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這是綠色版瑪利歐?「樂高®路易吉™」新登場!   『鬼滅之刃 火之神血風譚』VS模式參戰角色介紹①   「Evo 社群系列賽」 PlayStation 4 Tournaments比賽開跑!   等身大呆呆獸登場!寶可夢中心網路商店開放預購中!   看《NieR Replicant ver.1.22474487139…》如何改編〈小美人魚〉篇章   TGS2021「光榮特庫摩」線下展場體驗重製版《零~濡鴉之巫女~》的美麗驚悚   《Crash Bandicoot™ 4: It’s About Time》即將登上PS5   「異度神劍2」焰/光將參戰「大亂鬥SP」!・・・那個雷克斯呢? 

阿里巴巴在美 IPO,讓西方正視亞洲「山寨」的科技力量

手機

亞洲的科技公司以「抄襲」聞名於西方國家。但阿里巴巴在美首次公開上市(IPO),證明了亞洲科技創新已經不容忽視。

阿 里巴巴 5 月 6 日中午遞出眾所矚目的首次在美公開上市申請,並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出籌資 10 億美元的計畫。目前市場上大多預計阿里巴巴的募資將會打破 2012 年由臉書創下 164 億美金的紀錄。阿里巴巴在美首次公開上市,可以預期矽谷投資者將紛紛 湧入,其中又以擁有阿里巴巴股權 24% 的雅虎為最。

不過,媒體對於 IPO 的曝光卻相對冷淡。可能因為阿里巴巴在國外最馳名的主要服務是吸引力不高的 B2B 網站:Alibaba.com。然而,過去 18 個月以來,這種對亞洲消費導向科技公司的想像已經開始轉變。

亞洲科技公司阿里巴巴,還有騰訊、小米及百度等等,雖然在拓展全球用戶時面臨不少挑戰與困難。但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在美 IPO,可為亞洲科技公司的未來發展道路注入強心劑。

  • 馬雲具有遠見眼光,是阿里巴巴的成功關鍵

成立於 1999 年的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兼具遠見眼光及務實能力,是阿里巴巴集團成功的關鍵。2007 年馬雲在受訪時,表示阿里巴巴的成功是因為「我們沒錢、沒科技、沒計畫,我們所做的是省下每一分錢。」

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的初期成功是因為在專注於垂直發展之外,阿里巴巴集團快速地發展 B2B 商業模式的網站,並參考一些 Amazon、eBay、Rakuten(日本樂天)的特色,並把這些特色微調以符合中國市場的胃口。

此外,快速成長的關鍵之一,是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平台讓中小企業有機會藉此蓬勃發展,包含 C2C 平台淘寶網,帶動了阿里巴巴的快速成長;「我幫人們賺錢,人們幫我賺錢」馬雲如此表示。

  • 阿里巴巴提早佈局物流市場

阿 里巴巴也啟動中國智慧骨幹網(CSN)專案,與物流業聯手,服務範圍涵蓋整個中國,甚至可以到達西部的第三級城市。這個佈局其實非常精明,因為很多電子商 務的公司均將大城市視為主要市場,例如北京、中國東部等城市。雖中國靠海城市與內陸省市的收入與一級城市的收入差距非常大,但阿里巴巴仍實施這個計畫,搶 先一步在中國網路商務市場的市佔率鋪路。

  • 阿里巴巴也投入金融創新領域嘗試

阿里巴巴不僅只是電子商務的公司;也提供類似百度的搜尋服務,也是的中國財務工業的領導者。

支付寶,這個阿里巴巴旗下的服務使顧客可以更方便地透過網路購買商品;而另外一個自 2013 年 7 月開始的品牌餘額寶,則提供消費者小額投資(人民幣 1 元)的可能。

去年年底,餘額寶已經變成最大的中國單一公共基金(the biggest single public fund),跨越 31 個省共 4 千 300 萬的用戶,投資總額為 1 千 853 億人民幣(約 304 億美金)。

根據 iResearch China 的公布資料表示,中小企業約佔中國企業的 98%,創造出 85% 的工作,75% 的產品、65% 的專利,60% 的 GDP 及中國 50% 的稅收。

阿 里巴巴投入在財務服務並快速成長,將會加快金融公司之間的競爭,進而加快傳統金融系統創新與發展的腳步。阿里巴巴及其競爭者爭相提供金融服務勢必帶給國營 銀行不小的威脅。所以政府近期阻擋了阿里巴巴及騰訊新推出的線上付費服務。今年三月,中國人民銀行以安全為由要求終止掃描行動條碼(mobile payment)作為繳費方法。中國政府也干預阿里巴巴及騰訊的虛擬付費卡(virtual payment card),一種類似線上信用卡的服務。

即便困難重重,但阿里巴巴在金融領域主動出擊,象徵著公司將持續在各領域投注於創新,而這些革新最終也將影響整個世界的企業。

阿里巴巴在美 IPO,讓美國不能忽略亞洲科技在西方崛起的力量,因此以下列出目前知名且有發展潛力的亞洲科技公司。

三星

回 到 2013 年 1 月,為 Techcrunch 撰寫專欄的 M.G. Siegler 寫道,三星將會是科技產業的「第五號騎師」,將與 Amazon、Apple、Facebook 與 Google 並肩,成為「影響可見未來科技」的公司。然而,關於這點,很多的美國消費者其實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三星創立於 1938 年,以地方交易為主,後以耐用卻無趣的家電打響名號,並成為世界主要的手機製造商之一。

