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Bandai Namco TGS2021 Online網站簡介 ! Twitter活動同步進行中 !   線上RPG「靈魂行者」將於11月1日開始與人氣作品舉行聯乘活動!   冬天就玩喪屍遊戲!Back 4 Blood的期間限定內容以及遊戲平衡調整等等的更新內容正在免費發布!   快節奏PS VR動作遊戲《Fracked》體驗版現已推出   日本國內第二間任天堂官方商店「Nintendo OSAKA」決定開幕!   《超級炸彈人 R ONLINE》正式上線!與Fall Guys的合作突擊展開!   電競東京鐵塔誕生!?美國電腦硬體公司CORSAIR和東京鐵塔將奇蹟合作!   解謎類遊戲「地城謎蹤」於Steam開始販售!絞盡腦汁取得最佳分數吧! 

盜版殺了音樂產業

商業
前陣子我出席了 2011 金曲音樂節中的其中一場座談,聊的主題是「數位音樂」。台上各自表述之後,到了問答時間,一位觀眾問了我一個問題:
如果你是一個創作人,有人聽了一萬次你的歌,你覺得你該收到多少錢?
我想都沒想,直接回答:「當然是 0 元!」理由很簡單,賣歌賺不了多少錢 — 10,000 首歌每首權利金 15 元,也才 15 萬。如果一個歌手紅了,光拍個廣告,能收到遠大過那個價錢,更不用說開演唱會、拍電影、出周邊商品。所以要是給我選,我寧可歌免費,讓 10 倍、100 倍的消費者有機會聽到、愛上我的音樂,那背後能夠帶來的商業價值還更大。況且,創作不就是想要感動世人嗎?又能感動更多人,又能賺到更多錢,世界上還有比這個更簡單的選擇嗎? 再說,提供免費版本,不代表就一定會讓付費版本賣不出去。前兩天的新聞傳出來,今年六月,多國警方合作,掃蕩了非法影片分享網站 Kino.to。警方把這些「海盜」使用者的資料帶回去後,拿給了專家分析,結果發現事情跟他們想得完全不一樣。平均來說,這些使用者,比起不上「非法電影分享網站」使用者,居然花更多錢買 DVD,也花更多錢去電影院看電影。 另一個 2009 年的研究也發現,常透過網路「分享」音樂的人,比起不用網路分享音樂的人,多了 3 成透過網路買單曲和專輯的習慣,更多了 2 倍付費使用像 KKBOX 這類的月租服務的習慣。 這樣的結果讓人不禁懷疑,為什麼「音樂產業」這麼的討厭網路,這麼努力的在螳臂擋車,抗拒消費市場想去的方向。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在這個產業中有些既得利益者,將會損失慘重。 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一堆「濫竽」。以往,在靠著主打歌、Music Video 和唱片封面賣專輯的年代,從第 4 首到第 10 首,可以塞進一堆「濫竽」,爛曲、爛詞、爛編曲、爛製作,反正是一整個包裹上市,消費者也無從選擇。 現在,數位化帶來了全新的單曲時代,消費者還可以用各種方式先聽過,再決定要不要買。這樣的新消費行為,傷不了實力派創作人,可是,所有的爛魚,當場就現形了。 所以,數位化、網路、盜版的確殺了原本的音樂產業,因為這將會讓沒有實力的人加速被淘汰,而有實力的人則可以靠著新的商業模式,取得更多的尊重、地位、影響力和收益。這過程我無論怎麼看,好的音樂人和所有的消費者,都將會是受益的那方,不是很好嗎?
轉載網站
TechNow 當代科技

隨機商業新聞

Dis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