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到深水埗區探訪了住在劏房的市民和住在公屋的長者,與他們聊天,希望更直接了解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和想法。對於基層市民來說,最需要解決的生活難題是住屋問題。劏房面積狹小且租金高昂,令基層市民生活捉襟見肘;活動空間不足,往往更令年幼子女欠缺適合的生活與學習環境。大家的生活也許面對不同困難,衣、食、住、行、柴、米、油、鹽樣樣都要應付,但是住屋問題可說是眾多難題中的最痛。
長久而來,土地與房屋問題一直困擾著香港社會。因為持續的土地供應不足,輪候公屋的時間愈來愈長,結果是低收入及基層市民的住屋問題不斷惡化。同時,中產打工仔要置業也同樣艱難。商用物業過去供應不足引致租金高昂,亦遏抑了不同產業的發展空間。
過去的政治爭拗、議會空轉,導致很多政策與改革也寸步難行。但是,當中央透過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為香港解開了政治困局,我們接下來便必須把握有利的環境,堅定不移、全力盡速地破解香港社會向前發展的最大制約。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不久前便明確提到,當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時候,期望「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將會更為光明,社會更和諧安寧,現在最令人揪心的房屋問題將得到極大改善,將告別劏房、籠屋,整體社會將更美好和充份發展。以此立定目標,土地房屋這個一直令香港發展受到極大制約的困局,必定會被破解,因土地不足而衍生出來的問題,也必定被疏導和處理。在國家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之時,就是2049年,即未來的廿多年內,甚至在這時點前,香港必須「告別劏房」。
「解決劏房」已是明確不過的目標,同時必須全力破解的是住屋貴、住屋難、住屋細的問題,這表象的背後,其實是香港面對的「兩大矛盾」:「收入的貧富懸殊」和「資產的貧富懸殊」。
這兩大矛盾的關鍵原因——住屋。如果能透過提供適切而可負擔的合理居住空間,讓市民能減低居住成本,又或能置業安居,這一方面可處理劏房住戶租金貴、住得細的問題;另一方面,顯著省下的租金開支,可讓市民實實在在的提升生活質素,以及逐步累積資產。
突破深層糾結的困難從來不容易,如果我們的思維無法跳出過去的框框或路徑,只會令我們在解決本港土地房屋問題時落得一籌莫展。不過,香港社會過去幾年經歷了由亂轉治,正步向由治及興的階段,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高的站位去重新審視土地房屋問題、不輕易放棄任何選項,必須以千帆競發的態度和決心,衝向目標。
「住屋難、住屋貴、住屋細」的問題深深影響了社會的發展與穩定。高昂的居住成本,不但令年青人更難儲錢累積個人財富,也窒礙他們大膽創新的意欲;企業需面對高昂租金,也遏抑了本港經濟的多元化發展。處理土地房屋問題早已不單純是經濟或金融問題,而是關乎社會的長治久安、就業的充份多元和經濟的蓬勃發展。這是經濟問題、民生問題,同樣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
我們必須以堅定意志與破釜沉舟的決心,朝著「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困」的方向而奮力向前。「一國兩制」,讓香港能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架構去發展;但實行「兩制」,並不表示香港存在嚴重的貧富懸殊是合理的。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須「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也要在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由此回看本港,土地房屋困局必須破解,必須有實質性的進展,短中長期的供應必須增加,也要簡化制度上一些過於繁瑣的程序,並透過例如填海等方法大刀闊斧增加長遠供應和建立土地儲備。要以最廣大市民的根本利益為依、為念,為市民的美好生活而奮鬥。
2021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