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商店蓬勃發展,不但能 24 小時營業,成本也比實體商店來的低,許多傳統零售巨擘早已不堪競爭關門大吉,百視達、美國 Borders 書店和 HMV 唱片行都是受害者。不過,科技業者近來紛紛跨足實體店鋪,背後的現象值得觀察。
消費者不免擔心,購物大街是否真的會式微,未來是不是只能上網買東西,少了逛街的樂趣呢?或許言之過早,至少目前仍有許多東西是電子商務無法取代的。
雖然網路下單、當日配送等電子商務特性快速崛起,但這種服務尚未成為業界普及標準,「當日」也不代表「立即」,突然找不到的 USB 線、參考書等,直接到實體商店購買仍不用花掉太多時間。
網路購物也有其弱勢之處,像是真實觸摸到商品的感覺,即使業者努力營造類似網路試衣、網路試戴眼鏡的感覺,還是跟消費者親自跑到店內試穿、撫觸質料的體驗大不相同。
- 實體與網路商店不再分明壁壘
實體商店向來都架設網站來強化行銷,幾乎所有百貨公司與大型商店都有網站,增進資訊服務及與客戶互動,甚至也開放網路購物。同理,網路商店也開始成立實體店鋪,彌補線上服務的不足。英國電子商務業者 Ebuy.com 近來考慮開設實體商店,台灣知名網購服飾業者東京著衣也早已在台北師大商圈等地成立實體門市。不只是小型業者,科技巨擘也開始注意到實體零售這塊大餅。
亞馬遜(Amazon)Lockers 取貨服務
亞馬遜一開始以販賣書籍起家,現在進軍全球網購事業,幾乎什麼都賣,並廣設大型倉庫來存放琳琅滿目的商品。
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曾表示,若能找到實體店鋪生存之道,會考慮開設實體店。為強化服務,亞馬遜在英美的第三方零售商店與公共場所設置 Amazon Lockers 網購取貨箱,讓消費者電子下單,貨到時再到附近的 Lockers 據點取貨。這種做法跟台灣網路下單、超商取貨極為相像,說不定亞馬遜是向台灣取經?
這解決了亞馬遜沒有店面據點的問題,也可鼓勵消費者下單。對第三方夥伴來說,消費者取貨時可能還會順便買東西。不過,實體商店的模式與貝佐斯講求精簡且軍隊化經營的理念相左,成本也偏高,亞馬遜未來會不會開設旗艦店鋪,仍有待觀察。
網路商店紛設快閃店,舉 ebay為例
ebay 2011 年耶誕節在倫敦開設臨時的快閃店,但商品只展不售,陳列品選擇也有限,目的在強化廣告與行銷服務。特別的是,ebay 將它稱為「英國史上首家 QR Code 購物中心」,讓消費者瀏覽 eBay 優質賣家超過 350 項產品,再透過手機下單;比較像是實驗性質的概念店。
2012 年耶誕節 eBay 再次設置概念店,主題改為「eBay Social Shopping」,在店鋪提供臉書、推特與 Instagram 最被推薦的耶誕禮品即時資訊,讓消費者與行動裝置互動,增添購物樂趣。
eBay 與亞馬遜皆草創於 1990 年代中期,但不像亞馬遜多角經營,電子商務是唯一核心事業。ebay 向來作為第三方網購平台,而非販賣自有品牌商品,開設旗艦的實體店鋪可能性不高。
- 科技巨擘爭相開設實體商店
實體商店的價值難以取代,或許這就是科技業者跨足實體商店的原因。
Google 據傳將開設零售商店
Google 跨足硬體裝置領域,近來盛傳 Google 有意推出自有品牌的實體零售商店,推廣自家的 Chromebook 筆電、智慧手機與平板等產品。
Google 已在倫敦 PC World 賣場設置 Chrome Zone 零售專櫃,由受過 Chromebook 訓練的店家員工服務客戶。去年耶誕節 Google 也在美國舊金山等幾個大城成立快閃店,展示 Chromecast、Chromebook 與 Nexus 7 等產品。
微軟在美加布局實體店面
微軟雖身為軟體大廠,但早已跨足 Xbox 與 Surface 平板等硬體領域,買下諾基亞手機部門,再加上 Windows 作業仍稱霸桌機平台,開設實體商店有理可循。
2009 年 10 月微軟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成立第一家實體商店,時間比蘋果商店晚了八年,並陸續在美國與加拿大展店,迄今已有 63 家門市,不過一直未如傳言說的在歐洲設點。
三星攜手電信商,攻佔實體零售領域
三星並未如其他業者那般跨足電子商務,但近來宣布將在歐洲與電信商 Carphone Warehouse 攜手合作,開設至少 60 家新的實體商店,強化行銷領域,目前三星商店的樣貌仍不清楚,但預期將仿效蘋果商店的模式。三星先前已在西班牙開設三家商店,並在歐洲多國購物大街設立據點。兩年前倫敦奧運期間,三星也設置一系列的快閃店。
三星幾乎已是 Android 系統的代言人,積極靠零售據點推廣品牌,可望在琳琅滿目的行動裝置中,提升三星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
- 實體店鋪命運將大逆轉?不見得
觀察過去 20 年電子商務的進化相當有趣,1995 年許多人還對網路購物抱持懷疑態度,如今反倒擔心實體店鋪能不能生存。值得玩味的是,數位玩家紛紛跨越線上傳統,把觸角伸進購物商場。
這個趨勢不代表實體店鋪的命運將大逆轉,帶來的啟示是人類是社會動物,喜歡與人交談並互動,消費者用網購固然方便,但有時還是喜歡到實體空間逛逛、親自觸摸、研究產品,或向店員詢問事情。畢竟,逛街後帶著戰利品回家,絕對是件快樂的事。
(資料來源:The Next Web;封面圖片來源:osde8info, CC Licensed;內文圖片來源:The Next Web 、brownpau, CC Licensed)
- 延伸閱讀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