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週,科技圈的併購新聞,不約而同和影音串流服務扯上關係。
- Apple 砸 32 億美元買 Beats
Apple 決定以公司併購史上最大金額 32 億美元收購耳機廠商 Beats。市場評論不一,有人認為這只是 Apple 在耳機產品市場穩佔美國市佔第一的手段,不過,也有人認為,Apple 花這麼多錢娶進門的,是 Beats 旗下的串流服務 Beats Music。
Apple 的音樂商店 iTunes 以付費下載的方式銷售音樂,從 2003 年上線至今,對傳統唱片業帶來巨大的衝擊,不過,10 年前的創新怪獸如今也遇上後浪追擊,Spotify 和 Pandora 的月付費流媒體形式,再度改變線上音樂產業的商業模式,iTunes 的成長減緩,除了一首歌一美元的銷售模式之外,Apple 也得準備好在流媒體的領域反擊武器。
- Yahoo 買 RayV 充實線上串流技術
去年花了 12 億美元併購超過 30 幾個新創團隊的 Yahoo,今年收購腳步稍緩,不過,從去年底開始,就有幾次 Yahoo 的併購傳聞,都與線上串流影音服務有關, Yahoo 執行長 Marissa Mayer 一直很在意 Yahoo 在線上影音服務技術的創新速度不夠快。
上週,華爾街日報傳出內幕消息,Yahoo 準備收購影音串流媒體 RayV。Yahoo 本來就有自己的線上影音服務 Screen ,可惜表現不佳,國外媒體評論認為,收購 RayV 之後,有助 Yahoo 在線上串流影音技術的提升。
除了買串流技術和服務, Yahoo 近期還自製原創影集,還重金邀請知名主播製作新聞節目,不只作服務還提供內容,而且,Yahoo 著眼的不是提供內容而已,而是提供內容後,觀眾與 Yahoo 之間的互動。Marissa Mayer 接受採訪時對外媒說,「我們正處於一個影視消費關鍵的時刻,使用者收看電視的習慣不再是約定式的被動接收,影視消費是互動式的。」
- Google 花 10 億美元買下 Twitch 的高閱聽黏著度
Google 也沒閒著。雖然擁有最大線上影音平台 Youtube ,上週也傳出, Google 將以 10 億美元收購金,併購快速成長的線上直播影片網站 Twitch。 Youtube 本來就有提供直播服務,穩定度也高,為什麼 Google 還要重金收購?
根據外媒報導,2011 年才創立的 Twitch,在瀏覽停留時間上,卻遙遙領先 Youtube,Twitch 上的觀眾瀏覽時間平均超過一個小時,而 Youtube 卻只有幾分鐘。Twitch 能夠維持這麼高的觀眾黏著度,是因為提供相當良好的直播服務,而且在版權設定上沒有 Youtube 這麼嚴格,因此很多電玩玩家從 Youtube 轉戰 Twitch 直播電玩實況。觀眾黏著度愈高,廣告主投資的意願愈高,廣告是 Google 最重要的營收來源,Twitch 對 Google 來說,不只是競爭策略性投資,也是營收面策略性投資。
上個月我們才談過中國影音服務網站紛紛從良,對傳統影視業者的威脅將快速加劇。本週,又看到接踵而來的影音串流服務高額併購投資案,顯見影音串連技術和服務的重要性,以及短期內對內容和娛樂產業可能帶來的衝擊。
大軍真的壓境了,傳統影音業者的因應之道是什麼呢?似乎,提供 HD 畫質影片,是最常聽到的「創新」競爭策略,從 SD 、HD 到 4K ,爭搶畫質精細度,可惜的是,高畫質對觀眾來說,並不是「必須」的需求。最殘酷的現實是,人眼的高畫質辨識度,可能根本就辨識不了這麼高的差異,花幾十億的設備投入,可能觀眾根本感受不到。
那麼,最根本的競爭要素是什麼?
從 Yahoo 的策略來看,內容的重要性顯然高於技術,而從 Twitch 的案例來看,只要能夠匯聚社群,就是好內容。
台灣影音串流服務也正在崛起。影音串流技術創新速度最快的 ikala 團隊,最近推出 LIVEhouse 串流直播服務快速崛起,是台灣傳統電視和影音服務業者不能不重視的產業技術和商業模式實質轉移訊號。iKala 的技術團隊有 Google 經驗, 從線上個人 KTV 的錄製和播放服務起家,LIVEhouse 則是升級版的視訊和音訊直播服務。
iKala 執行長 Sega 說,LIVEhouse 的服務核心,是要讓提供內容的內容供應者透過直播服務來經營社群。LIVEhouse 推出後沒多久,國會監督轉播、政大金旋獎現場轉播、新興網路媒體平台的採訪現場直播等,新、舊直播內容型態同時匯集,相對於傳統電視台顯得成本低廉又彈性十足,隨著觀眾群和內容提供者之前的社群關係愈來愈穩固,LIVEhouse 這類型服務的競爭性會等比級數強化增長。
今年會是影音產業出現翻轉性破壞的一年。再高畫質的畫面,難看的節目內容、無法隨選隨看的內容,都無法留住觀眾的眼睛。傳統電視業者不是完全沒有機會,只要願意和這些新創業者合作,不需要動輒砸下數億元,就能往未來再靠近一些。
(圖片來源: khalid Albaih,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