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募資(crowdfunding)已經是業界熱門話題與運用概念,許多新創公司都在 Kickstarter 或 Indiegogo 等募資平台上設立特定目標,等達成目標後再以募集的資金來實現自己的設計理想。
現在另一種商業模式逐漸吸引各界注意,也就是「預售產品」。顧名思義,就是預售未完工的產品。
- 「預售產品」的概念說新不新、說舊不舊
其實「預售產品」的作法並非最近才出現,像是霧件策略(vaporware)就是個類似的例子:軟體業者先透過霧件來做宣傳,藉此把未完工的軟體預售出去並獲取收入。
還有大家很熟悉的預售屋,也是相似的原理:地主只要提出土地使用權狀,經由建築師設計及取得建築執照後,就可以在房屋未落成前公開銷售。而銷售的過程,則利用類似分期付款的方式,讓買家按照工程進度付款,等房款付清時,新屋也落成,最終銀貨兩訖。
題外話跟讀者分享,據說預售屋的制度是台灣人發起的,大約 40 年前就已經在業界實際使用,當時民國 60 年代的大環境有房地產的需求,但是建商資金周轉尚不夠靈活,於是預售屋制度應運而生,而此制度也成功讓當時的中小建築公司得以發展,不讓大型建築公司專美於前。
- 近來實例 -- 採用預售策略的 Coin
接下來要看的是整合多張實體卡片的電子裝置 Coin,2013 年 11 月時《TO》曾經介紹過它:〈把皮夾裡的 N 張信用卡變成一張卡,今後出門只要帶「Coin」〉,引起熱烈的迴響。此產品至今未仍然發行,其公司最初也是在自家網站上開始向群眾募資,並在 40 分鐘內募集 5 萬美元的目標。通常,其他新創公司就會開始閉關修煉,等產品完工後再開始銷售;但 Coin 卻在未完工前開放預購,讓有意預購者享半價優惠。 Coin 究竟是什麼樣的產品呢?
Coin 裝置外型就如同一張信用卡,可匯集用戶的信用卡、轉帳卡以及會員卡等多張卡資料,使用時只要輕按 Coin 上的按鈕選擇所需帳戶,就可以輕鬆刷卡,如此一來,用戶的皮夾便不會再被各式卡片塞得雜亂甚至腫大。下列影片其官方網站的介紹影片:
這是個聰明的策略,由於產品人氣難以預測,許多企業推出新發明或設計類產品時都需面對大量產品滯銷的風險,導致公司的生產與行銷等資源耗費。而採取預售制度的 Coin 則可降低前述風險。首先,其預購量等於是真實市場調查,可以先確認其產品是否獲消費者青睞,再決定是否要繼續投入資源;另外,從行銷角度來看,還能率先為 Coin 提升人氣與銷量,在正式銷售前開疆拓野,醞釀 Coin 成為暢銷產品的氣勢。
最後,研究顯示,多數新概念與新產品進入市場時,並不能一炮而紅,消費者會先抗拒或觀望,唯有經過一段醞釀期後,消費者才會看見產品的潛力與實用性。因此,全新概念與產品常常淪為墊腳石,要等到第二、三波類似產品發行時才能收穫利益。
而 Coin 提早以預售方式在市場中亮相,等於是在市場中投下催化劑,讓消費者提早做好心理準備,以便將來正式銷售時一舉獲利。
- 為何 Coin 適用預售制度?
網友 Atrus 指出,Coin 之所以採用預售制度,有兩個原因:
1. 雖然我們都未曾使用 Coin,但我們都能想像 Coin 所帶來的便利與實用
2. Coin 預購價大約美金 50 美元左右(正式開賣後,售價訂在 100 美元),消費者承擔的風險不高
雖然價格昂貴與否乃見仁見智,但如果今天是要預購未完工的百萬名車,大多數消費者應該會卻步不前吧。因此以目前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來說,預售制度不是萬靈丹,未必適合所有產業。
身為消費者,你是否考慮過預購產品呢?身為決策者,你又是否考慮過採取預售策略呢? Coin 的案例值得我們繼續觀察,藉以獲悉市場對於預售制度的反應。
- 延伸閱讀:
把皮夾裡的 N 張信用卡變成一張卡,今後出門只要帶「Coin」
(資料來源:HBR、Paidai、預售屋的買手心得;圖片來源:marc falardeau,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