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在舊金山成立的群眾集資(在美國應以群眾集資的概念思考)平台 Indiegogo,經過幾年的發展,已是世界知名的群眾募資平台,與 2009 年成立的 Kickstarter 兩強鼎立,分食群眾募資市場。
Indiegogo 共有三位創辦人:Danae Ringelmann、Slava Rubin 和 Eric Schell。在 Indiegogo 之前,創業者要向群眾募資,只有在公開上市發行時才有可能。在 Indiegogo 之後,全球有數以千計的創業者從群眾募資平台上募集到研發和製造原型產品的資金,改變以往初創業者只能從銀行借貸或找天使投資人的模式。
Indiegogo 的三個創辦人之所以會創業,是因為他們心目中抱有資金民主化的理想。
不負眾望,Indiegogo 做到了。
- 資金民主化走了 300 多年,終於落實在法案中
資金民主化的概念走了 300 多年,一直到美國總統歐巴馬在 2012 年的 4 月 5 日,制定 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新創公司快速啓動法案),規範群眾集資平台的資訊揭露等。法案分成七大部分,第三部分是針對群眾集資進行相關的規範,像是規範單一投資者上限:
- 年收入或淨資產低於十萬美金者,可投資金額為兩千美金或年收入 / 淨資產的百分之五,這兩個數字選大的那個。
- 若年收入或淨資產高於十萬美金者,可投資年收入或淨資產的百分之十。
還有其他要點,不一而足。
- 為什麼說資金民主化走得如此漫長?
群眾集資其實早在 1700 年就開始,但這條道路曲折走了將近 300 多年,好不容易終於有法源可循。在 1700 年,就有愛爾蘭人將土地組借給窮人使用並不收利息。到了 1976 年,就有微型貸款形成,但主要也是用以幫助窮人。在 2006 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孟加拉經濟學家尤奴斯,便是創立鄉村銀行,幫助貧窮但需要資金生存的人。
這樣的概念聽起來是社會企業,但換個角度想,它是作為捐款者與受贈者之間的橋樑,與銀行有些許不同。不過,這樣的群眾集資概念卻隨著資本主義發展,讓人漸漸遺忘。
經濟資本集中化,甚至造成金融危機,引起許多人的怒吼與不滿,進而有佔領華爾街的運動。但佔領華爾街的行動是不是因此催生了群眾募資平台 Indiegogo 呢?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資金民主化是他們共同的目標。
- 群眾集資將兩個想法融合在一起
《紐約時報》曾針對資金民主化的概念作過報導,群眾集資的概念與美國金融法規的歷史演進息息相關,大致上融合兩個想法:
1. 1811 年的華爾街,因為紐約法的實施,促進華爾街蓬勃發展。紐約法允許大家以極低的門檻設立有限公司,並允許讓不同單位的投資者投資。它讓任何人可以以任何目的、在任何時間可以合資開公司,而且不需要經過政府特別同意。這樣的法案成功讓金融創新,並且複製到世界各地。
2. 在 1953 年,美國設立中小企業管理局提供中小企業低利率的貸款,幫助他們發展。
雖然像是 Indiegogo 這類的群眾募資平台,是前所未有的金融創新形式,但也這正式這樣的形式解決小規模融資的問題。畢竟所謂的金融就是要控制風險,如果風險管理可以民主化,金融操作工具的風險可以分散至各個社會,那麼其實是有助於降低社會的不平等現象。未來的金融創新或許可以解決社會福利制度,降低政府的赤字。
- Indiegogo 實現資金民主化,成果得來不易
以下是美國科技媒體 《VentureBeat》 專訪 Danae Ringelmann,問題圍繞在 Indiegogo 的經營價值核心。
《VentureBeat》 :Indiegogo 的核心價值是?自從 2008 年創立以來,這個價值有無隨著時間而改變?
我們的核心價值是提供有想法、有創意人一個平台,讓他們可以在此平台發找尋資金實現腦中想法,而不再透過銀行與創投。這幾年來,我們發現平台上的提案種類越來越多元,這是我們樂意看到的現象。雖然募資的產品或技術不斷改變,但由群眾決定是否提供資金的大方向是沒有變。
《VentureBeat》 :尚未創 Indiegogo 之前,你是不是就是要想要當個企業家?
