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名古屋也有電競旅館!?「GOLD STAY 名古屋 栄」電競專用三人高級客房登場!   Housemarque如何打造《Returnal》的沉浸式DualSense 無線控制器 效果   「Pokémon GO」4月的社群日主角是「藤藤蛇」!另外「天氣週」活動現正舉行中!   電競椅開發商「Bride」推出從真車的原版座椅取下的附屬產品「Multi Caster Pro・Yaris/GR Yaris Type」!   設計《DEATHLOOP》的寇特與茱莉安娜   《Cuphead》的《The Delicious Last Course》DLC將於2022年6月30日登陸PS4   五月份PlayStation Plus遊戲:《戰地風雲5》、《Coffee Talk》、《Wreckfest: Drive Hard, Die Last》   PlayStation Store:「雙倍折扣」優惠回歸 

你相信的是什麼樣的媒體?我們的記者究竟是記者還是導演?

商業

2014 年 4 月 6 日,反服貿學運仍因政府與學生方沒有共識而持續著。

在這場已經超越學生範疇的社會運動當中,媒體也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從運動開始之初,所有的報紙、電視、網路媒體,無一不密切注意所有的風吹草動。不論是學生領袖的一舉一動,或是政府方面的消息。雖然所有的媒體都密切注意這場抗爭,所產出的結果卻大相逕庭。

  • 新媒體與舊媒體

1. 一台 ipad,we the media

在 3/18 日學生攻進佔領立法院的當天凌晨,在各大新聞台還來不及反應時,全部的消息來源除了人們口耳相傳、在場的人打卡或上 Facebook 分享之外,更多的人停留在即時實況網站 ustream 上,藉由一名代號為「longson3000」的一台 ipad,向全國上下仍徹夜未眠關心這場運動的人直播。使用者 longson3000 當時處於立法院二樓,居高點的位置讓所有的觀賞者可以即時看到立法院內部的所有動作,不論是當時的人力分配,或者是每一次警察試圖破門而入的情景。

一台 ipad,再加上即時實況網站 ustream,即時性超越了所有的舊媒體,慢慢的之後才有蘋果、壹電視的直播進駐。現在正是 we the media 的時代,只要你有網路,你就擁有一個媒體

2. 台大新聞 E 論壇、PTT 等其他新媒體崛起

站在抗爭第一線的台大新聞 E 論壇,在一片媒體海中崛起,《TO》之前便有專訪報導「318 學潮的學生新媒體,台大新聞 E 論壇:主流媒體不做事實報導,我們自己做」。這些網路媒體會崛起的其中一個原因,便是舊有媒體(電視、報紙)的偏頗。不管是「TVBS 報導院長江宜樺前往抗議現場會見學生代表,但網友卻批評 TVBS 斷章取義偏頗報導 ,引起許多人不滿」、或是等等會講到的郭台銘與學生面會一事。

不可否認舊媒體的影響仍大,不然林飛帆、陳為廷、黃國昌等人上電視是為了領通告費嗎?而是希望可以把聲音傳得更廣、更遠。不過新媒體也趁著這股學運,更加得冒出頭來。

這場運動,不只是反服貿的抗爭,也是這一代與上一代的抗爭,也為新、舊媒體劃下更深的分界線。

  • 我們的記者到底是記者還是導演?

在 4 月 5 號、6 號,學運已經進行了快 20 日的同時,傳出郭台銘願意與學生面會的消息。雖然我不知道郭台銘近入議會是要一起靜坐還是要提供設備,不過如果可以把學生的聲音傳給社會上有影響力的人知道,也不無幫助,不過最後卻因沒有安排好而作罷。

但是,卻有記者如導演般編排了「劇本」,試圖「製造」郭台銘與學生面會的可能,這件事情由 PTT 網友出面爆料:

事件 B:(註)

學生在院內記者會表示不會主動邀請郭董來,等的不耐煩的記者,決定告訴(ㄆ一ㄢˋ)郭董,學生歡迎他來,他們用了兩個方法 ……

記者 A:「跟各家編輯台講說,用歡迎不要再用邀請,讓郭董看到這消息」、記者 B:「我們自己改標就好啦」

主要是郭董看電視表示學生沒邀請,所以記者們要改標說學生歡迎郭董來 (但學生是說歡迎公民以公民身分參加)

幾分鐘後,X 天台記者撥出給盧委員,內容大意是學生剛剛表示歡迎郭董到立院,兩個步驟做完後,他們開始聊到為什麼一定要郭董來,

郭董來學生不歡迎 → 潑糞學生素材 GET;

郭董來學生邀請發言或發言被噓下台 → 大傷學生士氣 / 潑糞學生素材 GET;

郭董來學生邀請坐在圈圈內一起討論 → 潑糞學生素材 GET。

記者 A:「反正我要郭董來,就是想給那些學生點顏色瞧瞧」

註:原文有事件 A、B、C,原文在此:「在立院內的黃粱一夢」。

順便附上網友當時拍到的情況:

根據該名錄影的網友表示,他已經在 PTT 上收到自稱中天法務來信,揚言將要對此提告。

記者隨著媒體的模樣也不斷地轉變角色,如果是為了新聞的可看性,稍稍把報導寫得 fancy 一些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但是我們需要如導演一般的記者嗎?

最後,我想分享 Samuel G. Freedman 在《給年輕記者的一封信》中寫道的:

我不怕把新聞行業當做道德的職業,我也不怕用道德標準來要求自己,我不怕聽起來天真和傷感。任何不是因為相信新聞是道德職業而從事這行的人,都不如直接去炒外匯或去製造橙劑(有毒的除草劑)。

Source: techorange.com

隨機商業新聞

Disney 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