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在賣企業 IT 軟體的時候,最怕的就是跟 IBM 打對台,因為 CTO 只要說:「買 IBM 就像買保險一樣,如果出事了,頂多跟老闆說,我都已經買頂級的 IBM 了!」你就沒轍了。但其實這句話是很有問題的?它顯示出的不是 IBM 的厲害,而是這些老闆的無知和漠視。
而身為創業者,這就是你的機會。只要你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幹嘛,你就有可能比這些恐龍有效率,你就有可能有一天打敗他們。今天剛好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分享了 6 個常見的「
錯誤管理方法」,我覺得非常值得你們參考,加入了我自己的意見,整理如下:
SWOT 分析
台灣的教育特別重視「套公式」,所以很喜歡濫用這些管理學工具。回台灣的一年,我看到 SWOT 模型被用在政府專案、商業計畫書、比賽申請表,甚至連求職履歷表,都要 SWOT 一下。天啊!你們到底知不知道 SWOT 在歐美根本已經被
證實是一個無用的工具嗎?每次看到典型的 SWOT 結論:「我們的 Weakness 可以轉為 Strength, 我們的 Threat 也是我們的 Opportunity」,我就又氣又好笑。既然都是一樣的,那你還分析個屁,別再浪費時間了吧。
績效獎金
這也是另一個普遍被誤解的工具,事實上,除了「業務」之外,一般的員工,尤其是當你在做網路創業這種
創造新知識的工作,根本無法事先定義「績效」,然後事後再依據這些定義來「獎勵」員工 — 你怎麼可能在半年前就知道
你要 pivot 呢?所以,還不如讓每個人都成為公司的股東,一起為美好的未來打拼,有效率多了。
腦力激盪 (Brainstorming)
做腦力激盪就像說「
我今天要來創新」一樣,根本完全是本末倒置的行為。好的 ideas 不是叫一群人到會議室裡面,把他們關在裡面 72 小時就可以生出來的。相反的,好 ideas 往往是在執行的過程中不斷的碰撞後,
突然有一天跑出來的。所以別再迷信「腦力激盪會議」了,叫大家去實作,做著做著就會有更好的 ideas 回來了。
廣告投報率 (ROI)
現行大多的「廣告投報率」,往往是媒體公司為了要搶廣告主的預算,所硬生出來的假科學量測方式。曝光、流量、到訪、點擊數、點擊率、CPC… 這些對你一點都不重要,你要的是買單的客戶、付錢的消費者,就這麼簡單而已,千萬別再傻傻的被媒體代理商牽著走了,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Facebook 粉絲人數
另外一個最近常見到的行銷軍備競賽,就是看哪個品牌的 Facebook 粉絲人數比較多。天啊!你不知道有一種東西叫作「殭屍」嗎?粉絲數再多,如果他們不是活躍的,對你根本一點意義也沒有。重點是這些人會不會買你的東西,會不會向他們的朋友
推薦你的品牌。大企業錢很多,傻傻的叫 Facebook 行銷公司去幫他們買粉絲,那是他家的事。身為創業人,你千萬要知道,粉絲貴在精,不在多,千萬別落入了這個陷阱。
專家和大神
台灣人常常對「專家」有莫名的崇拜,喜歡沒事就叫人家「大大」、「大神」,好像這些人都不用吃飯、不會犯錯、講什麼都對一樣。更奇怪的是對大學教授的尊崇,說真的,他們也只不過就是多念了 5 年書,讀了一些研究論文,如此而已。要知道,這世界上沒有誰一定是對的,也沒有誰一定是錯的。人家跟你講一件事,你要去了解背後的原理和因果,然後形成自己的判斷。如果連這樣都做不到,只會傻傻的照單全收,那我看你還是別出來創業了吧!
以上,就是 SWOT 和它的幾個好朋友,希望能夠給你們一些思考,加油!
好久不見的 appWorks Startup Mixer 回來了,6/24 (五) 6pm 在 BCDog Cafe,每個報名的團隊將有一分鐘的時間上台自我介紹,而且當然一定要是完全免費,大家請圈好月曆,報名頁隨後送上!
(Image via
photomagnon, CC license)
轉載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