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跟隨最新《Solar Ash》實機遊玩影片進入極空之旅探險   掌握《地平線 西域禁地》新技能   有機會免費得到PS5!?PS5 × ZONe限定聯名罐日本發售!   《Life is Strange:True Colors》中的情感色彩   在探討離婚的遊戲《雙人成行》,見證劇情與遊戲玩法的巧妙結合   六月份PlayStation Plus遊戲:《行動代號:探戈》、《Virtua Fighter 5: Ultimate Showdown》、《Star Wars:中隊爭雄》   祝35週年!「勇者鬥惡龍35週年記念特別節目」確定播出!難不成有DQ12的發表!?   《仙境傳說 ORIGIN》日區6月28日開服!「Nijisanji」VTuber確定直播遊玩實況! 

【老貓專欄】脫離現實的產業鏈利潤分配不可能讓產業更好

商業

看到某陣線想像的出版產業鏈利潤分配圖,不禁慶幸,這麼脫離現實的構想都想得出來,還好台灣不是由這些人來制定產業政策。

你算得出出版社的成本比率,你就把成本扣除,你算不出書店的成本,你就假設書店的實收(銷售減進貨)都是獲利,你怎麼不想店租人事(實體)都是成本,頻寬物流(虛擬)也是成本呢?

雖然我出身出版社,但把出版社的出貨折扣,從現行的五~五五折,大幅提升至七折,表面上出版人應該大力支持,因為這會讓出版社毛利倍增。但實際上,當你壓縮了後端中盤與書店的毛利空間,他們還要不要生存呢?能不能負擔得起店租、水電、人事管銷和失竊率呢?

如果書店變成無利可圖的行業,出版社會大賺嗎?當然不。出版社拿著漂亮的、想像的毛利,但書發不出去,放眼看去,書店都崩潰了。

產業鏈的利潤分配表面上是誰大聲誰說話,現在通路最大聲,所以通路為王。通路要一尺,你不敢給八寸。但現實是這個零和遊戲最後會在兩邊利潤的曲線上,找到彼此皆可接受的均衡點。

一面倒向出版社或通路端的情況很難發生。因為一旦毛利壓縮到出版社無利可圖,內容供應就會萎縮,書店就不再握有最大的發言權了。當供給變少,供應端就重新取得喊價的條件,市場會從買方市場轉成賣方市場。你以為這只是經濟學課本虛構的理論嗎?

這些在台灣的出版產業的細分市場上都是真實上演的經濟學案例。例如工具書出版市場、進口教科書市場、三民書局自己形成的教科書市場,等等。這些利基市場上,通路根本沒有喊價空間,都是供應商說了算。

現在通路為王的現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建立在供給大大超過需求的市場狀態之上而已。這也不是出版產業才這樣,每個行業都一樣。供應商太多,通路商就有了予取予求的議價權。你不答應我的條件,自然有別人會答應。量販市場、便利商店市場、飲料市場、衛生紙市場都是這樣。

任何時候,書店平台永遠無法陳列所有供應商的新書,這就是書店為什麼擁有較大的談判主導權的原因(請注意,我不是指某一家書店,我是指書店整體)。

如果有人覺得出版難經營,希望改善「產業秩序」,我本來想建議,最好的辦法是你退出市場,讓整體供應量降低,這樣才可能造福同行。不過這樣當然太刻薄。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每個人都希望在行業裡活得光彩、有尊嚴。但尊嚴不是用人為規定的方式可以取得的。要擁有產業的發言權,靠個人努力的辦法是你擁有產業實力,排行榜上一半的書都操縱在你手上,這當然很難,而且你可能會觸發公平交易委員會的警鈴。

真正的辦法,是改變供需。如果沒有人想犧牲自己退出市場,那麼只剩下一條路,就是擴增需求面。你可以開闢自營的通路,降低對主流通路的依賴,也可以透過閱讀需求的增長,而增加書店(實體或虛擬)的開店數。書店的供應量增加,書店的談判權就會下降。

有人說不用這麼麻煩,只要出版社團結一致,就有辦法對抗通路怪獸。這個我完全看不到可行性。二十幾年來每次碰到通路耍流氓,要殺進貨折扣、要保留帳款、要完全寄售,每一次我都會看到出版社大家義憤填膺,無數次開會約定要共同抵制,而每一次都是書店釋出新書平台誘餌,就瓦解了我們這些不堪一擊的義憤陣線。

台灣的產業沒有德、日那樣的行會傳統紀律,想要走德日那種集體談判的路。二十幾年經驗告訴我,那是不可能的。

終端市場需求萎縮,產業供需失去均衡,產業鏈利益分配點偏移,這是一連串的結果。真正可靠的逆轉方法,只能從源頭去找。不想管源頭,而只想用人為限制的方法,保障任何一方的毛利,事實上只會讓產業變得更無序而已。

*更多老貓在《TechOrange》分享的文章,請見:http://techorange.com/author/octwmail/

(原文出處:老貓出版偵查課;圖片來源:安地 羊 Andy Yen,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

隨機商業新聞

Addi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