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魔物獵人崛起:破曉」先行預告影像2公開!新魔物&新角色登場!   訂閱數突破100萬!彩虹社旗下VTuber「葛葉」將舉辦首次個人活動!   英雄聯盟第154位新英雄「殞落王者 維爾戈」實裝!   《BanG Dream! 少女樂團派對 for Nintendo Switch》真人電視廣告公開!   今年冬天也一起線上同樂吧!「RTA in Japan 2020」將於2月27日開幕!   PS VR動作冒險遊戲《Fracked》今夏上市   《DEATH STRANDING DIRECTOR’S CUT》今日登陸PS5,新內容速報   PlayStation獨立遊戲優惠活動於PlayStation Store隆重登場 

11 個創造絕佳 UX 的方法!從奧美創辦人的書裡頭找啟示吧!

商業

我們已經告別「廣告狂人」的時代,現在一家品牌的溝通 (communication) 與互動策略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獨立於產品設計或服務設計之外。
在我們所處的數位時代中,產品與行銷已經融為一體,在此現象下,廣告的意義究竟為何?

Ted Booth 是體驗設計公司 Method 的董事總經理兼主席,他要用 50 年前的一本書,來教教大家,如何設計數位時代的產品設計與行銷計畫,帶給使用者絕佳的經驗。

  • 「廣告」與「產品設計」融合中,而且數位管道的行銷愈來愈重要

「廣告」與「產品設計」兩大世界正在融合中,一家公司內的行銷總監在科技上所花費的心力越來越多,甚至超過技術總監。而數位產品與服務也日益重要,網路在我們生活中的份量也已超過電視,廣告文宣只好讓出寶座,不再是邀請消費者參與以及營造品牌的唯一主力。

對於現代消費者而言,與品牌之間的雙向互動比單向的廣告宣傳來的有效 ,也因此行銷成果不再是以曝光率來衡量,而是以消費者互動量來計算。

Nike 在 2011 年時的行銷預算為 24 億美金,該數字創下歷史新高,Nike 在短短三年內大幅削減美國地區電視與印刷廣告之預算,幅度達 40%,因為 Nike 決定把錢花在刀口上 -- 哪裡有消費者哪裡去,遂轉而大力聚焦於網路行銷。在 2010 年時,Nike 在非傳統方式的行銷上的支出將近 8 億美金,並放棄超過 1 億美金的贊助商與傳統媒體購買等機會。

Econsultancy 2013 年的調查顯示,全球有 55% 的行銷人員今年計畫增加數位行銷的預算,其中 39% 的行銷人員計畫將既存的預算挪至數位管道使用。

數位行銷乃長期趨勢,絕非一時熱潮;產品與服務除了得富有價值之外,還要能夠透過大量的數位裝置以及許多品牌、服務與平台所搭起的網絡,去述說精采的故事。因此企業正面臨全新挑戰,企業必須深化顧客參與度、增加收入、還要組織創意團隊來迎戰。

最後,行銷與產品部門需要更密切合作。像是文案編寫團隊必須與使用者體驗團隊合作,而原本主要關注「人類需求與產品可用性」的互動與介面設計師,也得與行銷與廣告等創意部門合作。

  • 站在巨人 David Ogilvy 的肩膀上,學 11 個廣告設計的黃金原則:

雖然很多人認為,行銷與產品設計兩大部門很難結合,但兩者之間的合作已為必然。雖然我們認為,行銷與產品設計兩大部門的文化時常相斥,但其實他們也沒有想像中那麼迥異。

廣告界傳奇人物 David Ogilvy 曾經是一位業務員與農夫,他曾經挨家挨戶推銷產品,後來 Ogilvy 創立奧美廣告,成為世界上最大及最受尊重的廣告代理商之一。

Ogilvy 在 1963 年著有《一個廣告人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n Advertising Man),雖然當時印刷與電視媒體仍是主要的溝通管道,但該書即使放在數位時代來看,仍不嫌過時。

他在該書中告訴讀者如何製作優異廣告,而其觀點可作為我們參考的指標,引領大家製作優良數位產品、服務以及品牌體驗,並提出 11 個製作優良廣告的黃金原則。雖然原文主要談的是傳統廣告宣傳策略 (campaign),但只要換個角度看,放入數位介面、使用者體驗等等元素來思考,Ogilvy 多年前的見解還是不輸給現代的使用者體驗 (UX) 專家啊!