我創立 Indiegogo,因為它可以讓有想法者停止向銀行借貸與創投募資。為此,我才決定離開我的工作,改變創業者尋求資金的模式。我知道創立一個公司並不容易,Indiegogo 是我的第一家設立的公司,我曾有做過一些投資,但最後都失敗了。
《VentureBeat》 :假如提案者的計畫沒有成功募資到錢,是否意味著他們必須放棄自己的產品?
有些人雖然失敗了,但他們上了一堂珍貴的課:他們了解到消費者的喜好口味是什麼。因此,當他們上了這堂課之後,就知道下次要如何做才會成功。而且,我們也擁有資料庫中心,分析成功的提案者是如何募到金錢。資料分析完後,也會分享給需要的人。
《VentureBeat》 :Indiegogo 出現許多硬體設備裝置的募資計畫,像是 Canary、Kreyos smartwatch、Scanadu Scout 等。這是 Indiegogo 強推的重點嗎?
我們發現到目前硬體產品越來越夯,而且持續成長。對於想要製作硬體裝置的人而言,Indiegogo 是可以測試市場水溫並實驗的平台,從產品特色、價格等等來了解到用戶的需求以及購買意願。
《VentureBeat》 :Indiegogo 的名字怎麼來的?
當時想名字時,主要的方向是要傳達我們的遠見與獨立精神,並且是具有行動感的詞彙。一開始我不覺得 Indiegogo 適合,但經過測試調查後,發現用戶很喜歡,所以決定使用它。
《VentureBeat》 :你有什麼建議給新創公司嗎?
我以前認為每件事我都要自己來,但是其實最好的企業家會知道自己擅長的是什麼;自己不擅長的又是什麼。公司剛創立時,你可能每件事都要事必躬親,但是當公司逐漸有規模時,有些事就該讓擅長的人來做,才能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
《VentureBeat》 :當公司規模不斷成長擴大時,你要如何維繫公司核心價值?
一開始時,我們會做繪圖練習,思考我們聚在一起的理由是什麼,我們想要做什麼。現在,我們發四張紙並在紙上寫上公司核心價值,要員工以各種字詞來解釋什麼是核心價值。有人就會寫無懼、勤奮工作等等。當大家都完成時就會向公開展示,提醒員工我們的核心價值為何。
《VentureBeat》 :目前獲得創投投資的新創公司中,僅有 8%g 是女性。你覺得在矽谷,身為女性創業家如何?
我們知道成為一個成功的女性非常困難。在風險投資的領域中,女性主管只佔 3%。但是,在 Indiegogo 中成功募到資金的提案中有 47% 是由女性所發起的,女性在創業中的比例越來越高,我們慢慢在改變女性在創業中的弱勢現象。
《VentureBeat》 :那麼在前一題的基礎上,Indiegogo 是提供平等升遷機會的企業嗎?
我離開金融業是因為那裡充滿歧視與偏見。因此,在 Indiegogo 中我們對員工一視同仁,提供的機會都是一樣的,不會對任何人有所偏頗。Indiegogo 的員工組成一半是女性,其中有一半還是主管,她們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做到主管的位子。
《VentureBeat》 :你有欣賞或學習的模範對象嗎?
我的父母是從事磚泥買賣,並且對員工極為友善。因此,我非常敬仰他們。我在做事的時候常常會想,如果我是我的父母,他們會怎麼做?另外一個我欣賞的人物是 Sheryl Sandberg (Facebook 首席營運長),她告訴我:唯有成為一位優秀的企業家,其他人就不會對你有什麼歧見,而且你又是女性,那成為一個優秀的女性企業家更具有社會意義。你的所作所為都是含有改變的象徵。
延伸閱讀:
Kickstarter vs. Indiegogo:誰是老大?誰才是群眾募資平台霸主?
(資料來源:《Venturebeat》、《Forbes》、《The New York Times》;圖片來源:《Venturebeat》)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