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張育寧 整理:張心怡
想像這個畫面:你走進一個大型的展場內,才一進去就看到一群人圍繞著一台 3D 印表機,目不轉睛的看著它印出各式各樣神奇的東西;一旁有小朋友拉著爸媽,衝去坐一個有水瀑不斷傾泄而下、卻永遠不會弄溼的秋千;你一面走著走著,還不斷被一顆顆滿街跑的藍莓馬芬電動車給撞到…
聽起來十分是不是荒謬又有趣呢?這就是被譽為「全世界最好玩的展覽」的 Maker Faire。而這個展覽,現在也來到台灣啦!
Maker Faire 由美國的《Make》雜誌所舉辦,這個全球蔓延的 Maker 運動不只是製造出稀奇古怪的東西而已,背後更有重要的意涵:
翻轉當前的僵化教育
Maker 運動在台灣才正發展中,社群的反應是什麼?台灣的 Maker 都在玩什麼?《TechOrange》專訪代理《Make》雜誌國際中文版的馥林文化,帶大家好好認識台灣的 Maker 魂。在進入專訪正文前,我想先為大家介紹一下,究竟什麼是 Maker?
- Maker 精神──人人都是自造者!
Maker Faire 由美國的《Make》雜誌所舉辦。創辦人 Dale Dougherty 強調:「We are Makers」(以下是他在 TED 談論 We are Makers 的影片)。
Maker 可以是指任何動手自己「做」東西的人:在家裡做簡易機器人的是 Maker,在車庫裡開發電腦的人是 Maker,在廚房做晚餐的人是 Maker,甚至在房間裡做小玩具車的孩子也是 Maker!Maker 是一群充滿好奇、熱情、業餘的發明家,而過去許多偉大的產業發明也都來自這樣的一個群體。
儘管隨著社會發展,我們逐漸失去了這樣的精神,但在 Maker Faire 上,你仍然能夠看見有許多人充滿各式各樣的想法並且熱切的與人分享。而相較於過去,今日的 Maker 有些非常令人驚異之處,「你會很驚訝的發現他們是在『玩科技』,他們不見得完全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但他們就是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它能做什麼,接著也或許,從中發現他們自己能夠做什麼。」
因此,Dougherty 希望透過《Make》雜誌的出版以及舉辦 Maker Faire,活絡 Maker 間的交流,也吸引更多人發現自己內在的 Maker。「我們,特別是我們的下一代,應該要成為 Makers。」Dougherty 說,「讓他們發現他們有能力去修補、去重塑、去打造他們身邊的世界。」
- 全球延燒的 Maker 魂,你也 Maker 了嗎?
Maker Faire 展期 1-2 天不等,號招所有有 DIY 精神的人們共襄盛舉。從一開始的 20 幾件作品到後來的 1000 多件作品,當中從專業精密的 3D 印表機到自製的手工藝品都可以展出。不只讓參觀的人開心,連展出的人自己都樂不可支。
Maker Faire 的自製、創意精神開始在全世界發酵。從舊金山灣區開始,Maker Faire 每年在全美各地 10 多個不同城市舉辦,其中在紐約舉辦的 Maker Faire 更被喻為「World Maker Faire」。
除了美國本土城市外,世界各地也有許多由《Make》雜誌協辦的「Mini Maker Faire」。在 2013 年,全球共舉辦了 100 場大大小小的 Maker Faire,總參展人數超過 53 萬人。其中,台灣的馥林文化所引進的《Make 國際中文版》也在華山 1914 創意文化園區主辦了第一屆的 Maker Faire Taipei。
- Maker Faire + Taipei:「全世界最好玩的展覽」也到台灣來啦!