而現在,以市佔率而論,三星是世界上最大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但近期三星手機的銷售量放緩,且大量的行銷花費使利潤緊縮)。三星手機的成功是因為給予消費者多元的硬體選擇,而非專注在幾個數量不多的旗艦機種。

超 大尺寸的 galaxy note 銷售強勁,創造出了 phablet 的潮流。Phablets(是 phone 跟 tablet 的混合詞)預計將在 2018 年出貨 1 億 2 千萬台,而 2013 年時僅有 2 千萬台,可見 Phablets 尾勁十足。2011 年上市的首代 galaxy note,在上市後四個月內便售出 200 萬台;而近期的 galaxy note3 則在一週內便銷售 500 萬台。

雖然蘋果還尚未推出 Phablets 功能的產品,但大家皆認為,未來 iphone 的機身將擴張不小。而其他的公司,包含 Nokia、HTC 及 LG 則在近期開始銷售販賣 Phablets。

小米

如果三星喪失在 Android 系統的主導權,那麼同在亞洲的小米最可能挑戰三星的對象。2012 的前半年,小米在中國的主打機種 2s,銷售量排行第一,排名第二的則是三星的 galaxy note 4。這樣的表現其實非常傑出,當時主流西方媒體並稱小米創辦人為中國的 Steve Jobs。而且,小米是由中國最具影響力也最成功的科技企業家雷軍所帶領。再來就是,小米聘僱 Google 前副產品管理執行長 Hugo Barra,讓這樣的形象更加表露無遺。

小米結合了嶄新的行銷手法,包含直接在有 4 億會員的網路部落格平台新浪微博上銷售(類似是最近 Amazon 及 Twitter 的合作),甚至根據用戶的回應與意見研發出自有的 Android 生態系統。

小米現在正快速地築起自有的產品生態,包含智慧型電視,也試圖從中國跨足到東南亞。

選擇東南亞的原因是,東南亞市場的手機接受率高,且語種多元,可以測試自家品牌在各語種言語國家的運作狀況(例如最近將網域名稱改成 Mi.com 以符合非中文使用者的需求)。

騰訊

騰訊現在是亞洲中擁有最高市值的網路公司;雖然旗下最廣為人知的是 App 微信。華爾街日報報導,Snapchat 創辦人 Evan Spiegel 將騰訊視為他們學習的典範,並且在諸多場合公開談論最多的公司之一。這有可能是因為騰訊是幕後投資者。

然而,騰訊並不只將自己視為網路服務的提供者,在最近的 GMIC 北京會議中,騰訊的首席營運長導入群眾、服務與產品,並與其他公司合作提供 O2O (「線上對應線下實體」)的服務。

即時通訊 App

WeChat 在亞洲掀起取代 sms 簡訊的風潮,但其影響還不僅如此,WeChat 更是一個熱門的遊戲平台。

臉 書以創紀錄 190 億美金買下總公司位在美國的 WhatApps,市場則遍及墨西哥、印度、巴西等國。此交易宣示了矽谷內的公司不可小覷矽谷以外的科技潮流。關於臉書購買 WhatApps 的理由,大家認為是臉書無法買下它在亞洲社群網路的巨大對手 WeChat。據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的分析師表示,如果 WhatApps 可值 190 億美金,那 WeChat 則值 600 億美金,甚至更多。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亞洲通訊 App 的市場還是高度壟斷,其餘的關鍵角色還有日本 Naver 的 Line 與韓國 kakao Talk。

雖然這些 App 在美國可能不太出名,但是這些軟體為美國帶來了許多新的潮流,包含應用程式內的獲利方式,例如貼圖;Facebook messenger 就是複製這種手法。

百度

作為中國知名的搜尋引擎,常被冠以「中國的 google」的百度,是另一個試圖將影響力拓展到國外的中國公司。而百度的觸角更延伸到研發端。坐落與北京及矽谷的研發中心,正在研究海量資料(Big Data)與人工智慧。

根據 Wired 的資料,百度在 Cupertino(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的研究中心:深度學習研究院(The 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 IDL),正在研究電腦系統能否與人類學習方式一樣。

而 Google 跟 Apple 可能最終發現他們將在可見的未來直接與百度競爭,百度 IDL 所研究的學習研算法的機制與語言及圖片的辨識,正是科技界的兵家必爭之地。

IDL 將為百度吸引頂尖且有創造力的工程師,以研究像 Google 眼鏡,或是 Google 祕密的 X Lab 中的計畫。

  • 想要脫離代工與剽竊的形象,就主動出擊

總結而言,「如果亞洲科技公司需要擺脫委託代工(OEMs)與剽竊的形象,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動出擊。」馬雲如此表示。

「透過研討會中的討論、參與談話及見識新的東西」馬雲提到;「遠見與開放的心胸是領導者不可或缺的特質;有機會的話,要去拜訪、見識紐約與東京。如果你長期只待在一個城市,那你要如何跟來自四面八方的客戶交談呢?」

(文章轉載自《BuzzOrange》)

(資料來源:Techcrunch;圖片來源:Bob xu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

Category: 爆橘, 併購, 金融服務, 阿里巴巴

隨機手機新聞

Gearbest 購物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