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初,美國農業部預估玉米產量將達到本世紀最高點。但夏天熱浪乾旱的侵襲下,大量作物枯萎,玉米價錢也隨即極速攀升。最後總收成量,竟比預估還低了 27 個百分點。
2003 年的歐洲,也發生過類似狀況。當時熱浪造成一些作物產量暴跌 30%,價格飛漲。
研究指出,歐洲的熱浪,主要源自人為因素所導致的氣候變遷,而 2012 年美國的熱浪成因,至今科學界還在討論。不管成因爲何,這些熱浪的侵襲,再再讓人感受到這是未來全球暖化日益嚴重的前奏曲。
- 未來我們的糧食從何而來?
這恐怕是全球暖化帶來最令人恐懼的問題。
氣候變遷將使得全球糧食系統陷入不穩定,饑荒可能大幅增加。今年 10 月底,聯合國氣候委員會流出的一份報告草稿中,看得出字裡行間的憂心忡忡。
該報告明年三月將於日本橫濱發表,內容很可能會針對糧食供應風險做出強烈警告。相對於 2007 年發佈的報告,當時全球暖化還被視為是許多發展中地區農業的助力,兩相比較之下,這次報告中的緊張的語氣與以往截然不同。
史丹福大學的 David Lobell 和哥倫比亞大學的 Wolfram Schlenker,創先使用了許多精巧的方法來分析農業與氣候的關係。他們使用統計技術來取得溫度與農作收成之間關係的詳細解讀。根據他們的研究,溫度持續上升,早已對發展中地區的糧食產出造成負面影響,且影響持續加強中。
- 二氧化碳能幫助植物生長,對環境傷害卻更大
溫室效應所帶來的熱度提升、水分喪失等特點,對作物產生極大危害,但溫室效應的始作俑者 – 二氧化碳,科學家確認為可以用來抵消負面影響。
二氧化碳是植物的主要養分來源,但雖然許多證據指出,二氧化碳濃度持續提升有助於作物收成,但這些研究大部分是在溫室內做的實驗,新一代的科學家堅持在室外環境下進行測試,力求擬真。實驗結果發現,收成的確增加了,但是增加的幅度卻不如預期中來得高。
二氧化碳帶來的好處,也不足以抵消溫室效應的負面影響。
這些研究都不能說是絕對無誤,專家認為仍然需要更多研究,取樣更多種目標作物,也要設定更多不同的成長條件,才能得到詳細結果。
- 政治領袖在糧食危機爆發才會突然警覺重要性
目前對未來糧食供給的預測還是處於非常初步的階段,明年三月聯合國氣候委員會發表的報告一定也不會是最後一版。負責出報告的科學家態度顯得十分嚴肅,草稿中還寫了,建議要通知各國領袖,溫室效應對糧食產量的衝擊會非常巨大。
諷刺的是,政治領袖通常把穩定的糧食供給視為理所當然,直到糧食危機爆發才會突然警覺重要性。
目前世界最大的糧食危機發生在 2007 年及 2008 年,先前幾年的農產量逐漸下降,除了因為極端天候的影響,市場需求也剛好在增加中。當時,主流穀物價錢翻倍,國家禁止糧食出口,許多地方人民瘋狂搶購,全球至少有 30 個國家都發生了糧食暴動(food riot)。
還好,農業還是有非常大的調整空間。要適應暖化的氣候,作物可以早點播種,研究開發更能抵擋氣候變異的品種,都是可行方案。但專家指出,相關研究目前仍然不足,要盡快進行。
「過去在農業上的成就,讓那些做決策的人以為糧食水位是很安全的。那些人很久沒餓過肚子了。」L. Val Gidding表示,他是華盛頓智庫一員,也是聯合國氣候報告作者之一。
- 氣候變遷狀態更新
九月份氣候變遷報告裡,跨政府平台提出全球碳排放量預算概念,設定全球碳排放量不能超過一兆頓,但這個目標,再過幾十年就會突破。
這次報告更改最多的數字,是從 1870 年到 2011 年的人類總碳排放量,原本預估約有 5310 億頓,現在改為 5150 億頓。這個數字變動,並沒有影響委員會的原本的假設,那就是大部份的碳排放預算量都已經被用掉了,不過至少這個數字更動,讓未來幾年的碳排放預算又擠出了一點點餘裕。
(資料來源:NYtimes ; 圖片來源:NatalieMaynor ,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