現在讓我們一起向廣告大師學習吧,以下為書中的 11 個廣告設計黃金原則:

1. 你製作的廣告內容比廣告形式來的重要

Ogilvy 認為,廣告是要幫助消費者,讓他們決定購買商品;而讓消費者下單購買的關鍵就是讓消費者透過廣告有效瞭解產品。

以同樣的道理來看,數位產品與服務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執行功能,消費者可不是為了精采動畫或視覺刺激而使用數位產品或服務,他們希望得到的是有形價值、實用性以及優質內容。

2. 你的廣告體驗 (campaign experience) 必須從優質創意出發,否則注定失敗

Ogilvy 從來不想製作簡單基礎的廣告,他全力開拓創新,要讓服務客戶大大受益。

數位設計師通常缺乏 Ogilvy 這等野心,對他們來說,如果要創造新的體驗,那就把內容與特色放入整齊分類與標準介面元素等等就對了。這般改良固然有其好處,但卻缺乏深意,也難以與更大的概念結合,若想認真經營品牌,這等改造必嫌不足。Ogilvy 相信,製作出可使用的產品沒什麼了不起,那只是基本要求。我們應該要讓產品與服務連結至更大的概念,比如說品牌精神,如此一來才能帶動提升設計與數位體驗。

3. 多提供產品資訊給消費者

Ogilvy 會盡量把產品資訊傳達給消費者,資訊越豐富越好,至於同業競爭者是否有類似的產品或是提出類似的說法並無所謂,最重要的就是提供產品資訊給消費者。 對 Ogilvy 來說,如果一則廣告的內容少、時間短,等於是透露兩件事實:(1) 該公司不甚致力於產品工藝品質 (2) 不尊重消費者。

另外,消費者也很在意數位產品與服務能夠為他們達到什麼目標與功能,所以設計者需要通盤了解消費者的需求,然後打造出優質體驗,以最大化消費者的利益。

4. 廣告一定要吸睛

Ogilvy 認為,要爭得顧客關注並不容易,每年競爭是越來越激烈,可別忘記這是 Ogilvy 是在 1963 年所言,現在的競爭絕對是更為猛烈。但無論情勢如何改變,廣告公司的工作仍然不變:那就是讓服務客戶 (client) 的產品或服務成為焦點。

對於數位體驗而言,道理相同:數位產品與服務體驗需要讓消費者喜歡使用、分享、認同,並且持續回頭使用。對設計團隊而言,要實現此目標,產品工藝正是重點。那該如何讓自家公司的產品與服務勝出呢?魔鬼藏在細節中,設計團隊必須注意細節,讓工藝水準更上一層樓。

5. 釋放魅力,但別弄巧成拙

Ogilvy 曾經做過業務員,他曾經挨家挨戶銷售產品,得在短暫的時間內建立關係及銷售產品;他知悉魅力的價值,也懂得如何運用魅力。

數位體驗的魅力非常重要,承續上一點所言,細節正是關鍵、正是魅力所在。像是視覺設計、動作、以及如何處理錯誤等細節,都能左右產品魅力;而整體連貫的感受,人類參與的感覺等也是影響魅力的要素。但千萬要小心,不要讓用戶使用產品與服務時感到不方便,否則產品與服務的魅力將大打折扣。

6. 你製作的廣告體驗要跟上時代

Ogilvy 認為,年輕一代乃是重要客群,Ogilvy 認為年輕人比他更瞭解新一代的想法,所以必須要組織年輕的文案撰寫團隊。

在今日全球化、多元平台、以 IP 位址為基準、微觀人口統計 (micro-demographic) 的世界裡,閱聽者的種類越來越多,對於產品與服務的期待也越來越多元。因此,如果要跟上時代,就要能夠看見比較長期及重複的產品發展曲線,並且預測到變化,掌握先機。這表示什麼呢?這表示我們必須持續不斷地重新衡量,改善以及重新發明我們呈現給顧客的內容與方式。