為什麼馥林文化要引進《Make》雜誌和 Maker Faire?馥林文化想帶進台灣的,可不只是一本好看的雜誌或一場盛會這麼簡單,馥林文化想把整個 Maker 精神引進台灣,帶動整個科技產業的創新動能。
「我們現在一直在講翻轉教育、翻轉教育,」《Make》雜誌主編周均健說,「但,到底教育要怎麼翻轉?」
過去傳統的教育方式,是從了解功能開始,慢慢架構出一個系統。也就是說,若是想要建造一個電路系統,就非得先學會各種電路理論。因此,只有高等教育的人才有能力進行製作,而且常常只知道如何讓電路震盪、如何讓它出能,但這些功能的目的是什麼卻早已迷失在複雜的理論之中,喪失了系統觀。
然而 Maker 精神帶出的是將功能性簡化,讓孩子們可以在動手做之中,先從整個系統的角度,了解目的是什麼,再去看各個功能哪裡不會做、哪裡需要修改。
所以像最近火紅的 Arduino、Raspberry pi、3D 列印軟體 … … 等,其實都是從這個原理而來,將功能簡化,讓任何人都可以隨心所欲的製造。其中,Raspberry pi 和許多 3D 列印軟體甚至已經設計成讓小朋友都能夠使用。
在美國 Maker Faires 展出的 LittleBits 也是根據這樣的理念設計。
「想想看,今天你想要讓小朋友了解『能量』的概念,你可直接用 3D 印表機把風力發電機的部件、齒輪等列印出來,組裝,簡單的插一插電路。然後讓小朋友對著風車吹氣,就讓它轉動、LED 燈發亮。當他看到了這個現象,在去理解背後的原理,不是深刻許多嗎?」周均健說。
- 覺醒吧,台灣人的 Maker 魂!不只一般民眾,企業也應該加入
第一屆的 Maker Faire Taipei 在去年五月熱熱鬧鬧的結束了,但令人困惑的是,台灣真的有那麼多 Maker 嗎?答案是否定的。
相較於美國人喜歡從事業餘活動,甚至在家裡就有用車庫改裝的工作室讓他們可以在家裡製造東西,台灣在文化上並沒有這樣普遍製造的習慣。根據周均健表示,台灣的 Maker 社群主要還是來自大學的實驗室。他們有許多不錯的成品,但交出來的東西常常都仍是論文格式,讓一般人沒有辦法輕易的認識與接觸。
另一方面,Maker 精神在台灣的接受程度從 Maker Faire 的企業參與狀況也可以看出些端倪。相較於美國的 Maker Faire 獲得許多大公司(如 Intel、Autodesk、Makerbot 等)紛紛贊助,Maker Faire: Taipei 的贊助公司除了幾間美國的大型企業 Intel、Autodesk 等之外,在本土企業之中只獲得部分中小企業的贊助。
而許多公司中的創意、技術團隊,也時常因為受限於公司硬性要求的 KPI 等績效標準而不見得能夠,或者願意,參與在製造相關的展出、比賽之中。「必須企業以派這些團隊出來為榮,才有機會。」《Make》雜誌總編輯方政加博士這麼說道。
很明顯的,台灣大型企業對於 Maker 精神的重視程度普遍還未成熟,也還沒有意識到下一代的 Maker 精神可能就是未來產業創新的重要動力來源。而《Make》雜誌的目標,就是要把這樣的精神帶進一般大眾與親子群體中!
- Maker Faire: Taipei 又要來囉!
秉持著這樣的精神,Maker Faire: Taipei 在今年 5 月 24-25 日又要在華山 1914 創意文化園區盛大展開了!參展單位已經報名爆滿,許多優秀有趣的團隊,包含去年獲得創意三獎的「機器人阿楞」製作團隊都將在今年五月一起展出。
你裡面有燃燒著無法釋放的 Maker 魂嗎? 快來 Maker Faire: Taipei 和這些瘋狂又有趣的發明家們一起體會當 Maker 的樂趣吧!
- 延伸閱讀
Chris Anderson 新書《Makers》導讀:自造業的未來。製造台灣的未來?
一台 3D 列印機 + 一塊迷你主機板:台灣的自造者運動開始了!
行銷大師 Seth Godin:「我二十年來的目標,一直是在別人失敗前先失敗」
(圖片來源:Creative Tools、Pip R. Lagenta、國北教大-電子玩具研究社,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