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路社群、媒體普及,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隱私權」問題,也將其納入許多法律、宣言當中,成為人權的其中一項要素。然而,網際網路之父、Google 副總裁 Vinton Cerf 在參與美國聯邦交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發表談話中提到,「隱私」其實是一個相對新穎的觀念。
Cerf 說,「隱私問題是工業革命發生、都市生活型態崛起之時,才開始浮現的。也因此,隱私權很可能是件不符合常理的事情。」
我們根據歷史軌跡分析,他講得似乎很有道理。
- 古羅馬人:要隱私權幹嘛,我要讓大家看到我很有錢!
建築史學家 Bernard Herman 表示,在 19 世紀以前,房子內幾乎沒有隔間。在羅馬時代,洗澡也是一個公開的活動,所以才會有許多的公共澡堂,在當時,即便是貴族階級,還是喜歡到澡堂洗澡,向大眾展示其生活、顯現其社會地位。只有神職人員會重視、強調隱私權。
那個時期,從出生到死亡,甚至性愛,人生當中的每個階段都不乏有觀眾參與。Herman 指出,直到 17 世紀,寢室的設置才逐漸在歐洲的上流社會流行。雖然古代沒有什麼隱私權觀念,但古希臘的建築卻是一項例外,其建築內都會有著明顯隔間,區隔劃分室內空間。
- 年輕的概念:隱私權
瞭解完隱私權的歷史後,接著要談的就是資訊社會當中的隱私權,事實上,資訊社會中的隱私權也是相對新的概念,直到 1890 才有法律學者提出,直到 1967 年美國最高法院才承認隱私權也是基本權利。
在資訊傳播尚未如此發達的情境下,不會有人去討論隱私權,這也是為什麼,隱私權議題直到近代才廣受討論,而其相關概念也到 19 世紀中期才逐漸完整。
Cerf 表示,我想說的並不是隱私權不重要,而是隱私權是人類發展中的插曲、小意外。
然而,對其他人而言,他們覺得隱私權是個社會發展下的產物,就像是民主與醫療制度,文明社會將會把大家帶往重視隱私的氛圍中。
- 科技帶動社會制度變革
Cerf 認為,個人資訊的透明度,是將來每個人一生中都必須面對的問題。然而要從科技角度解決隱私權議題有點困難,因為科技發展很容易透過收集資料,就會侵犯到別人的隱私。
處理隱私議題最好的方法可能是透過法律、制度規範比較實際。
但 Cerf 舉他個人為例,他住在一個巴西小鎮,大家幾乎都知道彼此生活上的每一件小事,某種程度而言相當溫馨,而且不會因為失去隱私而導致世界末日。Cerf 想強調的是,資訊流通是一件好事,讓大家都可以從中獲利。
(資料來源:TechCrunch;圖片來源: g4ll4is,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