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合作夥伴《虎嗅網》。
《TO》編按:台灣上周 NCC 才通過 4G 發照,電信三雄:中華電信、台灣大及遠傳三家獲得執照,最快將在六月可升級 4G;江宜樺也在不久前撥出三年 150 億的資金快熟 4G、展望 5G。
但在同時,4G 技術已在許多國家成熟並使用已久,中國就是其一。現在中國電信業面臨一個瓶頸,三大廠商到底是要合作還是不合作,又或是因為種種外部因素,合作是唯一解藥?
這些問題,都能當作台灣當前發展 4G 可以借鑑的。
我覺得,在運營商聯建國家基站公司一事上,工信部只講了一面,沒對外傳遞出,這也是運營商們在「甩包袱」。
我說的「甩包袱」,不是褒與貶,而是從市場分工角度來說。
工信部的回應主要側重的是共用共建。這個是老話題,是多年來的政策指引,幾乎全部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出臺過相關政策檔。但截至目前,三大運營商 (中國三大電信營運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仍然分立建設,造成基站建設重複,形成許多浪費,已嚴重影響到 4G 產業鏈佈局進程。
- 中國網業「共建」的原因,就因基站建設好比老百姓買房「苦啊!」
其實,共建與共用也是兩個方面的事。
對於運營商來說,基站建設現在比老百姓買房都令人沮喪。由於中國城市化改造加速、市政工程多多,運營商基站站址要麼面臨合同到期,要麼面臨其他市政需求,需要搬遷,而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裡,想找到吸納後覆蓋與經濟效益結合的點,難上加難。
大城市之外的城鎮化也是如此,運營商地方公司常常面臨這樣的問題:之前在某處規劃建設的基站,忽然遭遇多變的城鎮化建設,有的覆蓋成空白,缺少經濟效益;有的則跟城鎮規劃衝突,需要儘快調整。這導致運營商基站,許多被拆掉,臨時選址建設談何容易,從而導致用戶體驗不佳,運營商有時無所適從。
而且,選址與建設方面,除了技術層面外,大量工作都是與當地政府、社區、物業公司以及社區居民的溝通與協調。這不是運營商們擅長的事兒。所以,過去幾年,公眾經常看到,運營商經常與物業公司、社區發生一些矛盾,甚至引發不良事件。
可以這麼說,基站選址建設,已經成為運營商的負資產、一大包袱。
- 4G 布局的重要關口:「網業共用」成了電信商集體困境後的出路
而所謂共用,則是側重混亂競爭之後的需要。幾年前,運營商的優勢地盤基本上劃區而治,但最近幾年,為了爭奪優勢資訊消費市場,它們的競爭日益白熱,有時甚至為了幾處基站站址私下鬥毆。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它們許多基站都是重複建設。
對運營商來說,「共用」一詞,過去不過一個冠冕堂皇的口號,現在確實成了集體困境後的出路。
這不是純粹的成本問題,而是與中國城市化、城鎮化、環境保護關聯一起的社會性難題,已經完全超出了運營商統籌協調的能力與範圍。
舉例來說,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之前,運營商都曾想借助大事來升級服務,提升基站有效覆蓋,受困於上述因素,並沒推進多少。
中國正處於新一輪資訊化視窗期。2013 年,國務院提出要積極推進中國資訊消費,並提出到 2015 年,資訊消費規模超過 3.2 兆人民幣,其中基於互聯網的部分要占 3/4。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
如今,中國 4G 佈局正是出於關口,基站作為核心基礎設施,急需化解上述難題。
- 國家基站其實就是協調地方政府、進行城市規劃的綜合模型
國家基站公司獨立運營,等於說,運營商甩了一個大包袱。新公司名義上是運營商聯建,但真正的業務是與地方政府的城市、城鎮協同,提前介入,並與市場上專業的選址建設、代維公司共同推進,這是一個涉及諸多民生服務的領域,已經不是一個所謂的基站公司。
新公司不能僅由三大運營商投資,而應該引入更多社會力量,尤其是熟悉地方城市規劃的力量。未來,新公司完全可以通過在地方設立分支,借助社會化網路,拓展基站選址、建設、運營及服務網路。
工信部人士針對此事的回應,似乎有這苗頭:「這種模式的探索,應按照市場化原則和三中全會提出的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精神進行組建設計和運營。」
- 三大國營巨頭齊聚一堂,壟斷、操控憂慮漸升
三大運營商都是國資背景,都是基礎電信運營商,根據去年國家公佈的吸引民資參與者一領域建設的指引,國家基站公司或許會引入民資力量,成為政策背景下的一個典型案例。
有朋友擔心,國家基站公司可能形成新壟斷。因為,基站資源是運營商壟斷象徵之一,由於運營商未來需要租賃新公司的基站,而新公司又是它們的子公司,可能導致三家運營商出現價格共謀,抬高面向 OTT 類企業的服務價格,最終將成本轉嫁到普通老百姓身上。
我也有點擔心。畢竟,三大運營商都是上市公司,有國資保值增值任務,有許多數位壓力,如果競爭加劇,不排除它們動作變形,借助合資公司做文章。
我認為,消除壟斷質疑的途徑,應該還是在於國家基站公司的開放運營,讓更多力量參與。
可以斷言,如果新公司只由三家運營商來玩,效果絕不會好,搞不好還引發上市公司關聯交易:你一方面要租賃新公司服務,一方面它又是你的子公司,三大巨頭每年的關聯交易額那可不得了。
- 民間資金進入會是解藥嗎?
如果真有民資或其他力量參與進來,我覺得,運營商的共建共用會產生更多綜合效應,後續不但能推動它們逐漸走出管道化困境,將重心轉移到增值服務商方面,走精細化運營之路,而不是寄生在壟斷地位上,而且,它們自身也會與其他互聯網公司建立更為緊密的生態合作。其實,這也是提高中國整個通訊業全球競爭力的方向。
當然,我對國家基站公司還有另外一種期待。就是說,在提高中國整個通信業競爭力、促進生態和諧的情況,應該進一步強化電信作為整個公用事業的普惠性、普遍性特徵,提高服務全民的普遍性,唯有如此,才真正能消除數位鴻溝,促進資訊消費市場。
(轉載自合作夥伴《虎嗅網》;圖片來源:Jordiferrer,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