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很多時會以為科技公司就是簡簡單單搞一個網站,寫一個 iPhone app,多了人用就可以賺錢。但是縱觀整個科技工業,由八十年代的 Apple、Microsoft,到九十年代的 Yahoo!、Amazon,到二千年的 Google, Facebook, Salesforce 等等 - 無論是企業家還是投資者,其實都已經累積累積了好幾十年的人才,人脈和經驗。現在的矽谷,無論是創業還是融資,都已經趨向標準化和系統化。
融資的過程
在矽谷創業的人,通常對於幾時找投資者,找甚麼投資者,拿多少錢,給多少股份等問題都已經有一個框架。譬如三個剛畢業的大學生自組創業,考進了 Y-Combinator 之類的孵化器,他們可以預料 Y-Combinator 會給他們數萬美元的資本,換大約 6% 至 7% 的股份,也即是數十萬美元的估值。其他的孵化器可能會用多一點的錢換多一點的股份,或者相反。但是不同孵化器對團隊的要求,給予的幫助,對新公司的估值, 都是有不少類似的地方的。
剛開始創業的人除了找孵化器之外還可以找天使投資者。這些人通常是之前創業成功或者是大型企業如 Salesforce、Cisco 創始團隊中的成員。天使投資者和孵化器類似的是他們都是比較重視團隊的質素,概念和商業模式反而不是太重要。天使投資者通常會給數萬至十數萬美元的資本, 換 2% 至 10% 的股份,也就是說一百萬至幾百萬美元的估值。相對孵化器來說,找天使投資者的難度和要求會比較高。
天使投資之後的就是風險投資。風險投資所給的條款變化比較大,但同樣有一定的框架。下一次將會談風險投資。
《2010年12月18日刊於蘋果日報》
作者馬丁為矽谷tech startup TixxMe創辦人之一
Tagged: 矽谷, 馬丁, startup Go to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