7.「委員會」(committee) 可對廣告體驗提出意見,但千萬別寫文案

委員會的設計通常沒有好下場,此鐵律屢試不爽,無論是在 Ogilvy 的時代還是現代都是一個樣。為什麼呢?意見太多太雜了。

設計數位產品與服務時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由過多人參與,不同的想法介入後,產品與服務體驗將缺乏一體性。越來越多人相信精簡靈活的團隊效率較好,只要你的團隊小巧靈活,富願景且樂於奉獻,你就可以在短時間內作出優良產品。

8. 如果你很幸運,寫出成功的廣告文案,請重複運用該文案,直到失去效力為止

Ogilvy 認為市場是流動不止的,我們打廣告的對象不是直立不動的軍隊,而是行進不止的閱兵。所以,我們要持續投入設計,觀察哪些文案值得重複,哪些需要改變。

我們需要透過一系列更新以及更換版本才能持續改善產品或服務,唯有如此才能為消費者打造良好數位體驗。我們可以透過數位空間跟蹤與觀察消費者如何使用產品,並依此調整及回應。設計師也需要注意何時該停手,而不是持續增加新特色 ;也得懂得保留消費者喜歡的部分,才能讓消費者繼續陶醉於產品與服務提供的體驗。

9. 不想給家人看的廣告文案就千萬不要寫,不想給家人的體驗也萬萬別設計

Ogilvy 認為,廣告的目的在於描述產品以鼓勵購買,若你的廣告與產品不符,消費者最後總會發現的。要怎麼過濾自己的廣告,分辨其是否無欺詐之疑呢?很簡單,想想家人吧!因為我們都希望自己在乎的人可以不受騙,享受好的產品與服務。只要你有信心讓家人看到你的廣告,那就沒問題了。

數位產品與數位服務也是如此,如果某項產品很差勁,最後一定會被嫌棄,更可怕的是現在消費者常在網路交換產品使用心得,如果許多人在網路上攻擊某產品,其負面宣傳效果可不容小覷。相對來說,如果你提供良好體驗,消費者自然會在網路上大力分享與支持。

10. 打造品牌形象

Ogilvy 提倡同一品牌的廣告風格應該多年維持一致,這是建立品牌性格及形象的關鍵,如此才能在市場上屢獲佳績。

同樣地,我們必須認識到每個產品與服務都是建立整體品牌形象的機會。在任何平台與時期內,我們都要以某核心概念去設計、維持及經營品牌形象。透過持續不斷的體驗,我們就能建立起一個模式,而這個模式將深植消費者心中,成為品牌給予的承諾。

11. 別抄襲模仿

Ogilvy 說這麼多,重點是要聚焦於產品上,做該下的苦工、尋找好的點子,最後建立起恆久之品牌。

抄襲與模仿充斥於數位體驗領域,像是侵犯智慧財產權、仿製市場當紅產品、借取他人概念、有原則地堅持「典範實務」(最佳作業流程,best practice),或是使用開放平台的標準元件等等皆屢見不鮮。長期而言,公司一定要定義出品牌鮮明的性格,才能塑造獨特的使用者體驗以及知名的品牌。

我們從 Ogilvy 的書中學到,如果企業想打造良好數位體驗並讓品牌大紅大紫,則其行銷與產品設計團隊需要合力出擊,才能讓出產的品牌、產品與服務在消費者心中富有意義且予以認同。這項挑戰不易克服,不過我們很幸運能從 Ogilvy 大師的書中得到啟示。

快快摩拳擦掌,鑄造出獨特而感動人心的產品與服務吧。

  • 延伸閱讀:

奧美創始人 David Ogilvy 如何從農夫開始,一手創立傳播帝國

學會「新」行銷五招,搖身成為公司最不可欠缺的寶 流量駭客

(資料來源:Fast Co.design;圖片來源:mollystevens,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

隨機商業新聞

NordV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