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每次面對颱風來襲,不少市民都會刻意買多些菜蔬及肉類,儲糧在家,以備一旦天氣顯著轉壞,足不出戶也可滿足家人的需要。當我們面對「經濟颱風」的來襲,又是否應該做同樣的準備呢? 我們是在這樣的考量下,決定在上星期推出一系列的支援及紓困措施,以協助中小企及市民應對悄然到來的經濟挑戰。
自去年首季開始,本港經濟動力持續放緩,經濟增長率按年計由去年首季的4.6%逐步放緩到今年第二季的0.5%。若看按季比較,上季更呈0.4%的負增長,比原先估計的負0.3%還要弱。假若第三季按季數字續呈負增長,本港經濟將技術上陷入衰退。由於回望過去一年多的經濟動力持續減弱,展望情況將會更差,所以,政府將對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測,由原先的2至3%,下調到0至1%。
經濟差的主要原因,包括外圍中美貿易摩擦導致香港的外貿萎縮,貿易、物流及運輸等行業直接受衝擊。內部方面,近期的社會事件打擊了香港的零售、餐飲和旅遊業。暴力衝擊更嚴重損害香港的國際形象,影響本地人的出行自由及消費意欲,也削弱了境外人士來港旅遊、經商和投資的意欲。
由大企業到小商販都感受到這股「經濟颱風」的壓力。昨天我到灣仔走走看看,與街市的檔主、店員和買餸的市民聊天、交流,他們都訴說著人流減少、生意下跌的苦況,一些食肆的員工更坦言開工不足影響收入,難以維持家計。他們實實在在的、不同程度受惠於剛宣布的一系列紓困措施,包括2000元電費補貼、就讀中小學或幼稚園子女的2500元開學津貼。公屋居民獲政府代繳一個月租金,綜緩、生果金、長者生活津貼、在職家庭津貼和鼓勵就業交通津貼等「出雙糧」,以及關愛基金為「N」無人士提供一次過生活津貼等,都為基層市民略為紓緩一下生活壓力。此外,薪俸稅的寬免比率由75%上調到100%,上限維持兩萬元,這令120多萬打工仔完全毋須納稅。
而豁免27項政府收費一年,食環署轄下的街市檔位以及政府土地和物業減租一半、為期六個月,加上新增的擔保額達九成的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等,都是希望紓緩企業的經營成本和資金周轉壓力。此外,我們還對「BUD」專項基金及中小企市場推廣基金各注資十億元,增加對中小企尋找商機、建立品牌的幫助;亦會增加和加快多項小型工程項目,為建造業增加職位。以上措施目的是盡可能避免中小企業裁員減薪,保住打工仔的飯碗。
這一系列措施(不包括工程項目開支)預計開支合共約191億元,連同今年初財政預算案中提出的總值429億元的一次性紓困措施,合共約620億元,預計可以起到約2個百分點的經濟提振作用。
此外,房屋委員會、機場管理局、科技園公司、數碼港以及建造業議會等公營機構亦正制訂寬免措施,稍後會另行公布詳情。
有人形容剛公布的紓困措施,像是一份「小型的預算案」。可以說,我們一直密切注視經濟環境的變化,過去幾個月外圍及本地的環境持續轉弱,這股「經濟颱風」已掛起「三號風球」,且其路徑正面地吹襲香港,我們有必要做好防風準備,為經濟築起「防波堤」,把更多錢留在市民的口袋,希望「穩住信心」、保就業、利消費、支持經濟。
昨天無論我在逛街市,或在小店吃早餐時,也有不少市民跟我聊天、交流。他們說剛公布的措施確實紓緩了部份生活壓力。不過,他們亦坦言刻下的社會氣氛、對立和矛盾,使朋友之間甚至家庭裡充滿了張力和不安。人與人之間意見分歧總會有,但暴力衝擊卻嚴重損害人身安全,影響了市民的生活起居和商販的生意經營,這些日子實在讓人感到很疲累和沮喪。他們不約而同都希望「叫停暴力」,透過協商討論來化解危機,讓香港重新出發。
「經濟颱風」已迫近,希望大家可以暫時放下分歧、齊心合力、好好應對,將傷害減到最小。
* 註:自2018年第一季開始,本地生產總值每季的按年增長率分別為4.6、3.6、2.8、1.2、0.6和0.5,呈現遞減趨勢。
2019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