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慶當天,一家打正現今最熱門的中國雲端計算概念的內容傳輸網絡商(CDN)--中國藍汛通信(ChinaCache)在納斯達克上市,原定招股價 10至 12美元,最後以 13.9美元出閘,首日勁升 95%。
電腦用戶不少都聽過「cache」,指電腦或伺服器內的高速緩衝儲存器,把被頻繁使用的數據儲起來,不用每次到原儲存處索取。 CDN 網絡就是利用這概念,把互聯網上時常被下載的內容,策略地分放在較接近用戶的地方,令下載速度更快,長途通訊成本更低。現時全球最大的 CDN 公司 Akamai , 1999年已經上市,當時已與香港的互聯網供應商、包括筆者當年服務的公司合作放置伺服器。
藍汛的創辦人王松在美國上市路演後返回北京,前幾天在微博自道:「在美國有很多人問我,為甚麼到美國上市?我回答:這次我們從亞洲一路來到美國,在亞洲大部份投資者問我們,甚麼是 CDN ? Akamai 是幹甚麼的?到了美國,美國投資者都問,你們同 Akamai 有甚麼不同?中國的 CDN 市場有甚麼不一樣?這就是我們到 NASDAQ 的原因。」
當然,美國投資者不但懂高科技,更對中國經濟增長垂涎,科技公司在美國市場可達市盈率比中國和香港高,從 IPO角度,價高者得,無可厚非。王松指,今天美國網絡總流量約三至四成通過 CDN分發,中國不及於百分之五。美國投資者聽了,一字咁淺,看見的是錢。
投資者仍未改觀
香港的創業板經已失敗,香港主板上市審批要求亦比 NASDAQ緊,如「 3年盈利」要求已把藍汛拒諸門外。雖然香港主板有騰訊(700)這「奇蹟」,可惜未能令投資者對科技股改觀,對他們騰訊只是個股票號碼。
為甚麼市場依然看不到中國互聯網和科技產業的巨大商機?除了根深柢固的「 high-tech揩嘢」成見,自 2000年 dotcom爆破後,筆者亦看不到有多少技術營運經驗的科技人,像在美國和中國常見地被邀轉型金融投資。別說 IT人擔心技術在香港前景,沒有最高增長潛力的科技成份的金融投資,只食老本同樣令人憂慮。
刋載於《蘋果日報》2010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