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人口老化加上新冠疫情,令本港多年來過分倚重公營醫療系統的後遺症越見明顯,必須作出改革。政府會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的方向重整醫療體制,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基層醫療。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指出,在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下,公營醫院服務總開支比重超過八成,基層醫療卻不足兩成,資源和壓力嚴重傾向前者。隨着人口老化, 慢性病日益普遍,公營醫院將不勝負荷,導致專科服務輪候時間不斷延長。
有見及此,政府會重整醫療體制,扭轉以治療為主、以醫院為中心的格局,未來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達致重預防、早治療。
李家超公布,政府今年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以地區康健中心為樞紐,統籌為市民提供的基層醫療服務,與私營醫療界別共同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理念,並協調不同醫療專業在社區提供全面、持續兼以人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
在此之下,當局會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專責統籌和管理公私營界別的基層醫療服務,並制訂服務標準和質素保證機制。
另外,政府將推出為期三年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明年起,經地區康健中心識別為高血壓或糖尿病高風險的市民可獲轉介至私營界別作進一步檢查,確診者將獲安排家庭醫生和專職醫護團隊跟進治療,其中約一半檢查和治療費用由政府資助。
長者醫療券方面,政府將優化計劃內容,准許夫妻共用醫療券,並擴大適用範圍至認可的聽力學家、營養師、臨床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以及經專業評定的醫療設備。當局也會推行為期三年的先導計劃,把現時每年2,000元的醫療券增至2,500元;長者使用至少1,000元醫療券於預防疾病和管理健康等特定基層醫療用途後,額外500元會自動發放至其戶口作該等用途,鼓勵他們更有效使用基層醫療服務。
為進一步推動中醫藥發展,政府會強化醫務衞生局中醫藥處的職能,開設中醫藥發展專員一職,以促進相關發展和政策統籌工作,例如制訂中醫藥發展藍圖。此外,中醫藥門診服務資助名額將由每年60萬個增至80萬個,地區康健中心也會加強中醫藥服務。
李家超表示,公營醫院服務是醫療體制的骨幹,當局會從多方面提升有關服務,包括多管齊下縮短專科門診輪候時間,以期在2023至24年度把醫院管理局內科專科穩定新症的輪候時間縮短兩成;並廣泛採用視像會診,以及推出新的藥物送遞服務模式,方便病人。
至於醫院基建設施,政府會全力推動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未來五年增加約4,600張病床和約80間手術室,第二個十年計劃則包括北部都會區的醫院網絡建設。政府也會探討不同方案,確保公營醫療系統人手充足,包括要求合資格醫護專業人員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一定年期,以及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牙醫和護士。
李家超又提到,為促進香港與內地醫療合作,特區政府會參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其他合適藥物監管機構發出的註冊證明,批准已於內地和相關地區註冊的藥物在符合安全、效能、質素標準等嚴謹要求後在香港註冊和銷售,從而令本港藥品供應更多元。
此外,當局會與內地就「港澳藥械通」保持聯繫,讓更多香港註冊藥物和醫療儀器在粵港澳大灣區使用,並積極研究容許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的港人使用長者醫療券繳付內地醫療保險費。