

- 電動車 General Motors EV-1:0.195,先前最低紀錄保持

- 綠能車 Edison2 Very Light Car:0.16打破最低紀錄!

由於 VLC 設計有效對抗重量和阻力,即使用汽油和酒精為燃料,等效油耗依舊有 102.5 MPGe 的成績。

Edison2 影片

  • Auto X 搶眼隊伍:Illuminati Motor Works 手工車

除了 Edison2,另一支隊伍的表現同樣亮眼。

團隊發起人為 Kevin Smith,只是一名 39 歲的公務員,非汽車技術員,不靠專業機器,在家裡和親友自製汽車,還為自己取了個大牌的團名「光明汽車會(Illuminati Motor Works)」。

這群人以柴火燒爐鍛造、焊接汽車鋼骨;從廢棄場揀選廢車零件拼裝;再學習星際大戰裡的雲都飛車(Cloud Car)和 1930 年代的流線形車款,設計出十分符合空氣力學的車形;最後,以泡沫材料、纖維玻璃、環氧樹脂完成車體。

雖然成品體型大、磅數大,但因為有效對抗空氣阻力,比賽時,高速公路等效油耗的測試創造 188 MPGe 佳績。之後,Smith 又進行大改造,並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Chrysler)重新測試,這次遵循美國環保局(EPA)車輛耗能標章的程序,Smith 的手工車高達 207.5 MPGe,打敗了Nissan Leaf(115 MPGe)和 Chevy Volt(98 MPGe)的電動車。

而 Smith 的手工車造價只有 11 萬美元(不到 330 萬台幣)喔!

  • 創新原型車不只是花瓶,是潛力的展現

當然,可能大家會說這些車都還只是原型車,離大量生產還有一段路,還需接受撞擊測試,經過長年發展證實車子真的耐用、可靠,這些才是打入市場的關鍵。

不過,Auto X 門檻高,無法上路或尚未成熟的概念車都無法參賽,得獎的車子還必須符合大部分的聯邦安全標準。不只如此,煞車、加速、操作等測試一樣也沒少,還是由深具公信力的美國雜誌《Consumer Reports》負責執行。

雖然這些理想車種尚未量產,但絕不是紙上談兵,我曾親眼看到這些原型車優雅地在圓錐路標旁急轉彎,在 NASCAR 賽車場不停地繞著車道疾駛。

你可能會認為像是 Edison2、Illuminati Motor Works 這種小團隊沒有量產實力,但對我來說,這一「小」群人,站在「偌大」的汽車競技場上,更突顯「無限」潛力!

沒錯,他們背後沒有一組強大的工程師、設計師、程式設計師、行銷業務,也不認識什麼有錢人,在景氣寒冬裡幾乎要刷爆信用卡。不過他們克服種種困難,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只花了 3 年,造出 1 加侖油跑 100 英里、1 英里僅排放 200 克 CO2的汽車,還贏了大獎!證明了汽車發展還可以再往前推進!

  • 為達政府新規定,車廠也在進行現實版 Auto X 競賽

2012 年,美國政府宣布在 2025 年前,未來的車輛要達到每加侖的油跑 54.5 英里(每公升跑 23.5 公里),每英里 CO2 排放量不得超過 163 公克(每公里 101 公克)。這就是現實中的比賽規則,而各大公司有 12 年的準備時間,屆時可一決雌雄。

這些高標準不易達到,所以汽車製造商應借重 Auto X 的人才,邀請像是 Edison2、Illuminati Motor Works 這樣的隊伍,共同打造原型車,接著再進行風洞、撞擊測試。

市面上的車廠應放眼未來,著手研發未來車款,勇於和跳脫傳統思維、大膽創新的人合作,才是明智之舉。

  • 汽車業依舊原地踏步,任由其他優秀產業攻入車市

可惜的是,目前汽車公司應該不會向外取經,即使政府的新政策迫在眉睫,即使無人車這種新科技正在起飛,車商還是抗拒根本、大膽的改變,一廂情願地認為能以現有技術克服國家新規定,不願效法 Auto X 的精神,從小到螺帽的基礎設計重啟新思維。

因此,汽車業的汽車不再是龍頭,反而是其他有遠見、有新意的產業正一步步攻城掠地,例如 Google 的無人車就是一個馬力十足的競爭對手。

  • 汽車業創新動力不足

縱使有些車廠已著手進行汽車改造,像是 BMW 的 i3 電動車(如上圖),輕巧、堅固、耐混合材的價格依舊壓不下來。日產汽車公司 Nissan 研發副總裁山下光彥(Mitsuhiko Yamashita)對網路媒體《Green Car Reports》說,公司不考慮使用碳纖維製車,因為成本高,而且太耐用了,這樣可能未來 30 年都賣不了車。

如此態度意味著就算車廠真的採用新的動力系統,像是電動、油電混合、燃料電池,也很可能只是重新塞入原先笨重的框架,換湯不換藥。

  • 汽車業生態翻盤

其實汽車業的情勢正在慢慢轉變,新政策逼業者研發「節能車」。

網路文化讓智慧手機盛行,汽車不再是縮短距離的最佳裝置、不再是大家心中的重要財產,而只是代步工具,再加上氣候變遷、資源有限、環保意識抬頭等的價值變化,但綠能車技術的發展進度卻還不及地球節節高升的熱度。

21 世紀的車不該只是 20 世紀的影子,如果汽車大廠不願帶頭革新,小人物可以取而代之,就像 Illuminati Motor Works 在倉庫黑板寫下的豪語:一定要有人挺身而出,那就是我們!

如果你是車迷,有好點子想 DIY,請快前往 Auto X 的官網吧!

(資料來源:Wired;圖片來源:electric vehicle fanMotor74thisisbossiWally Hartshorn,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

隨機商業新聞

Dis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